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

2018-03-30 08:28姜志强姜俣
活力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民网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姜志强 姜俣

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新闻的传播主体迅速增多,极大地加剧了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一定程度上将新闻以轻松娱乐的形式发布,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走向之一。但是新闻客观与真实的本质不容动摇,新闻的基本伦理也必须始终得到遵循。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学界尚未给出一个定义。勉强下个定义就是,新闻娱乐化就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

一、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合理性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表情包和新闻可以哦!感谢您关注@人民网!回复DY,让小编看到你哦!”是人民网微博获得粉丝关注时的欢迎语。人民网作为新闻媒体,其报道风格亲切自然,除在温度与互动性方面更胜一筹的基础上,其所主打的“表情包和新闻”,也就是网友们评论中的“配图只服人民网”,更是人民网微博为迎合当下受众心理,拉近新闻与受众距离以达到更好传播效果的成功方式,体现着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体现着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调整的方向,也引发了有关“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合理性”的讨论。

《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严肃的新闻报道风格显然无法满足现如今年轻受众的阅读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膨胀、浅阅读且阅读时间碎片化的时代,原始的报道风格已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新闻语态的改变势在必行。其改变的方向便是使新闻报道的语言走向轻松娱乐。休闲娱乐欲也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上网消遣娱乐已经成为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上网活动的主要内容。网民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阅读的内容,并抛弃他们不感兴趣的信息。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媒体报道适当进行娱乐化的转变,也是新闻市场的需求。媒体无论出于自身竞争与生存的考虑,还是出于满足受众需求的考虑,都应当做出这样的改变。

经历适当娱乐化转变的新闻报道,其传播效果的提高是显著的。以人民网微博2016年7月6日的一条有关“一男子为游戏通关竟拒安检”的报道为例。有关网瘾引发的种种荒诞举动,此类选题并不少见,此事件中的被报道者也怪诞不足无甚稀奇,可是此条微博却因配上了韩国当红明星玩手机游戏的帅气动图与“少年你认真的吗”表情包而获得1799转发,1453评论与2697赞,成为报道本条新闻的媒体中获得互动量最高的一家,其中包括首发该报道并作为人民消息来源的广州日报(44转发,111评论,180赞),无论从绝对达到数量还是相对于粉丝数量按比例进行计算,人民网此条新闻的互动量都占有绝对优势,可见娱乐化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二、娱乐化只是重要手段

对于新闻来说,娱乐化是表达方式的改变,是对新闻内容的包装,目的是使新闻更富有吸引力,更易被受众接收。这是当前新闻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应努力转变和改进的方向,但是“包装”绝不能作为新闻媒体的工作中心。娱乐化是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修饰,是使原有的内容更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如果没有内容作为支撑,娱乐化便只能变成哗众取宠。新闻媒体的工作中心依旧要放在新闻的内容与质量上。网民对于多媒体信息的接受也有选择性。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Poynter中心研究成果表明,网络读者通常先看文本,对图片和形象视而不见,这与人们在阅读印刷媒体(如报纸)时先被照片吸引然后才找文字对习惯截然不同。因此,娱乐化只是手段,新闻内容是否吸引人才是新闻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适当、适度,坚持正确方向

媒体是社会良知,适度的娱乐化可以使新闻变得轻松活泼,同时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受众,赢得经济利益。但有些媒体拿小道消息当成新闻事实,甚至刻意挖掘、制造信息,背离了新闻原则,同时也失去了媒体所应有的社会责任。

当前,不少娱乐新闻标题夸张荒诞,选题大多毫无意义,如“土豪办婚礼,迎亲头车是破三轮”“这些女星凌晨被叫醒长这样”等,以此获得大规模互动量。娱乐化作为装饰,其中必须包裹的新闻内容必须包含有价值、观点且方向正确的信息。娱乐化手段的运用,建立在新闻事实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基础上,用来表达观点,正确地引导舆论,并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同时承担新闻媒体的责任,娱乐因素这样的使用,才是新闻娱乐化应有的发展趋势。

受众在进行内容选择的过程中,除了满足娱乐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获得有用的信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媒体只有在注重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当下受众乐于接受的新语态,才能真正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为迎合受众新的特点,满足受众新的需求,新闻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语态的转变势在必行,娱乐化趋势也是新时期的产物,实践证明,对于新闻进行娱乐化的处理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然而,娱乐化仅仅是使新闻更具有吸引力、内容更加丰富的重要的包装手段,它应服务于新闻的内容,内容依然是新闻影响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受众的主要需求。因此提高内容的质量仍然是新闻媒体工作的重心,二者不能本末倒置。在激烈竞争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应时刻心系其使命和责任。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度,使娱乐化不至于低俗化,幽默却不哗众取宠。只有如此,媒体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更好發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宏元.网络传播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肖云. 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年05期.

[3]吴飞,沈云.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4]许翘楚.浅析新闻娱乐化现象下媒介责任感的缺失[A]. 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13期.

[5]吴世文,石义彬. 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实践的困境及取向[A].当代传播, 2014年13期.

猜你喜欢
人民网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雪中放牧新风景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