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佤山美丽家园

2018-04-01 02:58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沧源县城绿色

文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保护母亲河、高质量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佤山美丽新家园,关键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致富之路。

以县城为重点谋划绿色发展

做好县城规划。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人口和用地匹配、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提高城市工作统筹性;突出佤文化品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基因”,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

加强县城建设。实施县城景观和建筑风貌改造提升,加强景观控制,引导建筑高度布局,丰富县城景观层次,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打造县城建设整体特色。完善县城文体、教育、医疗、环卫、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城乡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污水管网、垃圾清运、厕所建设,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推进县城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建设一批有生态品位、有民族特色、有历史积淀、有文化记忆的风情小镇、旅游小镇,打造一批民族风情浓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和特色村庄,推动形成以县城为支撑点、以小城镇和特色乡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健全县城管理体制。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探索建设规范、高效的城乡执法体系,把城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就地城镇化进程,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产业提升、村庄改造、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素质提升、乡村治理等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三产融合推动绿色发展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抓住沧源民用机场通航重大机遇,加大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主动与省外旅游机构、旅游客源地、航空公司、传媒企业合作,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信息等媒介平台,全方位实施节庆活动营销、影视媒体营销、品牌形象营销。分梯次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标识、游客服务中心、宾馆酒店、旅游厕所、电力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翁丁、崖画谷等一批AAA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葫芦小镇和嘎多、护俄、芒黑原生态民俗旅游村、勐卡傣族风情村等一批民族村落,开发建设芒回水库、农瓦山谷等一批集健身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推动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美丽乡村,打造“摸你黑”“新米节’等民族节庆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乡村旅游、边境旅游。

提质升级高原特色农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按照因地制宜、市场引导、四季景观、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巩固提升竹子、核桃、甘蔗、橡胶、茶叶等传统产业,做强澳洲坚果、烤烟、咖啡、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培育生物药材、水产养殖和瓜果、花卉等特色种植产业。发挥特色种植养殖“短、平、快”和绿色生态优势,发展农村绿色循环庭院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生态文化产业园,推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支持无公害商标认证,以绿色健康“佤”字号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吸引力。

培育发展特色农林牧渔深加工产业。坚持企业带动、市场定位、资源整合、立体发展,重点发展农林牧渔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精深加工,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生态高原特色农加工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竹子、核桃、茶叶、咖啡、坚果、花卉、瓜果、蔬菜等绿色生态食品,大力发展具有本土民族特色、具备产业基础的竹制品、藤条制品等旅游工艺品,加快民族服装、民族工艺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筑牢防线深化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调整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开发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提升绿色城镇化水平,依山就势规划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森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加工业绿色改造升级。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林木确权颁证工作,规范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建立集体林业新型产权制度、新型经营体系,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落实生态县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以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动“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在开发上明确方向、完善政策,控制强度,规范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沧源省级“四期合一”试点工作。建设沧源城市规划展示馆。加快南滚河国家公园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行动计划,实施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加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保护与申报。建立健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约束机制,实行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制度,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构建县域生态安全屏障。提升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森林沧源”建设。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强化全县各条河流、水库、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科学规范淡水养殖,严格入河(水库)排污管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公益林管护等工程,加快构建小黑江流域沧源段、南汀河流域沧源段、边境沿线和城镇面山生态廊道。推进蔗区网格化绿化。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城乡植树造林。依法治林,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用材林、薪炭林限额采伐管理。大力发展苗木和珍贵用材林产业,探寻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新路子。

持续加大环境违法治理力度。推进洁净沧源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形成联防联控、环境共治新格局。实施企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监管。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推动城镇环保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化。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实行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建立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落实环保信息公开制度。

猜你喜欢
沧源县城绿色
绿色低碳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试论沧源崖画与佤文化的传承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