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乡水利扶贫工作思考

2018-03-29 18:14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节水用水

(1.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216; 2.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大安乡位于国家滇西边境片区的丽江市永胜县,其国土面积240.7km2,辖有8个村委员会,总人口15529(农村人口14955),城镇化率较低。境内有彝、纳西、藏、白、苗、壮、普米、傈僳、汉九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乡,大安乡是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境内有大、中箐23条,金沙江流经乡境20km,主要河流有响水河、宝坪河、大安箐、光美大箐、梓里红栎树箐、永安大箐等。但可开发利用量少,工程性缺水严重。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的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占比大,以农业生产为主,分布于金沙江畔的半山腰或山顶,由于沿江阶地极少,高山峡谷多,耕地“小、散、陡、 碎”, 25°以上的陡坡耕地占比大,人均耕地面积少,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连片贫困自然村和人口众多。

1 经济发展及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大安乡经济稳中有升,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文化等事业稳步发展。近三年来,大安乡争取各级投资8231万元,完成107.3km乡村公路的建设及5436.12万元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小(2)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小坝塘维修,人饮管道,灌溉渠道等农村亟需解决的工程。道路工程加强了行政区内人民之间相互沟通,水利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作物丰收丰产;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仍然存在,扶贫是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

大安乡的贫困现象属于有多种表现的复杂社会问题,因此扶贫的目标和方式也是多样的。国外组织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占比达50%以上,农业灌溉保证率低,干旱导致的粮食短缺等水利贫困问题严重,谓为“水贫困”。大安乡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居民,农作物基本望天收,面临着工程性缺水的难题。“望天水”促使农业生产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生活成本提高,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水资源以及贫困人口对水资源的反应极其脆弱。雨水充足的年景,农业生产状况较好;干旱的时候,则形势由富转贫。农民为增加收成,不得不增加灌溉,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永胜县大安乡有病害地灾点52处,其中滑坡42处,泥石流10处,“贫困—生态破坏—再贫困—再破坏”恶性循环造成的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扶贫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

2 扶贫开发中的水利措施

为加快大安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要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以需求管理为主,谋划落实好水利扶贫开发建设。

2.1 多方位规划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设

大安乡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规划,以民生水利项目和优势资源合理开发为突破口,构建水利工程保障体系。以贫困者利益优先考虑和照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基础,多方位规划水利工程。继续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解决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适当规划提水工程,解决当地工程性缺水的难题。规划重点乡村的防洪安全,提高防洪标准、加强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健全防洪非工程措施,加强防洪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以特色农业水利设施为主,以水利风景区旅游为辅助的水利产业体系。依托规划的骨干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培育具有当地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特色养殖业供水设施产业,推进水利风景区商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日发挥效益,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造血机能。

为加强水利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永胜大安乡从蓄、提、输水、人饮多方位规划建设的水利工程如下:

a.水源工程规划。大安乡爱心水窖工程规划1910件,规划整修加固小塘坝20件。

b.提水工程规划。金沙江畔新建看牛坪提水泵站,其扬程为105m。

c.输水工程规划。ⓐ新建渠道:规划新建4.2km渠道将全乡主要取水点的坝塘联通,实现库塘联合调度。ⓑ渠道衬砌,全乡水渠基本为土渠,均急需要三面光硬化40km。

d.人饮工程规划。急需新建饮水输水管道长度13km。经调查大安乡农村饮水均为地表水,8000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中5000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1000人饮水水量不达标,2000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农村饮用水水源中,水质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村水质铁、锰、大肠杆菌超标,水源污染严重。规划至2020年末,实现农村安全饮水达到100%。

2.2 基于水资源需求,开发建设水利工程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远大于供给,因此需要对最基本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用有限的资源满足需求,则要在对水资源整体评估和规划的基础上,立足于需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要达到有利于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生活水平的目的,则需要探索先进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促进水资源的公平、高效利用。

满足水利基本需求能够消除发展短板和解决水利薄弱环节,大安乡迫切需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水资源需求管理首要的关键在于贫困者利益优先,因为缺水时,富者有能力采取措施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其次,公平地分配水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如:生活用水、维持生计的灌溉用水等。

2.3 合理征收水费,实现水资源商品化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水资源转化为水商品,依托水商品市场培育构建水利产业体系,通过合理征收水费以维持日常管护、维修养护等工作。

a.完善量水设施,实施用水计量。量水设施用来测定各用水单位的用水量,是水价改革中的关键因素,只有计量正确,才能按计量收费。目前,大安乡水利计量设施粗放,灌溉用水大多采用按亩收费,水资源价值过低,水资源不可避免地浪费。因此,应将相应完善工程的水量计量设施,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用水定额制度,来逐步实现用水按方计量和收费。

b.实施水价改革,制定合理水价,水价体制应随市场经济推进。水的商品化离不开市场供求关系的价值规律,建立合理的农业水费征收机制,是水利扶贫的必备要素。及时开展成本水价测算、听证、批准执行等水价改革工作,3年内水价由大安乡现行的10~20元/亩逐步提高至成本水价0.15元/m3。加强水费计收,初步拟定:收取的水费40%用于管理人员报酬,50%用于维修养护,10%用于协会运行。

c.宣传节水知识,试行节水奖励机制。培训水利基础设施的项目区的用水户,宣传节水技术,让农民充分了解节水技术,形成自觉节水、自觉管水的良好风气。同时制定奖惩政策,在定额供水的基础上,对节约用水户进行优惠、奖励,超额加价,通过奖惩调动节水积极性,最终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范稳步健康地推广应用。

2.4 建立健全参与式水利工程体制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水资源利用应以人为本,让用水户都能平等参与,对水资源的分配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最终构建以用水户为主导,以用水户协会为核心的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在实施水利工程扶贫的同时,建立一种能够让贫困人口高度参与的管理机制,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水利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大安乡探索建立用水户协会,让用水户管理协会成为本工程的管理机构,实行协会负总责,按照“一事一议”召开用水户协会代表大会,建立章程、财务制度、运行管理制度、水价标准等。根据管理范围大小,每个用水户协会聘请2~3名管理人员负责工程的日常管护、维修养护、水费收取等工作。建立健全与工程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准则,让运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 水利扶贫开发成效

2014年以来,经过几年水利工程建设,大安乡的水利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年以前,由于水利设施等条件制约,大安乡魔芋、冬早蔬菜等农产品在收获时,产量无法得到保障,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甚至生存得不到保障。近几年,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上百个水窖、塘坝等水源工程已经建成;缺水的光美、梓里两个村委会的当地贫困户种上了烤烟,发展芭蕉等经济林果种植。海拔在3000m以上的村小组也种上了魔芋和药材,并在村委会实现了魔芋产业规模化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成,广大贫困地区的群众彻底告别了天旱缺水、下雨成灾的日子;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基本构建了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框架,形成了以泡核桃、中药材、马铃薯、魔芋、芭蕉、畜牧、蔬菜、林果等为主的一大批高效特色、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特色产业;加快了大安乡的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坚实步伐。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的不断加快,大安乡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农业生产总值大幅增长。2014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650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97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0.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7元;2015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838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557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165元,农民人均有粮348公斤;2016年,大安乡完成农业总产值1026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8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498元。三年来,全乡有911户383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步实现了脱贫致富,按照“脱贫不脱钩”的原则,他们继续享受着各项帮扶措施,并且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着不同的产业,能够从长远上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4 大安乡水利扶贫经验总结

水原因的致贫问题是制约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大安乡的水利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使贫困地区经济得到大发展,基础产业得到大提升、基础设施得到大加强,群众得到大实惠,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得到大增强。广大贫困地区的群众彻底告别了人背马驮、天旱缺水、下雨成灾的日子。水利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安乡脱贫攻坚显著成效,为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提供了经验。以下水利扶贫开发措施可供参考:

4.1 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培训和水利技术对口扶贫

许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同时,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亟待解决。但当地水利人才和技术力量匮乏,当地政府应通过人才引进以及进行水利专业技术培训,引进和培养水利技术管理人员;同时,省市水利技术部门建立制度对口帮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等工作,培养当地水利专业人才,为水利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2 规范扶贫资金中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加强技术监管

缺水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主因;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水利薄弱环节的工程,而其具体的使用和管理单位均在乡镇。乡镇水利专业技术薄弱,管理人员少,加之扶贫资金使用周期短,水利工程建设工期短,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从开工至竣工,均不符合建设程序。施工过程中,在缺乏专业的技术监督管理人员的前提下,为赶工期,工程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部分地区还出现建了又拆的怪现象。水利扶贫工程往往配套资金少,不能正常出资邀请技术支援单位以及征占用土地,导致工程不能达到如预期效果施工,建设效果差强人意。

4.3 优化水利投资渠道,多方位支持贫困地区水利发展

贫困地区水利建设欠账太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资金来源仅靠中央补助难以完成工程的建设,而地方财力自给率不足15%。建议优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投融资政策,开辟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渠道,对于水利基本生活需求应予以足额支持;对于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山洪灾害防治等公益性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应优先考虑,提早安排实施。对于非公益性项目的水电、水利风景区旅游等,因其收益性质,应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以PPP等模式参与水利产业设施建设。

4.4 完善水权分配,建立合理水价机制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水权制度,建立促进用水效率提高的水权交换和转让市场,重新配置水资源,让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用水权及传统水权能有偿转让和交换。核准农业灌区的用水定额,实行同城镇用水相同的累进水价制,对超标准的用水收取高价水资源费;介于生计和标准用水的水权,实施部门和地方交叉补贴;对维持生计水平的用水量实行定向补贴的免费制度。

4.5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的关键在于提高用水的效率。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力推广节水行动和措施,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培育节水高产品种,推广有机肥节水技术及化学调控技术,推进节水灌溉制度建设,发展高效农业,促进节水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水利扶贫的目标。

[1] 陆益龙.基于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水利扶贫[J].中国水利,2003,04.47-48.

[2] 杨晴.关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州水利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5,23:14-17.

[3] 李根钧,刘真羽.贵州水利精准扶贫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5,23:18-21.

[4] 王露伟.石漠化农村社区参与式水资源管理模式与示范[D].2015.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