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导向下应用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提升策略

2018-03-29 21:4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题毕业设计选题

潘 峰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安徽 合肥 230601)

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独立尚不满百年,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1].根据2012版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设计学作为艺术学下属二级学科,已发展出十几个独立的专业分支,全国开设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超过千家[2].作为本科教育重要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本科整体教育水平的终极检验.“双创教育”强调创新、创意、创业[3、4],在此理念指导下对应用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本文以艺术与科技专业为例,从毕业设计全程管理切入,探索双创导向下应用型本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路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提升以引导创业.

1 毕业设计的价值和原则

毕业设计在设计人才培养中属于末端控制,旨在展现本科阶段的教学成果.在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现有六个本科专业的人才方案中,毕业设计隶属集中实践环节,学分均为15分(含毕业实习),占本科240学分总数的6.25%.通过毕业设计可以直观的检验设计专业教学成果和学校办学效果,并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平台.毕业设计工作秉承应用性、契合性、公平性的指导性原则.应用性体现出办学定位,考察重点不在理论深度而在实践定位、符合企业需求;契合性体现出专业辨识度,考察重点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公平性体现出教改优越性,给师生创造一个公平的良性竞争环境.

2 毕业设计创新教改

双创教育提出“创新创业”口号,与设计学科的本质属性完全契合,即运用无限创意,通过设计创新进行多重创新[5].双创导向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基于双创内涵,重视过程管理,优化评价体系,关注制度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设计学科的毕业设计过程一般来说包括选题确立、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分析总结、草图绘制、方案定稿、模型制作、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步骤.其中过程监控的重点在于毕设双选、开题审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毕业展览等环节.

2.1 过程管理创新

2.1.1 关于毕设选题、工作量的告知书环节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提交本专业的“毕设选题”和“毕设工作量”的《告知书》至教学办汇总.其中,“毕设选题”须明确选题方向,“毕设工作量”须明确毕设成果清单、成果深度(如模型要求、海报要求、动画要求等)[6],审议后以《告知书》的形式发送至每一位参与毕业设计的师生.

2.1.2 关于“双选”制度环节

优化创新双选制度,作为毕设工作的基本制度长期执行[7].具体操作过程中以专业教研室牵头、教学办作为第三方参与,秉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匹配,鼓励师生提前沟通.各专业根据教师职称、前期辅导成绩、专业教师数量、毕业生数量等,提前确定导师名单和辅导学生的数量上限.双选具体操作时,师生权重各占50%,全过程可借助双选系统完成.首先教师将自己可辅导的方向告知学生,学生选择三位导师并排序,结果由教学办作为第三方汇总后提交各专业,其次在教研室会议上各专业组织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结果公开透明的选择学生,注意学生分布适当均衡,避免过分集中.最后将双选结果公示并发布.

2.1.3 关于“真实项目选题”环节

坚持以真实项目作为毕设选题的宗旨,在选题环节各专业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教师项目、产学研项目、企业实际项目、设计竞赛等作为优先的选题范围.选题方向要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选题大小、工作量应当与毕业设计总学分相匹配,大致相当于2-3门高年级设计课程作业的总和,注重毕设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对大部分同类高校设计类专业来说,项目真实选题是难度最大方面,来源一般包括单位和教师个人所承接的横向课题、纵向课题,以及学科竞赛等.此项工作提前准备,指导教师要提前储备选题,也可动员学生自主寻找.其次,要依托产学研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应用型普通高校的产学研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中西部高校,相当数量还处于“合作协议”的纸上.毕业设计真实项目选题与面向行业的教学转型直接关联.项目要持续不断,起步阶段可以通过真题假做、大题小做、小项目过渡解决,逐步步入轨道.需要注意真实项目未必一定适用于毕业设计选题[8],由于受到资金预算、甲方评价等限制,真实项目实际完成中需要根据毕业设计要求有所修正.

2.1.4 关于“开题答辩”环节

各专业根据系部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安排,自行组织、择时进行集中的开题答辩.学生需提交完整的《开题报告》一份,包括:选题、选题原因、选题分析、工作计划、设计创新程度分析、工作成果等具体内容.开题答辩由所属专业全体教师参加,共同决定选题的合适度,以及工作量的大小.对于明显不符合人才方案的选题要予以纠正和重新选择.选题通过后可将《开题报告》汇总保存,将作为毕业过程监控、毕业答辩成果评价的重要参考.开题结束后慎重更换选题,特殊情况须由学生、教师共同提交正式申请.

2.1.5 关于“中期检查”环节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由教学办统一协调时间和地点,按照毕设进度一般要求为毕设方案确定、方案效果图初步成型的阶段.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生,其毕业设计成绩最高认定为“良好”,同时导师要通知学生限期、及时整改.中间检查结束后更改毕设选题,一律认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学事故.为了避免流于形式,中期检查建议采用类似设计竞赛“盲评”方式评审,取消陈述环节、只评作品,由导师匿名评审的总分决定.中期检查标志着第一阶段“设计”完成和第二阶段“后期制作”的开始.

2.1.6 关于“真实性考核”和“形式审查”环节

“真实性考核”指的是从公平性角度出发设计,在答辩前约1周进行,形式为快题考核,各专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1小时左右的上机操作,由专业教师监督检查,确保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公平性.“形式审查”指的是答辩相关材料完整度检查,重点检查相关材料和表格的完备性,包括《告知书》中提到的论文、展板、模型、表格等.

2.1.7 关于“答辩环节”环节

毕业答辩共安排三次,均由系教学办统一协调时间和地点.答辩提前预设安全线,进入二辩的学生原则上不高于学生总数的30%,进入三辩的学生原则上不高于学生总数的5%;毕设二辩时间一般安排在一辩结束后2周,不通过的学生经“系学位委员会”审议无误后进入三辩,三辩时间一般安排在下一个学期的期中.本科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以作品是否达到人才方案要求和设计初衷为标准.评价体系包括:选题契合度、设计创新度、设计完成度、论文完成度、答辩环节五个方面,评价偏重创意兼顾表达.

2.1.8 关于“毕设展览”环节

设计类专业毕设以设计作品为成果形式,毕业展览作为本科最厚重的成果展现,可以有效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宣传和推介窗口.地点可选择城市展览中心等,可邀请相关领导、企业代表等,时间灵活.同时,借助互联网和手机推送等形式进行媒体传播.

2.1.9 关于“毕设评价”环节

由于审美的个体差异性,设计作品的评价往往会出现较大争议.建立分项打分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性.建立“5+2”评价体系,以选题契合度、设计创新度、设计完整度、设计转化度、论文完成度,以及过程和答辩,共七个指标进行分项打分后累计得到总分100分,实际操作区分度较好.其中,选题契合度指选题与专业正相关,面向现实生活中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关注行业方向,占20分.设计创新度指设计方案创新度高,设计理念清晰新颖有新意,能够体现新方式、新材料、新工艺等时代趋势,占20分.设计完整度指设计方案富有美感,设计语言符合审美;设计作品实用美观;模型、展板制作精良,表现效果好,占20分.设计转化度指设计方案考虑到工程因素,符合行业现有技术及未来五年内可实现的技术条件,具备量产化前提,占10分.论文完成度指设计论文等材料格式达标、结构严谨完整、科学规范、查重合格,毕设工作量达标,占10分.毕设过程指毕设独立完成,指导全过程的记录完整.毕设态度严谨踏实、积极主动、礼貌谦和,占10分.答辩过程指符合答辩程序要求,答辩时概念清楚、礼仪适当、表达清晰、有理有据,占10分.

3 毕业设计的难点与解决途径

3.1 过程控制方面

大四毕业季受到学生找工作、实习和考研等的影响,在长达十周的毕业设计期间,要求指导教师最低每周和学生见一次,同时辅助电话、电脑、网络的方式进行辅导,以保障毕业设计辅导的频率和效率.要求导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见面辅导不得低于十次,并填写《指导记录》,缺席三次及以上指导的学生不允许答辩,导师签名确认后的指导记录作为该生申请答辩的必要条件之一.

3.2 中期检查方面

中期检查由系部统一安排,由教学办具体落实、教研室配合,参与毕业设计活动的师生全部参加,采用“明审盲评”的形式,进度要求为设计方案基本完成.首先,由学生提交毕设定稿方案一份,A3彩色打印1页并署名,具体内容各专业自定;其次,将该专业所有学生的打印稿集中后,由该专业全部毕设的指导教师进行匿名评审,采用设计通过、设计通过但大调整、设计不通过的三级打分制;最后,由教学办汇总并将结果公布.中期检查旨在敦促学生提高设计水平、从严要求,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生,其毕业设计成绩最高限定为“中等”.并由导师负责通知学生限期、及时整改.各专业根据检查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安排补检.各专业中期检查的不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20%.中间检查结束后更改选题,所涉及的指导教师一律认定为教学事故.

3.3 评价导向方面

基于设计学科特点,毕业设计评价导向以方案设计水平(60%)、形式水平(40%)组成.基于公平性原则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构成为答辩小组打分(50%权重)、指导教师成绩(30%权重)、批阅教师成绩(20%权重)三者之和.进入毕设二辩的学生,其毕业设计成绩最高认定为“中等”.同时,引入校外专家以答辩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参与毕设答辩.对三辩学生要做好过程记录,一般来说不按时按量参加辅导、设计抄袭、设计质量达不到专业底线的学生进入三辩.

4 总结

基于双创精神的应用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改的科学有效实施,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夕点亮愿景、激发热情、收获技能、增强自信,更好的投入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创业活动中,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透过毕业设计亦可折射出专业办学过程中的一系列薄弱环节,再进行末端控制后的追根溯源,进而对本科阶段整体教学产生推动和提升作用.

〔1〕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2〕张凌浩.有限与无限——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概述[J].装饰,2011(8):35-42.

〔3〕张娜,卜一丁.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发现:教育版,2017(1).

〔4〕孙华,谢秀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农林教育版,2016,18(5):100-103.

〔5〕吴焜.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J].艺术教育,2017(3):190-191.

〔6〕张慧娟.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性与社会性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7-8.

〔7〕叶静波.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134-136.

〔8〕王莉莉.毕业设计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艺术教育,2017(Z5).

猜你喜欢
开题毕业设计选题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