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18-04-01 15:56科学网
分析测试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化物所电荷转移碳化物

大连化物所傅强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拓展并应用到金属/碳化物催化体系,证明了该作用对于设计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上。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作用常常会导致界面电荷转移、金属结构改变、分子吸附调变等现象,最终影响到催化反应性能,有关SMSI作用的研究大都涉及金属/氧化物催化体系。过渡金属碳化物拥有类贵金属的电子性质,这赋予了它们非常独特的催化性能。

研究人员从MoO3担载的Au纳米颗粒出发,通过碳化得到Au/MoCx催化剂。Au呈现高分散态,Au与碳化物载体存在电荷转移,其低温水气变换反应活性优异,证实了Au与MoCx载体之间SMSI作用的存在。发现层状高分散的Au和聚集态的Au颗粒可以通过碳化和氧化处理相互转化,并首次报道了由循环的碳化-氧化处理引发的金属与碳化物载体之间动态SMSI作用。在研究中还利用原位表征技术包括XRD、XPS、XAFS等,探讨了Au在载体碳化处理过程中的分散机制,提出MoOxCy中间物种是分散Au的关键。

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金属-氧化物界面效应拓展到了金属/非氧化物催化体系,对于理解金属-载体界面催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21/jacs.8b08246

猜你喜欢
化物所电荷转移碳化物
改善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均匀性研究
高碳铬轴承钢网状碳化物的析出规律研究
从轨道作用角度研究S…π非共价作用结构特征
Cr12Mo1V1锻制扁钢的共晶碳化物研究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出离子液体稳定的高效单原子催化剂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解决固体润滑技术难题
考虑Duschinsky转动效应的电荷转移速率理论
大连化物所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成新路线研究取得新进展
常压微等离子体阳极与离子溶液界面的电荷转移反应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的巯基荧光比色化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