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意识”的高职思政课“互动式教学”研究

2018-03-30 10:57李慈慈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问题意识高职

李慈慈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明确指出,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1]。当前高职思政课具有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学生参与不足等问题,以及高职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弱等特点,要求思政课教学适应其特点,满足其需要。文章遵循本质——价值——方法的思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递进关系探索基于“问题意识”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对于深化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主客体自身价值、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职;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234-02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公共基础课教学资源紧张等特点,加上“05方案”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进一步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这一主张,可以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全面实施至今,关于“问题式”“互动式”教学研究的论文有近百篇,虽然其中有一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某一门课互动式教学(如体系、内容、观点、结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过程等)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少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开展课堂“互动式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尤其是缺少围绕问题而展开互动式教学方面的研究,另外,尽管有不少诸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演讲、辩论、学生讲课等方面的课堂互动教学形式,但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互动式教案研究,即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基础上的师生互动教案设计。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没有“问题”意识或“问题”意识不明确、不正确、不准确的情况还不少。所以,急需从教案设计源头,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为起点,进行集中、深入、系统的、开放性的互动式教学研究。

一、解读基于“问题意识”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

基于“问题意识”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实质:即以“问题意识”为中心线展开的互动式课堂教学。

(一) 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的定位、思路、宗旨

传统意义上的互动教学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学形式,这些课堂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既定的教案,学生讨论回答的问题是未经学生预先思考,或学生根本不关注、不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互动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而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定位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互动。其思路在于课前学生提出经过一定思考后的问题(与下次课讲授内容相关),师生共同分析甄选课堂讨论问题,当确定好问题后,教师再根据问题备课、设计教案,并以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讲授理论,课后学生反馈。

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的宗旨在于:砥砺思想、分享观点、交流文化、丰满人格。其特色在于:以“问题意识”进行的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师生在互动中“教”与“学”,它实际上是融多种教学方法、多个教学模式、多种教学理念于一体的系统教学改革。在教改对象上,不仅仅针对学生和课堂教学,还应包括考核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以互动式教学法为总括,包括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演讲辩论等多种方法; 在教学模式方面,以体系教学为总框架,专题教学为主导,兼容热点话題讨论、视频观摩教学于课堂;在教学理念上,以民主、平等、开放、交互主体的互动教学理念为核心,兼具其他教学理念之长。

(二)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的设计程序与原则

“问题意识”即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怎样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呢?这是进行研究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深入思考和研究认为,当前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不应当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包括课前的互动教学(主要指互动式教案的产生过程),以及课中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教学反馈。那么,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又一种形式,就是实现两者融合的最佳途径。

1. 问题的来源

问题主要来源于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二是社会热点关注问题;三是教材重难点。基于这三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师生相互讨论,再进行整合、概括、提炼出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将这些问题融合进去,同时加以深化,形成契合学生需求的互动式教案。当这些问题经过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以及教师的传道、授业之后,学生顺理成章的“解惑”,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教学真正成为遵循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活动。课后的总结与反馈,正如对装修完毕的新房进行结尾验收,查看电路、管道、家具等是否能正常使用,新房住起来是否舒适满意?教学的效果检验正是课后反馈的目的所在。

2.设计问题的原则

一是问题的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客观地说,高职学生虽然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但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弱,作为理论课堂上讨论的问题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另外,有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虽然很重要,但学生感到跨度较大,也不宜选为课堂讨论问题。二是问题应具有学理性。作为95后的高职学生关注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所有关注点都能够作为课堂讨论对象。所提出问题的背后要有学理支撑,通过学习讨论后能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三是问题要具有聚焦性。最好是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或问题,比如怎样分析频发的“电信诈骗案“?其中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四是问题要富有时代感,有些问题发生的背景可能已时代久远了,但它所关注的对象仍然能够为当下人们释疑解惑。五是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对于类似的问题也许每一届学生讨论都备受争议,这样的问题非常有可能引发新的讨论点。六是问题最好具有两难的特征。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法制专题时,德治重要还是法治重要?这个问题就有较大的讨论空间,富有生命力。

3.互动模式的类型

在时间点的把握上,课前师生讨论问题、选择问题应至少在正式课堂教学前两天,因为还要给教师预留设计教案、备课的时间。布置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至关重要,最好是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这些问题,要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要做好发言准备,做到真正思考,全民参与。课堂上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个小组保证有一名同学发言,鼓励自告奋勇的同学,采用平时成绩加分、表彰奖励等多种措施激励先进。每个环节都要有教师的参与点评,可以是引导式的、总结提炼式的等等。教师的点评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深度。此处需要指出的是“互动式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是载体,并不能成为教学的全部,也并不是指一定每节课都要讨论。讨论前,教师的理论体系梳理、讲授,或是讨论结束后,教师的引导、理论呈现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研讨的成分过多,造成知识体系的碎片化,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了对书本的尊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激励和赏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教育[2],这些都是应当避免的。

二、基于“问题意识”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研究之因

(一)当前“互动式教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封闭性”的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理念从产生之初,以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名开枝散叶,不可否认互动式教学方法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应提倡的一种教学思想。但通过总结现阶段近百篇的“问题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核心期刊论文,關于“互动性”概念的理解大多停留在随堂问答、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课堂探讨等方面,并且将“问题式”与“互动式”结合的研究少之又少。事实上,无论是小组学习、专题研讨还是师生问答,究其本质而言都只是在既定的教案体系中展开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将学生的随堂问答或是课堂讨论纳入到既定的教案体系中来,即使通过课堂讨论,也难以出现新的思路或问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能算作真正的“开放性的”互动式教学,充其量只能称作“封闭性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很难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是入门者最困惑和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事先不在教案形成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那么课堂的互动最终也只是让学生的头脑成为教师门户之见的跑马场而已[3]。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尽管“98方案”“05方案”出现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方法、科研上有了一些改变,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强调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灌输的对象的弊病没有改变。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以教师的灌输和说教为主,这种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遏制了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意愿和要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生活变化以及诸多外在因素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心理特征、社会关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道德评判标准等方面都有别于过去的大学生,因此要求课堂教学走进学生内心,深入他们的思想世界。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偏重于观点的输入和学生立场的输出,部分教师过分照本宣科,脱离了学生学情,忽略学生内心诉求,造成课堂和实际的严重脱离,形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排斥心理。三是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灌输为主。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深入探究不难看出,所谓多媒体教学,不过是将书本搬到了课件上,教师按照课件讲授理论。教学形式本质并没有改变。另外,虽可见许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见诸报端,但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基础课地位低下、经费支持不足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等,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社会发展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

当前社会发展呼吁我们的教育工作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即“问题意识”的培养,创新的根源在于能够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找出问题,思考、分析,并尝试解决。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正是一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三、基于“问题意识”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研究之果

(一)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1.改革授课模式

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探索大班上课小组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挖掘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结合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互动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授课模式改革。紧随其后的变革还包括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根据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提炼、归纳进行教案设计);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思考、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获得知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以案例分析、小组学习、演讲辩论等教学方法为主,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2.课程考核(考试)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教学中结构简单的成绩考核办法,采用笔试和口试结合、机考和卷考结合、考试和考核(如论文、心得体会等)结合的考核方式。

3.改革预期总体目标

教师对从互动式教案设计到课后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水平、质量和效果。

(二)培养学生两种能力

基于问题意识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研究要从“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学习能力)两个层次(角度)研究。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相结合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创新和学习两种能力训练紧密结合。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从“知识就是力量”进化为“思维就是力量”[4],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打造。

(三)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各专家、学者、高校一线教师都在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并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教学改革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既是笔者正在做的教学改革实践,也是相应的理论跟进。期望通过此文,能为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会平.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特色模式的探索和构建[J].理论研究,2005(1).

[2]红丽,胡绪明.问题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和完善[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4).

[3]周玄毅.互动式教学应始于互动式教案——以本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猜你喜欢
互动式教学问题意识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