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诊治心力衰竭中的地位

2018-03-29 08:32魏蜀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5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研究进展中医药

魏蜀君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增大,使得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前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具有副作用大、安全系数低等局限性,而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本文从心力衰竭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心力衰竭的病因,在此基础上,从规范化治疗下的精准医学与中医药个体化治疗以及结合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诊治心力衰竭的进展,以促进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方面疗效的提升。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5..02

1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力衰竭的是由于心脏的功能性病变和结构导致射血功能和心室充盈出现损伤,血液的排出量不能够达到人体进行代谢的要求,导致体内循环和肺循环发生淤堵、组织、器官血液匮乏等临床表现的症状。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当今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问题,它的病因十分复杂,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并且,作为一种进展性的病变,即使及时进行心肌损伤治疗,也难以阻止它不断发展变化。心力衰竭的作为一种危重病症,通常是各类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5年病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中医学上虽然没有“心衰”概念,但是从其临床特征来说,主要属于痰饮、积聚、水肿和心悸等病症的类目[1]。中医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新方法。

2 心力衰竭的病因

当前关于心力衰竭病因,主要认为是由于劳累过度、外邪入侵以及心脏脾肺功能受损导致的,以心脏为主,逐渐扩散到肾脾肺等器官,导致患者血淤水停、气虚阳微。肾器官主要负责二便、主水液;脾器官主要运输体内的水分,肺器官主要负责通畅、清肃水道。这三种脏腑器官各司其职,一旦发生功能障碍,就会导致体内液体代谢出现混乱,水液积聚以内。从病机上看,水液与血液的关系密不可分,水液发生积聚就会导致血液淤堵,在心脏处淤堵会引发胸痛、胸闷、怔肿和心悸等症状。在肺部淤堵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急促,难以躺卧。而血液在其他脏腑器官淤堵则会使得患者出现面唇紫绀、纳少腹胀、倦怠乏力等症状[2]。血液淤堵时日增加,使得肾脾肺的生浊气,升至心脏导致患者喘息困难,在体表的表征是皮肤肿胀。总的来说,心力衰竭是从心脏器官开始,蔓延至脾肺肾等器官,导致体内水停瘀留、气虚阳微。

3 中医药诊治心力衰竭的进展

3.1 规范化治疗下的精准医学与中医药个体化治疗

随着当前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中医界对于心力衰竭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认为这是心体俱病,但是不同的临床表征具有不同的器官侧重。病性多是由于气虚阳微,由心脏淤堵波及其他器官相互作用[3]。由于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并且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西药规范化治疗方面导致的死亡危险系数仍然很高。但是,中医药在当前精准医学的背景下,结合个体化治疗方式,对于不同患者的生理体征、病因以及实际临床进展等进行针对性医治,这种方式以病机为出发点,有的放矢进行治疗,有望于解决当前心理衰竭的治疗难题。中医药主张辩证论治,各有侧重,其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方式十分契合,是当前中医学思维的具体表现,不同的临床患者具有不同的症状体征、禀赋体质等,应该使用中医个体化治疗的方式,药物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有不同。中医学结合当前医学大数据以及代谢组学的前沿技术研究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3.2 结合药理研究,注重一药多能

随着中医药药理学的发展,中药在治疗衰竭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例如,人参的主要组成物质是人参皂苷,它能够提升心脏血液的流量,减慢心率,其作用机理与促进儿茶酚胺释放的酶活性相关,能够促进体内Ca+以及Na+的相互交换,使得机体内部钙含量提升,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4]。此外,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也是进行冠心病治疗的重要药物,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冠状动脉、防止钙拮抗等功能。附子的主要成分是甲乌药碱,它能够使得β受体处于活跃状态,将β受体的低值上调,强化正性肌力功能的发挥,提升交感神经系统对于受损心脏的支撑力度,从而提升患者的疗效。丹参内部含有丰富的丹参素能够较为有效的通过扩大冠状动脉,从而提升血管内的血流量,从增加侧支血循环的角度为心脏进行耗氧量的补给。因此,当前应该在把握各种中药机理的基础上,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从而有效抑制心力衰竭疾病的恶化。

4 总 结

随着医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中医药不断朝着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的心力衰竭的治疗模式中,借助中医药的治療优势,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征,研究代谢物质与中药治疗的作用机理,从而逐渐发现治疗心力衰竭的高效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振祥,孙兴华.中医药诊治心力衰竭思路初探[J].中医研究,2015,28(07):37-38.

[2] 刘华丹,程晓昱.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03):49-50.

[3] 邹 静,程晓昱.中医药诊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01):88-91.

[4] 姚 雷.充血性心力衰竭辨证分型与心脏彩超、血浆BNP相关性及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研究进展中医药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