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到民间去:民国时期巡回文库分类研究*

2018-04-01 21:50张书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轮船文库工商

张书美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22)

图书馆的藏书如果只藏不通,那它就如一潭死水,发生不了什么教化作用。杜定友在《图书流通法》一序中,就特别指出了图书流通工作的重要,“现代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要使图书和读者发生密切的关系,此种关系之形成,实有赖于图书流通方法之改良,和流通范围之推广。……图书流通的工作,一方面在求方法的改良,出纳简捷,有条不紊,使读者得以充分利用此智识之宝库;一方面要使流通范围推广,将这智识宝库普及于大众。中国目前的急务,是普及教育;此项推广工作尤觉重要。”[1]巡回文库作为民国时期一项重要的阅读推广手段,优点多多,不仅灵活便捷,流动性强,而且能深入民间,迁就民众,给民众以均等机会。民国时期的巡回文库形式多样,其组织者也各有不同。但无论名称如何多变,其目的都是以“书籍到民间去”为旨归。巡回文库这一宗旨,与现在图书馆界极力推行的阅读推广不谋而合。总结民国时期巡回文库的分类及服务方略,期望对当今的阅读推广工作有所裨益。

1 儿童巡回文库

儿童图书馆在儿童教育上的价值至关重大。它不仅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性情的陶冶有重大影响,而且在弥补学校教育不足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因为经济关系设立较少,公共图书馆主办的儿童巡回文库就成为较好的补充。

1.1 巡回图书的购置

从图书质的方面讲。选购儿童图书的目的是为要适应儿童的兴趣,和使儿童获得知识的进步,如在没有标准和没有明白儿童阅读趋向之前,宁可多买整部的丛书,如商务的小学生文库、北新的小朋友丛书、自然丛书、儿童书局出版的儿童科学丛书、分年文艺读物等。因为这些书他们在门类和年级的支配上已经考虑得比较周全,只要在图书种类的分配上注意合适比例即可。

从图书量的方面讲。儿童巡回文库究竟该采购多少图书算作适宜,这要视它服务范围内的儿童程度高下,以及儿童数量的多寡,学校学生学级的高低。倘若经济许可,能把低中高三级的各类儿童书搜集到三千本以上,就比较充分点。次一点二千本,再次点一千本,那也足以办起巡回文库来。[2]

1.2 巡回的形式及周期

儿童巡回文库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固定的巡回;二是流动的巡回。固定的巡回,是指在省市地方以没有图书室的公私立小学、公私立贫儿院、苦儿院民众学校,及儿童集团为对象;以及在县镇地方以贫儿院,乡村里的公私小学,民众学校,及儿童集团为对象。流动的巡回,是由图书馆定制一种活动书车,或轻便的书架,足以安插图书一百册左右,每日令馆役推车到儿童丛集的场所,如小菜场、公园和寺庙等巡回陈列,使游散的儿童得以随处获得读书的利便。

小学的儿童巡回文库,视路途的远近,定为每半月或每一月交换一次,除寒暑假外,每年可以交换到十次或二十次,每次以三十册算,一个小学每年可以看到三百册至六百册书。行之于乡村的儿童巡回文库,每届交换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学校间进行。待到每学年终了或寒假开始,各校再将书寄还,以便整理补充。至于城市小学巡回的交换,不妨由馆派员行之,乘机也可以考查小学阅读的成绩和指导阅读的方法。[2]

1.3 巡回的效益及实例

儿童巡回文库除了在初创时候费些购书费、购车费,及推行书车的工役之外,再别无他费。然而他的成效,却不可小看。假使每一巡回文库,每天只有十个儿童前来阅读,三十组文库,每天就有三百人阅读。儿童巡回文库花费不多,收效却甚大,对社会上那些无书可读的儿童可谓是一种救济。

浙江嘉兴县教育局,根据第一次县辅导会议议决,“各学区筹设儿童巡回文库,以补救各小学图书设备之不足;并促进儿童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拟定办法”,敦促各区辅导会议主持机关遵照筹办。[3]1928年初,上海县教育局为丰富乡村学校学生课外阅读,也有创办巡回文库之举。全县150所学校,每校均配置文库,3个月移换一次,每学区平均15周作小巡回,75周大巡回。三年后学校系统又创办儿童读物巡回文库。[4]其他公共图书馆的流通文库,虽不一定专为儿童开设,但其中儿童服务是必备内容之一。如:北京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1935年在兰靛厂南门小学附设约书报处;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曾在县、区的学校试设儿童流通文库的流通点,送书阅览;上海市立图书馆1936年在闸北宝山小学设图书流通站为小学生提供阅览服务;安徽省立图书馆1936年在八座小学设立图书流通处,每月更换一次。[5]

2 乡村巡回文库

2.1 乡村巡回文库设立的意义

在乡村里面,一般的民众知识低陋,思想蔽塞,以至使生活上的智能无所进步。虽然有的乡民感觉读书的需要,可是因为生活的重担,而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此外,我国乡村图书事业不发达,以至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陷在庸庸碌碌之中。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虽有发展,但设施上大都偏重在都市,这种现象在普及图书教育上不能不说是畸形的发展。可是处在经济桎梏下的我国,要想使乡村图书馆普遍的设立,这种企图事实上是不容易实现的。因此要想挽救这种缺陷推行图书教育,而得提高乡村的文化水准,那么只有举办巡回文库,才是唯一的捷径。

巡回文库的设施,不独在经营设备上比办理图书馆经济得多,同时它所发生的教育效能,却不比图书馆低。因为图书馆的设施,所处的地位是固定的,是期待于求教的,至于巡回文库的经营原则正是相反,它是流动的,是迁就于求教的,是便于农民阅览图书的一种工具。因此只要经营得当,教育的力量更容易打进农民的生活。[6]5-6

2.2 乡村巡回文库图书的选择

在乡村里图书教育的对象,除少数的乡绅阶级和教师外,其余大部分农民群众的知识全很幼稚,同时也是真正需要乡村图书教育的对象。然而这些人对于图书的内容并没有鉴别和选读的能力,所以巡回文库在选择图书的时候,要顾全读者阅读的能力,不可以主观的认识,忽略了读者程度的高低。

我国近年来各书局出版新书,有许多把书名上冠以“民众”“大众”等字样,而实际内容的记载,却是非常的深奥,实在不是一般阅读能力低微的乡民所能了解。如果选择图书的时候稍不留意,阅读者便要发生种种的困难。对于乡民阅读的图书,最少要合乎四方面的标准:一是文字浅显,叙述明白;二是能引起阅读的兴趣;三是能灌输现代的知识;四是定价低廉,版本完美。

至于图书类别的分配,可依我国乡村民众生活的需要而定,总期望从图书中使乡民得到生活上、思想上、知能的进步。具体来说,图书大致分配比例如下:小说30%,农业15%,自然科学10%,政治法律教育10%,历史8%,艺术6%,医药卫生5%,词典等5%,地理5%,杂类6%。[6]7-8

2.3 乡村巡回文库路线的规定

凡是进行一件事业,必须先要明了客观环境和本身的力量,如此事业才容易成就。关于乡村巡回文库的推行,也应当预先注意到这几层。图书的数量有多少,人才上够不够分配,全要先有一个预判。不然,施教的目标只求广泛,而限于人才和工具的力量不足,反使事业上努力的结果失之散漫。对于乡村巡回文库的经营,一定要把目标认清,确定巡回范围,集中图书的力量对乡民定向施教。文库巡回的村庄,最好能够分布在经营机关的四周,在视导上和巡回时的次序上,全很方便。决定了巡回路线的范围,和停留的村庄之后,可把巡回村庄及路线,绘成图表,以便随时参考。[6]18-20

平民教育家宴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平民教育中推行的巡回文库,可以说是运行比较成功的乡村巡回文库。定县的文库到各村巡回展出,交通不便的地方就用巡回图书担,把图书送到村头田地,送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面前。河北定县这种随时随地,灵活快捷服务农民的乡村巡回文库,引起了农民浓厚的阅读兴趣,对该县农民的继续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7]

3 教师巡回文库

3.1 教师巡回文库设立原因

教师巡回文库设立原因可以归为三点:一为增加教员自身知识;二为提供教学参考材料;三为影响他人阅读。民国《京师小学教员巡回文库简章》第一条,就对巡回文库设立原因进行了揭示,“京师学务局为增进小学教员学识起见,特仿照巡回文库办法,举办小学教员巡回文库。”[8]362-365民国图书馆学家李靖宇先生对此也有总结,“在(巡回)对象的找得,的确是作了不少的难,在无办法中的办法,我才毅然的找定了乡村小学教师……,作我们巡回文库的对象。为什么找到他们(或她们)作对象呢?我的理由,是很简单的:因为他们在乡村间,从事民众教育,社会教育,小学教育等工作。第一的困难问题,就是感到参考材料的不够。所以我以为在这初次办理巡回书箱时,就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们一点小的帮忙,请他们同我们成了好的朋友,请他们读了书,很活的送到别人的脑子里去。这个办法,倒比图书馆作宣传的工作,来诱导人们,来阅览书籍,是有效的多吧?这一点是说明以乡村学,村立小学教师为读者书箱对象的理由。”[9]

3.2 教师巡回文库相关规章

一是开办方法。关于应备书籍,约分五类:一、教育书类占十分之四;二、文科书类占十分之二;三、理科书类占十分之二;四、法制经济书类占十分之一;五、图画杂著类占十分之一。巡回文库之书籍,于每巡一周后酌量添换一次。关于文库组织,应随地理上自然之区划为宜,一时不便设立之区,可待学校增多时再行添设。关于文库责任人,该校校长即为文库经理员。凡一切保管书籍,交换书柜事项,均由经理员负责。

二是借阅规则。借阅规则是针对借阅者而言的,对借阅者的行为起引导和规范作用,一般从借阅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如《京师小学教员巡回文库简章》附录一,就要求“借阅人须先按图书借阅簿格式、自注姓名、住所暨所阅图书名称、号数、册数、交经理员领书”,“借阅图书,须阅毕一种交还后再借阅他种,不得同时借阅至二种以上”,“公共借阅之图书,须有特别爱护宝贵之意,不得损伤。如有损坏或遗失等情,须赔偿同等之图书,或相当之代价。”另外,须注意借阅者之间关系的和谐,要文明借阅,“如欲借阅之图书现正有人阅览时,须待其阅毕,不得强索。”[8]362-365

三是经理规则。经理规则是针对办理者而言的,是要求办理者在工作中须注意的事项。经理规则相对于借阅规则来说,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多。不仅要求图书盖戳登记,还需照章分类编号登簿,排列整齐附于柜内。书柜置放位置亦有讲究,须随时留意勿令有损坏及潮湿之虞。书籍排列整齐,阅书规则须附随书柜,以便检阅。每日归还之书,放回原处,不得错乱,书柜宜时时保持清洁。经理规则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特别重要的一条,是“如添有新图书,须特别布告之。”[8]362-365这对宣传新书,吸引读者来说,也是良策之一。

4 工商巡回文库

4.1 工商巡回文库设立背景

相较于儿童、乡村、教师巡回文库设立的普遍性,工商巡回文库显得有点孤家寡人。工商巡回文库受众面较窄,对设立地区的人文环境要求也高。设立点必须是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该地区民众对工商类图书需求较大。如山西省立民教馆设立工商巡回文库,就是缘于“山西年来实施建设,提倡生产,工商理论技术之需要,骤形紧张,故规定先办工商巡回文库。”[10]嘉兴民教馆新办工商巡回文库,其目的亦为“增进工商业之发展,提高工商之知识。”[11]二是主办馆须拥有较丰富的工商类图书做支撑。图书是流通服务的基础,如果没有工商类馆藏,设立工商巡回文库就是空中楼阁。山西省立民教馆之所以能够择定本市著名工商机关四处试办,就是因为该馆拥有较为丰富的对应馆藏,能够从中“选出工商适用书籍约1200册”。[10]

4.2 工商巡回文库运行办法

民众有图书阅读需求,巡回的图书也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如何运行巡回文库了,而制定相关规则,保证巡回文库的正常运转就成为必要之举。如嘉兴县立民众教育馆就特别制定了《工商巡回文库巡回办法》,从服务对象、巡回程序、巡回日期、应尽义务等方面予以规范。“凡本埠内之工商团体,均得享受本文库巡回之权利”,“本文库巡回程序,均依照本馆拟定之巡回录,受巡回之团体,无要求先巡之权利”,“本文库巡回时期,每一团体,只以一星期为限”,“享受本文库巡回权利者,在收受文库时,须将书目与书检对,在当时未检对,以后如有图书缺少或污损等情,均由收受者负责”[1]92,山西省立民教馆在工商巡回文库运行中,也特别注意规范操作,如在巡回图书的选择、路线划分上,都有明确规定。该馆文库图书的选择,是依据“工业、商业、交通、工程、工艺、劳工、实业、经济、科学、杂类”的顺序进行。“本文库暂设四巡回区,依左列次序巡回之:第一巡回区——山西平民工厂,第二巡回区——太原土货商场,第三巡回区——太原晋生织染工厂,第四巡回区——山西晋华卷烟厂。”[10]

5 轮船文库

所谓轮船文库,就是利用轮船作为交通工具,进行图书巡回的文库。根据轮船文库的经营模式,可将轮船文库大致划分为两种,一是轮船公司自营;一是公共图书馆附设。

5.1 轮船公司自营的巡回文库

这类轮船文库的经营,要以民国时期的民生公司最为著名。民生公司由卢作孚1925年创建于重庆,是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民营企业之一。1949年以前为长江航线最大的私营轮船公司,有140多艘江海轮船,独占川江航运。老民生公司在文化设施上的重视程度非一般企业可比,1936年公司图书经费为3000元,1937年猛增为7200元,报章杂志为900元。为了培养图书管理人才,还资送管理员赵晋侯到北平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去深造。到1938年4月时,民生公司图书馆收藏图书已达21211册,杂志21768,共42979册,还有报纸合订786册。1937年全年,馆内阅览达7万余人次,外借图书11861册。[12]

为了丰富广大船员职工(大约有3991人)的业余生活,及提高船员的文化素质,民生图书馆还在各轮船上特别设立了巡回文库,对分散在长江沿岸各分公司职工和各轮船囤船上的乘客与船员送书上门。每1只文库箱装书100余册,每2个月调换一次。1937年,巡回文库装箱送达公司的17个部门,46只轮船,8个囤船,1个相关事业单位,阅览的人达到12万人次。此外,各轮船都订有报刊杂志,大船订阅10余种,小船订阅七、八种。这样民生公司职工不论在何地工作,都可以利用公司图书馆的藏书看书学习和读报。[12]

5.2 公共图书馆附设的轮船文库

一些省市立或县立图书馆为了将馆藏图书充分利用,亦在游轮上设立巡回文库,以方便游客利用旅行时间,增进兴趣与知识。如浙江省立图书馆在江兴轮船上附设图书部,以供旅客阅览。该轮船文库颁有管理方法,阅览秩序井然有条,该部备有各式报章杂志图书,设置管理员一人,掌理保管及整理等事务,游客凭票购券阅览。旅客每人每次阅览一本图书,如欲调换,须另购阅书券。另外,轮船上的图书限在本轮船内阅览,不得移借出外。[1]94杭州市立第三民众教育馆亦利用西湖游艇发展民众教育,在湖滨、岳坟、延庆寺、净寺、茅家埠等处各大船埠试约游艇五艘,设立游船书库五处。这些游船书库除藏有一切基本知识及各科常识书籍之外,并在书库中留有象棋,以调剂民众精神,增进读者兴味。更备有纸笔等文具,供阅览者书写之用。[13]江阴三里桥运河中,有各乡之航船,每日行驶,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试向舟中约定,负责置书,供船客阅览”[14]。

6 茶园文库

旧时茶园空气不好,茶客谈天说地,赌博吸烟,常是乌烟瘴气。为了改变茶园氛围,让茶客利用时间来阅览书报,增知识广见闻,一些公共图书馆亦在茶园内设立巡回文库。

6.1 茶园文库规约

该规约由图书馆制定,对茶园应尽的责任以及主办馆应尽的义务做出规定。如要求每个茶园应设文库箱一只,内藏图书若干册,书目一册,本外埠报各一份,由该园堂倌逐日来馆领取。报纸应逐日整理,用木夹夹好,以便茶客随时检阅。每日晚间,堂倌应将图书整理一次,以免遗失紊乱。如果茶园文库遗失图书,应由茶园负责赔偿。此外,为增加茶客阅览兴趣起见,主办馆应注意时常调换图书。主办馆职员也应随时来茶园指导阅览,并举行讲演及其他活动。同时,还注意奖励办理成绩优良的文库,以资鼓励。总之,茶园文库规约对主办馆及茶园都具有约束力,二者都应共同遵守。[1]96-98

6.2 茶园文库阅览规程

茶园文库提供的良好阅读环境,也需要茶客共同维护。为此,茶园文库也制定有《茶园文库阅览规程》,对茶客阅览时间、阅览程序、阅览行为等予以明确。如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制定的《茶园文库阅览规程》,规定“本文库每日上午八时至下午六时,为阅览时间,过时概不借阅”,“茶客如欲阅览书报,应向本茶园堂倌索借,并在阅览签名簿上签名”,“阅览人在图书上不得任意圈点、涂抹、折皱,加批或污损,倘有此种情形损坏图书,则应照价负赔偿之责”。[1]96-98此外,茶客阅览书报时,切勿高声吟哦朗读,不得擅自将书报携出店外。茶园文库图书仅限于茶园内阅览,概不出借。如有茶客屡次触犯条规而不听劝告者,本馆得停止其阅览之权。

7 结语

对于巡回文库在民众教育中的作用,时人赵福来在其《民众图书馆与巡回文库应备书目初稿》一书中,做出精辟概述,“将一组合于民众需要的书籍,流通到社会团体里面,如工厂、社会、商店等,甚至于个人的家里;使他们善用闲暇时间,读有益身心的读物,既有了适当的消遣,复培养了品学才能。这样图书馆可以使他们在作事之暇,或正在失业期间,无事可做的时候,有图书馆为乐园。而为一些士农工商各界人等,或乡村人民绝少有机会可以到图书馆的,却又有巡回文库可以流通到那里,足不出户,就可以读有益的书而广见闻,是乃予以均等机会的意思”。[15]赵复来寥寥数语,即已将巡回文库的效用彰显殆尽。他当时还是文华图专的学生,就能有如此见地,实是令人敬佩不已!当今图书馆界,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也在积极谋求阅读推广,民国时期“书籍到民间去”的巡回文库理念及方式,似乎有不少可资借鉴之处。

猜你喜欢
轮船文库工商
专家文库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码头和轮船
轮船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专家文库
工商详解网络传销四大新模式
在转变执法理念中彰显工商担当
中国第一艘轮船的由来
适应新常态正风肃纪提升工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