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推创“扶贫家工坊”助残疾人在家“上班”脱贫

2018-03-31 10:22本刊通讯员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7期
关键词:市人社局威利

近年来,峨眉山市人社局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就业工作,发挥企业扶贫的积极性,精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创新灵活帮扶就业,建立“政府+企业+残疾人”就业扶贫平台,在峨眉山市金威利运动鞋业公司内推出以“针车下乡、送岗入户”为特色,专门帮助残疾人精准就业的“扶贫家工坊”新模式。目前,已有14名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家工坊”脱贫。

精准建平台,开辟绿色通道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突出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导向,精准搭建平台。一是精准对接供需主体。市人社局在扶贫就业培训中发现,企业普遍有较强的扶贫责任和愿望,如峨眉山金威利运动鞋业的部分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并不高,稍加培训,残疾人便能够胜任。而绝大多数的残疾人并不了解这些信息,他们有就业的愿望,有干得下来的条件和能力,但缺打通双方沟通的渠道。二是主动搭建平台。市人社局在获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协调公司,双方达成共识。由市人社局牵头,企业为主体,成立专门旨在解决适合部分残疾人就业的“政企助残就业”平台,在就业培训、招聘用工、信息发布等方面建立共享平台。三是开辟绿色通道。金威利公司专门开辟“贫困残疾招工”绿色通道,根据工种需要,定制残疾人就业的准入条件。

精准抓培训,定制优质套餐

把培训贫困残疾人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重点,协调支持企业提供更精准、更实用的培训。一是精准选定工种。金威利公司结合企业各生产工序的特点,选操作相对简单的工序作为贫困残疾人的可入工种。二是精准配套培训。针对残疾员工的特点,因人而异定制培训内容。一年来,培训4批次88名贫困残疾员工。针对其中14人希望能居家就业的愿望,为他们定制“扶贫家工坊”,并专门提供更到位的培训和配套服务。三是不设限培训。公司向新进的残疾员工做出承诺,凡是有居家就业愿望的贫苦残疾人均可不定期到公司进行免费培训,直至掌握岗位所需技术。

针车下乡村,岗位送进家门口

市人社局和金威利公司,在精准帮助残疾人脱贫工作中服务到底。一是送设备上门。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为14名残疾人购回削边机器(俗称针车),技术人员上门安装调试,机器设备安装在残疾员工家里,使他们生产生活两不误。二是原材料和成品包送到。定期有专人上门发放原材料、回收生产成品并进行削边机器的保养工作。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时会详细向残疾人和其家人讲解原材料的削边规格,检查成品的质量。遇到成品质量有欠缺的地方,企业技术人员会耐心示范操作。三是故障包维修。遇到削边机出现故障时,公司机械维修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贫困残疾人家中维修。由于参加“扶贫家工坊”的残困员工普遍年纪较大且行动不便,居家削边工作轻便、灵活,得到了困难残疾人的认同。

政策做支撑,精准就业助脱贫

加强对“扶贫家工坊”这一项目的政策扶持,让这一惠及困难残疾人的工程落地生根,长期保持生命力。一是政府政策给力。加强政策支持,将金威利公司作为峨眉山市就业扶贫基地,明确公司新吸纳10个以上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次性奖励公司5万元并兑现。通过积极向上申报,金威利公司已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列入全国就业扶贫基地。二是企业给足给够待遇。针对贫困残疾人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公司对“扶贫家工坊”灵活就业的残疾员工,采用高于普通员工计件单价,以计件方式发放报酬。贫困残疾员工大部分每月收入可达1500-3000元,有的甚至更高。三是大力鼓励先进。大力倡导励志脱贫,对“扶贫家工坊”工作业绩好的员工进行表彰,发放相应奖金。下一步,金威利公司还将扩大“扶贫家工坊”规模,帮助更多残疾人居家就业。同时,政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用“扶贫家工坊”模式,送岗到家,吸纳当地贫困残疾人就业。

猜你喜欢
市人社局威利
在工作岗位上晕倒,能不能认定为工伤
WILLY THE DREAMER梦想家威利
威 威利 温基
梦想家威利
临翔区总工会: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
呈贡区总工会:入户走访关怀 做实做细帮扶工作
情弦之音
第二空间
自在生长
积极作为 创新举措 精准发力 决战就业脱贫攻坚——重庆市彭水县人社局就业扶贫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