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政论片的创作与传播
——以《巡视利剑》为例

2018-04-01 18:01张晓芳
视听 2018年9期
关键词:政论利剑纪录片

□ 张晓芳

政论片,也被称为政论专题片或者政论纪录片,是指以政治为主题,针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传播的、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色彩的、以纪录片的形态进行呈现的艺术形式。①《巡视利剑》是中央电视台与中央纪委宣传部合作拍摄的第三部专题片,也是央视为迎接十九大拍摄的系列政论专题片之一,于2017年9月7日至1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央视新闻”新媒体各平台稿件阅读量达2200万次,相关视频播放量达3800万次,微博话题“巡视利剑”阅读量超5700万次。本文将着重从主题、叙事和符号三个角度来分析该纪录片是如何创作和传播的,希望找出一些有益于新媒体环境下政论片创作和传播的建议。

一、以热门话题为政论主题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在当代共产党依旧狠抓腐败问题。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反腐倡廉关键在“常”“长”二字。2014年12月19日,由人民网、商务印书馆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榜单揭晓,“反腐”被列为年度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371个字的2015年新年贺词里,“正风”和“反腐”两词高频出现。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1984年帕姆格林和雷伯恩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期待—价值”理论,指出个人对特定媒介及内容的信念和评价结合形成“期待”,并产生媒介消费行为和获得满足。②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形成了高压反腐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反腐”成为人民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巡视利剑》的主要内容就是展示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因此它能够吸引对“反腐”话题感兴趣的受众,能够满足受众的期待。

二、以丰富精彩的叙事解读抽象论题

在20世纪初本雅明曾表示,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正逐步从凝神专注式转换成消遣式。但消遣式感知并非对艺术作品的不尊重,而是一种现代人对待艺术作品更适宜的方式,也就是在愉悦的审美中释放对生活的压力,电视政论专题片因过于强调政治使命和宣传功能而被人诟病。《巡视利剑》通过对叙事材料、叙事角度的选取,使得整部纪录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实现了思想性、理论性和可视性的统一。

(一)以详实的叙事素材支撑主题

一部好的政论片必须具备丰富详实的素材。丰富详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素材可以极大地提高政论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巡视利剑》的材料可谓是十分丰富,该片摄制组累计走访全国18个省市,采访到了15名巡视组工作人员、20多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和约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被查处的官员。除此之外,《巡视利剑》还有历史文献资料和对专家的采访,这些丰富详实的材料从多个方面展现并丰富了主题,使抽象、晦涩难懂的政治观点变得有趣易懂,凸显了巡视的利剑作用。在对历史文献资料和典型案例展示的基础上,《巡视利剑》还十分注重挖掘和展示细节材料。

(二)以灵活的叙事视角表达主题

据费斯克的观点,受众是“以主动的行动者而非屈从式主体的方式,在各种社会范畴间穿梭来往”③,所以受众不喜欢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会主动地去思考和选择自己喜欢观看的内容。“画面+解说”的全知型叙事是我国政论片以往经常使用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虽然能够深化政论主题,但是使政论变得乏味无趣。《巡视利剑》不同于以往固定使用全知视角的政论片,它灵活地使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既使得纪录片视野开阔、内容全面,又使内容更加贴近观众。《巡视利剑》在讲解腐败现象时选择了全知视角;在讲解典型案例时,大量使用了限知视角,通过当事人的真实讲述,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增强了该政论片的可信度。

三、以多样化的符号表现论题

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解说、同期声、字幕等,非语言符号则主要是画面、图示和配乐等。符号具有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和思考功能。④政论题材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决定了政论片要想清楚准确地阐明论点就必须调动多种符号。为了提高政论片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巡视利剑》运用多元化的符号、可视化和故事化的表达对素材进行了处理。

为了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巡视利剑》节目组通过协调和沟通获得了近距离跟拍巡视组工作的机会。在跟拍过程中节目组拍摄到了大量巡视组工作的现场画面,这些画面鲜活生动、可看性强,而且具有揭秘性。现场声音和画面的使用可以使观看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巡视组真实的工作状态,这种直观感受是任何画面和语言都无法代替的。另外在画面语言方面《巡视利剑》还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延时、摇臂和航拍等拍摄方式,更多地呈现写实的镜头而非空镜头,在剪辑上尽量使用平实的剪辑方式。运用这样的拍摄技术和剪辑方式,使画面显得更加真实。这些纪实风格的画面语言跳出了过往政论片“解说词+宏大空镜头”的模式,为政论片注入了新的气质和新的风格。

四、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扩大影响力

《巡视利剑》选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8:00播出,并在央视网、中纪委网站同步热播,另外腾讯、优酷等纷纷推出相关专题,形成了高效全面的传播矩阵。近年来,“微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巡视利剑》节目组更是大规模地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上进行宣传,从而形成了“微传播”大作用的效果。截至2017年9月14日,@央视新闻主持的话题#巡视利剑#共有相关讨论1.8万次,总阅读数超6600万次。热门微博共有转发21372次、评论15110次、点赞18172次。自2017年9月7日首播到9月14日,微信公众号共有“巡视利剑”相关图文7715篇次,总阅读量超过373万。另外《巡视利剑》推出了四分钟速览的短视频,这四分钟包含了每集的核心内容,让受众在快速浏览视频的同时获取到有效信息,吸引了很多年轻受众观看。

《巡视利剑》播出后国内外很多大型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搜索结果看,百度新闻共收录相关新闻超过17.6万条次,360新闻超过4.6万条次,谷歌新闻突破15万(上述数据均包含转发)。互动和反馈是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巡视利剑》有意识地通过多种多样的互动和反馈方式吸引观众。如《巡视利剑》积极利用视频网站的弹幕功能,让观众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和其他人互动,受到了很多年轻受众的喜爱。

五、结语

《巡视利剑》用成绩告诉媒体人,在新媒体时代下,浅薄化和碎片化阅读盛行,但是精品依然很有市场,所以“内容为王”并未过时,只是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最新的媒介,拓展播放和宣传渠道。

注释:

①王奕淳.政论片在政治传播中的优势与作用 [J].传媒,2018(04):68-70.

②[美]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3.

③[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0.

④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4-38.

猜你喜欢
政论利剑纪录片
利剑出鞘
剑 客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探索政论传播新形态——从人民日报“任仲平”推出微视频说起
环保督察,利剑出鞘
利剑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