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29 05:22
成功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作弊诚信家长

李 蒙

安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我国是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比如,崇礼尚义、“百善孝为先”、“温良恭俭让”、“民无信不立”等,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要求人们对己不自欺、诚实无妄,对人不欺人、重承诺、守信用。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诚信,大学生只有通过诚信教育,本着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在学习中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

一些高校疏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使得一些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抄袭作业、抄袭论文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同学会掏钱找其他人来代替参加考试、代写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2.6%请别人帮自己上课,33.6%抄袭别人的作业,甚至有1.6%的同学根本不做,有53.6%不认真对待期末考试,靠临时抱佛脚,有6.1%的同学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来完成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2]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抄袭持宽容态度,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没有办法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所以抄袭也是无奈之举。

(二)在考试中作弊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学生对考试作弊认识不到位,而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理的态度比较宽容,所以考试作弊在各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夹带小抄、使用高科技手段等花样层出不穷。据“内蒙古河套大学的诚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28.0%的受访同学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53.5%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学习压力太大;18.5%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3]

(三)在求职过程中简历造假行为严重

随着高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大学生缺乏准确的职业定位思考,不能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有些学生在求职简历上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等玩手段。于是在招聘会上人人都是学生会主席、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曾在《大学生择业心理上》上看过一篇报道,“招聘会现场一家用人单位收到十几份大学生的简历,其中有四份都标有其本人是院学生会主席,而这四份简历是来自同一高校同一学院的。”[4]

(四)经济信用不足,出现拖欠学费和贷款的行为

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无视诚信为本、恪守信誉等做人的基本道德。如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有助学贷款的政策,由于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较容易,于是一些人在证明材料上弄虚作假。而学校面对大量真真假假的贫困证明,很难去一一证实哪些情况属实,哪些情况虚假,使来自贫困的学生和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烈属家庭、下岗家庭)的子女不能得到真正的救助。还有比如在校园中存在着拖欠学费、走上社会却出现拖欠助学贷款等经济信用不足的不良行为。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因素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言传身教。首先,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对于他们而言不知道什么是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其次,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负起培养、教育自己孩子的全部责任,子女的任何过失都应该由校方承担。而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大多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惟一标准,而把对道德素质的培养却放在一旁。“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对一些诚信缺失行为也没有进行约束教育。”[5]再次,父母的失信淡化了诚信教育效果。有的家长平日里喜欢弄虚作假、贪图小便宜这些错误的行为逐渐引导大学生逐步产生认同,与诚信背道而驰。

(二)高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高校相对来说,诚信环境较好。但有些学校还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学生评优、入党等资格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将学生的品德当成一个评价标准,致使学生不把诚信当回事。由于一些高校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多漏洞,致使出现了一些如奖学金评定中的不实事求是、对学生简历造假视而不见等现象,所以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弱化了对大学生的正面诚信教育。

此外,教师队伍中有的教育者不能很好的起到“身正为范”的榜样模范作用,存在着教书不育人、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同样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那么诚信教育更无从谈起。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的管理机制,也给学生造成了一种“不必为不诚信行为买单”的心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的制度和法律上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漏洞,导致在经济交往中经常出现背信违约等不道德现象,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屡见不鲜,再加之社会腐败和政府不讲诚信等问题的出现。这些现象都使得大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认知,那就是不诚信也可以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还可以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快速途径。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家长要重视诚信教育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弄虚作假,不做出失信行为,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其次,家长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更要教会孩子做人。再次,家长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随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各种表现。学校应主动与家庭紧密配合,特别是要加强对家长进行诚信教育重要性的灌输,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促使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二)学校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学校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同时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尤其是避免在考试中出现在作弊现象。要学会洁身自好,从自己身边的一点小事做起。学校要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多开展关于诚信的教育活动,如寻找身边的诚信模范和典型,以此来推动校园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要有标杆意识。因此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在课堂上可以随时穿插诚信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利用课堂来进一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其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依靠学校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比如诚信教育者评比活动等来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的提高。

(三)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落实优化整个社会环境。首先要打造诚信政府的形象至关重要。政府的行为对社会信用建设具有表率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要遵纪守法,对人民做实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政策这一层面上,政府要对那些如欠债不还的“老赖”、盗窃欺诈等诚信缺失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必要时要与他们的平时的经济信用相挂钩,要彻底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要通过制度上的完善来提高诚信缺失的成本,使失信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只有诚信做事,诚实做人,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作弊诚信家长
作弊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家长请吃药Ⅱ
没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