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3-29 06:24李涌泉张小丽冯俊宁朱新杰耿桂宏
山东化工 2018年23期
关键词:工科环节考核

李涌泉,张小丽,冯俊宁,朱新杰,耿桂宏

(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方兴未艾,给当今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显著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巨大转变客观要求高校必须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市场对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

1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定位

1.1 新工科的内涵与特征

新工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要求高校教育改革要服务国家战略(2025计划),应对新型经济挑战,及时推进新工科的发展,对接新兴产业,培养新科技人才,以满足发展需求[1]。

新工科建设是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是提升国家产业结构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的保障。

1.2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要准确找到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根据“复旦共识”,要求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而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2]。

因此地方高校在人才定位上,要体现地区经济特色,要面向企业需求,对接企业,使学生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为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偏离工程实际

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不了解新工科背景下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循规蹈矩的进行“关门办学”。这就导致学校教学内容陈旧,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对面向生产一线和产业需求的工程训练不足,学生对现代企业文化缺乏了解,学生接受的知识理论及实践滞后于行业发展,不能及时适应快速变化的新环境[3]。

2.2 教师缺乏工程背景

地方性高校在近十年来大力引进人才,以填补老一辈工科教师队伍退休留下的空白,同时扩充教师队伍,以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这一新老交替的过程中,中青年教师成为工科教师的主体。但是,各高校在教师招聘中,重点考察应聘者的院校与学位等级、论文发表情况,有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并非构成是否录用的主要因素,这就导致中青年教师队伍虽然有较深厚的伦理基础,但是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中,很少接触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谈不上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为“重理论轻实践”。

2.3 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

当前,本科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其理论教学环节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为主;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环节大都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而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设备、场地、经费等诸多环节的限制,主要进行的是验证性实验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也是以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情况拟定的课题为主。这就导致学生脱离工程实际,缺乏工程实践,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 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3.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与保障,教师本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针对当前区内高校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开展了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计划”,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企业,通过参与企业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等方式,一方面锻炼和培养高校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了解其所在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使其培养的技术人才能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2 教学及考核模式的转变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于依托完备的教学体系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通过单一的考试考核以期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但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难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强过程学习管理”。其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考试考核的“结果”而言的,过程性评价的导向性要求对学生进行全程化考核管理,其结果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应试性和教师教学的功利性。以北方民族大学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为例,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市场调研及案例分组讨论环节,并将过程性考核分四个环节,分别是:自主学习考核(10%),案例讨论考核(20%),大作业考核(20%),考试考核(50%)。改革后的教学及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动性与创新性,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

3.3 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理论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人才培养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因此课程体系要反应学科前沿与技术进入、要体现行业标准与企业需求、要培养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以北方民族大学材料学院成型专业为例,学院通过与共享集团、西北轴承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依据企业对无损检测人员的需求及市场需要,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无损检测课程及相应的实验课程;将“金属材料热处理”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修订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选材、自行设计热处理工艺,这种开放性的实验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给予一定参赛经费支持及获奖奖励,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最后,在毕业设计环节,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拟定,并在企业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负责制,完成最终的毕业设计,通过该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工程思维及工程实践能力。

4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要准确定位,合理布局,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学科专业结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工科环节考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内部考核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