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烽火何以烧遍全球

2018-03-29 07:36候涛陶短房
环球时报 2018-03-29
关键词:奥数奥林匹克匈牙利

候涛 陶短房

近日中国教育部印发公告,严禁组织与义务教育招生挂钩的奥数、等级评定、选拔性考试及学科类竞赛活动。很多人感叹,几十年来伴随无数中国中小学生成长、一直毁誉参半的奥数比赛热潮有望“退烧”。虽然最早举办奥数比赛的目的是发现数学人才,但随着其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其他因素掺杂其中。国际奥数竞赛的发展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

起源:数学家代表国力

作为对人类逻辑思维的一种挑战,各种以数为内容的竞赛历史悠久,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以接受数学挑战而闻名;中国著名的田忌赛马典故,实际也可以算成一种对策思想比赛;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不少数学家乐于通过提出问题向其他数学家发起挑战,例如1637年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马提出的“费马大定理”,花费了数百年无数数学家的心血,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彻底证明。

当历史车轮碾过19世纪后,数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来临了。现代意义上的几何、代数、分析各分支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大革命以来的开明风潮,工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技术需求,都极大提升了数学家的地位。这些数学家主要在大量培养人才的新型大学教书,法国的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德国的柏林大学、格丁根大学是当时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可以说,当时各国数学家的数量和成就,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欧洲的国力排名。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意图挖掘民间人才、培养更多数学家的现代数学竞赛最早在匈牙利出现了。当时的观点认为,数学人才很可能不太受年龄的限制,毕竟包括高斯在内的一大批数学家,在20多岁时就已经声名显赫。

1893年,匈牙利西北部城市杰尔的中学教师邓尼尔·奥洛尼创办《中学数学和物理期刊》。自创刊起,这本杂志组织举办面向中学生的多种著名竞赛,为匈牙利的中学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第二年(1894年),匈牙利数理学会主席洛安德·埃沃斯出任教育大臣,数理学会随后通过一项决议,发起以埃沃斯命名、由中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非死记硬背。埃沃斯数学竞赛对匈牙利数学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许多后来颇有建树的数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埃沃斯竞赛获胜者,如航天工程学家西奥多·冯·卡门(1897年获奖)、核物理学家利奧·西拉德(1916年获奖)等。

比拼:美苏暗中较劲

受匈牙利影响,数学竞赛在东欧国家蓬勃开展。不过最早将中学生数学竞赛命名为“数学奥林匹克”的国家是苏联。苏联数学家认为,数学竞赛与体育比赛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奥林匹克精神。还有一种说法是,古希腊的数学成就与体育运动会同样影响深远,苏联希望能借奥运会的“东风”推动本国的数学竞赛影响力,部分苏联大学分别在1934年和1935年组织不同级别的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二战后,随着苏联影响力的扩大,东欧各国都开始采用苏联模式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959年7月23日-7月31日,首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国际奥数)竞赛在罗马尼亚举行,首届比赛参赛学生共52人,分别来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和苏联,东道主罗马尼亚成功夺冠。

此后,国际奥数竞赛每年举办一届,参赛国也从最初的东欧国家扩大到世界其他国家。人们发现,国际奥数竞赛的强国往往也是体育比赛的强国。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如何能在这样的国际竞赛中缺席呢?美国很多数学家纷纷建议政府,应该派代表队参加国际奥数竞赛,同苏联在奥数领域一争高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努拉·特纳就试图推动美国举办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及选拔出一个美国团队参加国际奥数竞赛,但当时社会上支持这项倡议的人很少。上世纪60年代中期,芬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先后加入国际奥数竞赛,但战绩普遍不佳,西方阵营当然希望“自家老大”能挽回颜面。1971年,特纳在《美国数学月刊》发表《我们为什么不能举办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文引起美国舆论的热烈讨论,美国数学协会全国竞赛委员会迅速恢复奥林匹克小组委员会。不久,这个委员会投票启动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972年5月9日,首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功举办。

1974年,美国向在民主德国举办的国际奥数竞赛派出首个参赛团队。在1974年7月4日-7月17日举办的第16届国际奥数竞赛上,总共有18个国家参赛。出人意料的是,美国代表队首战就取得大胜,他们击败强劲的竞争对手匈牙利和东德,获得团体亚军,仅次于苏联,而且美国队的每个成员都得了奖。1977年和1981年,美国队两度获得国际奥数竞赛团体冠军。1986年的第27届国际奥数竞赛中,苏联和美国并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从1959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奥数竞赛团体冠军大多属于社会主义阵营,除这些国家外,只有美国和联邦德国取得过冠军。

争议:功过该如何评说

在冷战后的国际奥数竞赛中,属于中国的时代开始了,尤其是从1997年开始,中国队已拿到14次团体冠军。这种垄断性优势带来的巨大阴影,以至于2015年美国在第56届国际奥数竞赛中战胜中国、时隔21年重获冠军后,《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纷纷感叹称,这场胜利媲美“1980年美国队以弱胜强击败垄断奥运冰球金牌长达40多年的苏联队”。

然而中国奥数竞赛之路并不平坦。虽然从1956年开始,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苏步青等人的倡导下,由中国数学理事会发起,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等多地陆续开始举办高中数学竞赛,但这种比赛的进程因各种原因被打断。1986年,中国正式组队参加国际奥数竞赛,为了让每年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安心备战,国家都给予他们免试上大学的保证。在这样的鼓励机制下,不但中国代表队在国际奥数比赛上连获佳绩,神州大地上的奥数培训也日益火热。

近年来有不少人开始质疑奥数竞赛的意义,甚至批评奥数金牌选手并不代表实际的学术研究能力过硬。也有专家解释说,过于功利的“全民奥数”的确不可取,但奥数比赛对数学人才的选拔也算得上“功不可没”,很多国际奥数竞赛的奖牌得主,后来都成为大数学家,其中包括世界唯一获得号称“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女数学家玛丽安·米尔扎哈尼,她曾在1994年和1995年两次代表伊朗获得国际奥数金牌。▲

猜你喜欢
奥数奥林匹克匈牙利
嗅一嗅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奥数是不是数学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二年级奥数测试题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