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研究

2018-03-30 08:28郝丙辉张昱
活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建议大学生

郝丙辉 张昱

[摘 要]本研究以Lays一般拖延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某高校12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①大学生的拖延程度并不高;②大学生拖延行为受性别、年级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文理科对于拖延行为影响差异显著,文科大学生报告有更高的拖延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行为;建议

拖延是个体在面临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不能立刻投入并按时完成,而是有意地从事与之无关的其他行为活动,并推迟从事任务的现象[1]。在如今大学的校园中,拖延行为作为一种不良生活习惯是极为普遍的。关于拖延的研究在国外学术领域十分普遍,但我国对拖延行为的研究仍处于步阶段,而且大多都是关于拖延防治的不是十分系统性的调查,其余的研究不过是对国外各种研究的综述。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特殊的文化特征,缺乏对于我国大学生拖延的整体状况分析。

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考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力图对大学生拖延状况及成因做多维度分析,对拖延行为提出干预意见,以期为希望改善自身拖延状况的大学生给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在读大学生为被试,发放120份问卷,实收118份,有效问卷102份。

(二)研究方法

以个别施测的方式向大学生发放一般拖延量表,该量表由Lay于1986年编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20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式评分法。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100分,量表为单一维度,总分越高,拖延行为越严重。所得数据采用spss 21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

二、结果

(一)大学生拖延行为总体状况

我国大学生拖延行为得分不高( =56.941,S=10.641)属于中等水平。

(二)不同性别、学科、年级大学生拖延情况的比较研究

由表1、表2看出,不同性别(t=.759,p>.05)、不同年级(F=1.336,p>.05)大学生拖延行为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学科大学生拖延行为差异显著(t=2.881,p<.01)。

三、讨论

(一)大学生一般拖延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一般拖延得分为56.941±10.641,最高92分,最低37分,可以看出其普遍存在拖延情况但整体水平并不偏高,仍属于中等程度。

与国外其他研究相比,国内大学生的一般拖延调查得分略低于国外同类研究,这种现象的发生或许与华夏整体文化背景——彬彬有礼,谦和有度有关,所以我国学生在填写问卷时会有所隐藏谦让,并不乐于将自己完全、直接地展现出来,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在面对外人时表现得更加“完美”。并且在对于中国人的人格研究中,会发现相比之下国人更为注重才干与严谨性,笔者认为这一方面也会使得拖延情况好于国外所得研究结果。

(二)不同性别、年级、学科思维的大学生拖延情况的差异情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两性间的拖延行为,从得分来看男生略高于女生,但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說明男女两性在现实生活中拖延行为上存在不同,但这些不同没有统计学意义。当然,不能排除本研究的样本取舍导致此结果的可能性。

其次关于年级差异,我国学者庞维国等与张锦坤等的研究认为高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低年级学生会存在更为强烈的拖延倾向。而本研究显示大一至大四年级间差异并不显著,这一结果与预期假设相悖。笔者认为这与学生素质相关,大一至大四各有需要倾注心力去完成的事项,大一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忙于各类部门活动,大二大三的学业压力较重,大四实习期又或是考研均是减少拖延的动力,所以大一至大四的一般拖延情况差别并不会十分显著。当然,在学业拖延方面,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会稍显明显。

最后通过对不同学科大学生一般拖延的比较发现,文理科大学生的拖延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文科思维的大学生拖延程度高于理科思维的大学生。这一结果与甘良梅的研究结论“理科大学生的拖延行为高于文科与工科学生”相反。笔者认为,这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与日常学习的压力相关,文科学生相较于理科学生思维方式更加具有浪漫色彩,更加敏感,文科学生更习惯于发散性行为模式,这种发散性思维更加容易分散精力,注意力不集中更容易导致拖延行为。理科学生则倾向于辩证性思维方式,从一而终式的思维方式从某一方面而言抑制了拖延行为的产生。导致了理科学生的拖延情况优于文科学生。

对于以上结论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学校提高认识,重视拖延现象。拖延这样一种可大可小的“症”,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校方、老师应提高管理标准,帮助学生克服、减轻拖延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对于在读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应当实施干预,而不是放任。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各年级间的拖延行为并无差异,但是本研究的被试毕竟有所限制,只能从大体上概括,在某小众群体中依然会存在不同结果。所以仍然应该防患于未然,在大一大二时期开展专题教育讲明拖延危害,不要因为拖延的普遍性而忽视拖延的存在,以避免随着年级的增加拖延情况也随之加重。

参考文献:

[1]楚翘,肖蓉,林倩. 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70-972.

[2]Solomon L J, Rothblum E 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correlates [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 4):503-509.

猜你喜欢
建议大学生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三代人的建议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