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

2018-03-30 10:57贾明霞肖海霞董梅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机理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贾明霞 肖海霞 董梅

摘 要: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油气、矿产资源方面集中了全国65%的矿产资源。因此,随着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矿产资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并未给西部地区带来明显的增长成效。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条件下,西部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解决西部目前存在的產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进一步论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较完备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较完整的优化西部产业结构的主要理论和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优化;机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31-04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场深刻而广泛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来促进和调整经济的发展,面对如火如荼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刻不容缓的。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程度仍相对较落后,为此政府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政策。其中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

1.人口快速增长,环境具有低沉载性

所谓的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和环境所能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我们要平衡好这个标准,一旦超越这个标准,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出现崩溃状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限度以内,实现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的状态。

西部地区的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据统计,西部地区人口数在2002年的时候约为35 767万人,在2013年的时候增长为36 636万人。其增长速度之快,也伴随着资源的消耗与开采。而环境客观地说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就拿地理环境与气候来说,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的面积不到一半,盆地面积不到十分之一,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全年干旱少雨,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4% ,但是人均占有2亩耕地,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80%,其中有5.9亿亩适宜开发为农用地,西部草地面积占全国的62%[1] ,但大多数都为山地、高原,没有大规模种植粮食的优势。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但部分地区光照充足。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气候条件等,因此,西部地区适合发展适应本地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特色农业。农业主要以地方特色种植为主,在这一方面来看,只有分配好工业与农业的比例,才能解决人民生产的基础问题,从而转向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唯有优化产业结构来使经济与地方自然条件相适应,形成规模发展以促进西部经济跟随着全国的发展进程,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2.市场需求制约增强与产业优化要素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中高速的进程发展,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制造工厂,特别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商品供给过剩,市场过剩的状况逐渐地向能源以及其他资源延伸,特别是对初级产品的需求更是受到抑制,而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的开端,工业正处于较低的程度以及主要是以资源型的初级产品加工、生产为主,因此,国内市场越来越强的需求约束,使地区竞争由数量不得不转向技术、质量竞争,势必将对西部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优化形成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部的产业逐步向西部转移,在这种状况下,西部地区必须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在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不得不改变以前落后的模式,改变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同时会增加对人力资源、技术变革和资本形成等要素的需求。另外,东部地区已经形成的较高的劳动者工资成本、技术革新成本、资本构成成本也对西部地区的要素价格产生连锁反应,在东部条件的约束下,成本逐渐上升,西部地区将面临新一轮更加严峻的成本挑战。因此,这也是西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原因。

(二)产业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1.过度开采,遭资源诅咒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很多矿产资源,如:镍、铁、铬等金属富矿,稀土和锡等非金属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还有很多油田、天然气、煤矿等矿产资源,已探明西部天然气蕴藏量为26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蕴藏量的86%,它将为我国能源工业和重化工业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但是大量的开采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资源诅咒。①

2008年审核资源型枯竭城市:全国范围内西部包含石嘴山、白银、个旧3个典型资源枯竭城市,西部地区众多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各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纷纷谋求城市转型。然而,无论是从理论的研究还是从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甘肃的资源型城市白银,在之前,有“西部铜城”之称,是一个典型地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曾经创造了铜产量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的业绩,但是,随着人们不断开采与利用,白银的铜资源已经枯竭,铜资源自给率不足20%,铅、锌资源自给率只有40%,资源利用率低,开采成本高。同时,随着铜资源开发相关企业的破产,出现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再就业困难,以及采矿区地表大面积塌陷,环境问题突出,白银经济的发展也由于受到铜资源的“诅咒”,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单一,分布不均衡

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单一,并且分布不均衡。西部资源富集区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资源开采、原材料的初级加工为主,没有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使得产业结构容易形成单一的、依附于资源的浅层次结构。如果这种资源的市场或者储藏量发生变化,就会给依靠资源发展的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比如有职工难以就业、税收下降、经济萎缩等严重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表现在第二产业是主体,第一、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而第二产业又主要以采掘业为主,资源依附性较强。其结构分布不均衡根据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增长值占GDP的比值来说明这一社会现象。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表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三大产业分布比例不均,在2010-2014年我国西部地区三大产业增长值占GDP的比值中,第二产业仍占有主导地位,其比重均高于40%,且2011年最高占比为51%,其发展趋势为逐年上升,这也与我国对西部的一些扶持政策相一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并且下降趋势较快,由2010年的13%下降到2014年的12%,这是由于我国西部的地理气候环境不适应农作物的生长且经济利益薄弱,农业伴随着工业的提高而进行着逐渐快速的调整,这说明第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二产业的技术装备等支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中虽有上下波动趋势但还是快速上升,由2011年的36%上升到2014年的41%。同时可以看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其总体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一、二、三变为二、三、一的产业序列。

二、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一般认为,产业结构就是指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构成方式和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包含有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才能,在社会再生产中就是这几个要素在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构成方式,而產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就是调整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包括各产业的资本额的比例和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国内学者的研究以及有关结论

国内学者周振华教授把产业结构机理作为动态系统研究、开放系统处理,对产业结构内部进行深入考察,并研究产业结构与外界变量的关系,最终,在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开放效应[2]。

张守一、葛新权两位教授分析了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成本——效应,而产业结构优化的幕后使者为市场的需求、竞争机制、技术的进步等,表现为产业加工的深度、附加值的高低、资本密集度、高新技术所占的比例和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等,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处于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产业结构通过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要素的有效组合,来提高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水平影响需求结构变化和资本积累的途径来影响产业结构[3]。

2.产业结构优化与大学生就业机理分析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发展的,尤为当今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以及通过此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缓解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为劳动力重新选择就业岗位提供机会与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对社会的就业结构带来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以及社会就业结构的重大变革、产业结构的优化将促使各高校要对人才与科技培养结构的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以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变革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要求。

产业结构反映着经济发展状况,从目前状况来看,经济增长的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大学生就业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变量[4]。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的失衡问题,导致各岗位的需求与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相匹配,人才的供给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这导致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后不知去向,也导致了政府对社会秩序的监管程度以及对产业结构改革迫在眉睫。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解决目前就业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使产业结构优化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朝着同一个方向摸索前进,这样,才有望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要重视并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各位就业者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加大就业保障,吸纳名校毕业生投入到西部建设中来,使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联系,实现产业循环,为更多的失业者提供岗位。

3.产业结构优化主导理论——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目前,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中,西部地区以开采资源为主要导向,以采掘、原料工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 资源导向型战略是西部地区目前主要的发展战略模式,是完全建立在地区低级要素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在工业化初始阶段,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依靠其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是无可选择的,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不可再生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逐渐地减少,在竞争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如果西部地区还只注重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能长期使自己的产业结构处于垂直型分工的最低端[5]。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没有竞争的优势,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应逐步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转变,当然不是盲目跟风[6]。相反,应扬长避短,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将政策、资源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资源开发方向,并对资源实行深度加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加工方向以及加工程度以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从过去“小规模自主发展”转变为“市场需求发展”,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优势产业,自主地、适时地使自己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

1. 资源税的改革对资源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

资源税指政府对应税自然资源开发、使用和补偿中征收的税种总称,资源税实质上是为了保护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和消费,适当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5]。税率低、覆盖范围小、计征方式不合理等是我国资源税最明显的特征,这些已成规模的特点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提出了对资源税的改革,主要是从征收范围和计征方式这两方面,就是“从价计征”变为“从量计征”,以销售额作为计税依据[7]。如果提高资源税率后,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比如在短期内竞争性资源产品的价格可能上涨,但时间长了之后,价格上涨会迫使消费者对这种产品需求的下降,最终的价格将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所决定。

纵观我国资源分布图,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显而易见的东部沿海地区资源较为匮乏,形成了输出区与加工区的地域格局,就有史上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等西部资源输出工程,资源税改革将通过资源税的长期调节作用对不同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资源税的收入会直接计入当地财政收入,有利于西部地区收入的直接增长。其次,资源税率的提高和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改变促使企业大力发展新技术,降低资源使用成本,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有利于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2.产业结构优化对GDP的影响

根据数据模型反映,如果第一产业增长1%将会导致国内GDP增长0.14%, 同样第二产业增长1%也会导致GDP增长0.33%,第三产业增长1%依然会导致GDP增长0.54%的结论,由此看来,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扩大第三产业的份额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8]。虽说一个地区影响GDP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原因还是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的级别、优化程度的高低。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和质量的统一是目前经济增长的广义定义,由此表明,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必备条件,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是呈正相关影响的,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相同;而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又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产生别样的要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快速的优化。总体上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也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推波助澜的关系。

三、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监管与管理理念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应该更新观念,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极力发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效力,由于西部国企比重较大,政府干预也较多,地方利益观念严重,企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我发展意识,依靠政府提供的市场被动经营,失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企业和政府转变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按照进退有序的原则,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切实解决民营经济的困难,形成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9]。

(二)优化技术,加大投资

1.加强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技术资金投资的力度

实现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快速的优化,在资金投入上需要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积极性。西部地区必须改革投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创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投资模式,既要靠政府的有力扶持政策,又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及资源发展的状况。同时应将政府的投入放到引进先进的技术上来,购进先进的设施,为资源有力的开采提供并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社会资本要广泛地吸纳中东部以及外资的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加大投资规模。

2.促进产业结构的改革,全面发展多元经济

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产业模式。在第一产业结构中,西部农业结构多以原始的自给自足为主导,劳动生产率过低。今后,多以发展科技、经济农业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农业产品需求。因此农业应朝着外向型、集约化、现代化、精细化和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支持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导,提高农业效益。对第二产业,需要加强传统采掘业的技术改进,加快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就第三产业而言,重点要缓解基础设施等瓶颈产业,使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基础保证,重点发展外贸、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法律服务等比较薄弱的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体系化。

(三)开发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西部地区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良好条件。首先,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广泛分布在西部资源区,这就为化石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输电技术的成熟给西部太阳能、风能等非稳定能源的规模输送提供便利,从而实现能源开发和供给的良性循环。这表明两者相互补给,为西部资源有效合理的开发提供稳定持续的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和消费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重点,开展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二是要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2.加强生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首先,要对资源开采区的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保护性地开发利用沙地、荒山、沙漠、戈壁等土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的沙漠化。其次,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全方位的效力;利用特有的气候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并且多层次循环利用。

研究能源发展状况,西部的资源主要是煤矿,那么解决西部地区能源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清洁高效利用好煤,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资源化利用等。要制定具体的能源发展路线图并进行国家主导的科技攻关,政府应建立能源发展专项基金,促进全民发展新能源,但同时还要吸收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标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以创新为主,加强污染治理

1. 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西部

政府应该促使企业合理地开发资源,并加大补偿机制,通过此种方法加大西部开发地区的经济收益。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促进西部地区积极推进资源税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合理地制定与当地相适应的资源税收制度,将收取的资源税对资源型城市开采区进行合理的补偿,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将石油、天然气企业所得税按比例留给各企业用于内部建设和生态保护,扩展资源补偿价款的使用效率、增强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的程度、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等,不要错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目的是构建资源节约型西部。

2.加强污染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加强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重点加强资源矿产开发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煤电、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等产业的聚集建设、规模发展,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地提高当地的空气质量,加强建设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有效控制农村水资源的污染。二是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回收高效处理的能力,规范能源、矿产开采秩序,提高能源资源回采率,合理利用废渣、尾矿及煤层气,积极发展资源再利用项目,推动垃圾发电、余热利用发电、废水发电等阳光工程的建设。

(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资源节约意识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相当少,并且在开采中还遇到许多问题,面对社会的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它可再生时间之长以及还要顾及后代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资源的节约意识,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文長,萨如拉,李俊峰.西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32.

[3]林寅.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产业结构[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1-37.

[4]聂振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管理,2013(1):166-167.

[5]徐晓亮.资源税改革中的经济行为和政府决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5):10-15.

[6]杨美沂,李兴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分析[J].特区经济,2014(2):172.

[7]刘晔.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J].税务研究,2010(5):88-90.

[8]惠树鹏.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9]傅道庆.优化西部产业结构的方法和政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0(9):15.

猜你喜欢
机理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近年化学反应机理图示题的考查例析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