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燃烧理论视域下的舆论风波生成分析
——以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为例

2018-04-01 18:01刘杨
视听 2018年9期
关键词:助燃剂判罚舆论

□ 刘杨

一、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舆论风波概述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风云迭起,不仅赛场上演群雄逐鹿,赛场下也衍生出各种舆论风波。中国运动员在各种因素干扰下屡屡失利受挫,对此中国民众无不愤懑不平,国内媒体也在报道上“大动干戈”,意图要“讨回公道”。从2月13日中国队韩天宇、任子威、曲春雨、范可新四名选手连续被判犯规,到2018年2月20日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国队再次被判犯规,再到2月22日武大靖在男子500米决赛夺冠等都在微博上引起了舆情的啸聚,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指责裁判不公,讽刺韩国主场肮脏不堪,即使是在庆祝武大靖夺冠时,也要回过头来嘲笑裁判“没有机会进行判罚”。

一直以来,短道速滑都是我国冬季项目的传统强项,也是金牌大户。但最终,我国在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仅收获一金两银,创造了2002年以来的历届最差成绩。这当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裁判的判罚:5个比赛日内中国队总共被判了9次犯规,这也直接导致多项决赛根本没有中国选手的身影。中国观众难免会义愤填膺,纷纷一边倒地在微博上声讨裁判、质疑判罚的公正性,几乎形成了一种反沉默的螺旋,没有中立的声音,这种具有趋向性公意的群体意见和情绪在微博上聚集、放大,于是引发舆论风波。媒体微博报道下方的热门评论几乎每一条都在用极端的言论发泄不满,相关话题讨论量都已过万,更不用说一些微博大V的转发助力,铺天盖地的口水战让微博成为了舆情的“修罗场”。随着网络舆论场的自组织效应凸显,具有强媒体属性的微博开始扮演舆情前台的角色,各社会群体在这个话语空间里展开观点交锋和对接。因而微博也成为本届冬奥会热点事件舆情发酵的主要根据地。

二、社会燃烧理论与舆论风波的契合性

研究舆论的生成模式,对于揭示舆论运行过程中萌发阶段的特征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将舆论的生成按渐进与爆发、理性与非理性分割开来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舆论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构成舆论的要素和舆论形成所依赖的基本条件的认知和理解,才是划分舆论生成模式的根本依据,依此本文引入社会燃烧理论展开研究。

牛文元院士于2000年在《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一文中提出“社会燃烧理论”,试将物理学理论引入社会学领域,用考察自然世界的方法考察人类社会。“社会燃烧理论”是将社会的失稳及动乱与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合理类比的理论。自然界中,燃烧现象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把自然界燃烧过程的原理引入社会学领域,则可将引起社会无序的基本动因即随时随地发生的“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和“人与人”关系不和谐视为社会不稳定的“燃烧物质”;将一些媒体的误导、过分夸大、挑动、谣言的传播、小道消息的流行、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非理性的推断、追逐片面利益、社会心理的随意放大等看作燃烧的“助燃剂”;当上述二者都具备的时候,一个小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就可能成为动乱的“点火温度”,进而引发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

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可对舆论热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大致类比:社会矛盾相当于“燃烧物质”;媒体的推波助澜相当于“助燃剂”;具体冲突相当于“点火温度”。这样,社会燃烧理论就为我们分析舆论热点事件发生的原因提供了精致而完整的理论框架。①

为方便研究,本文选取CCTV5的官方微博账号“@CCTV5”作为研究对象,截取其在短道速滑赛程期间发布的146条微博报道,由此窥见体育媒体在短道速滑赛场的舆论引导转向。“@CCTV5”(以下简称“CCTV5”)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官方微博账号,相较于市场化媒体其话语表达更加克制,没有过多干扰性信息;且CCTV5拥有平昌冬奥会的独家转播权,其他媒体亦多引用其冬奥报道信息,因而其报道更具权威性和广泛性。

三、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舆论风波的生成机理

在网络体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受众的吸引,传播者往往会在镜头和词条中融入主观色彩,并将其传递给受众,影响了体育信息传播的真实度,进而造成信息窄化现象。同时人们获取信息具有选择性特征,本能地接受喜欢的信息,排斥不喜欢的信息,因此信息窄化不可避免,结果就会导致社会凝聚力降低,舆论极化与不满情绪升级,引发舆论风波。在社会燃烧理论的框架中,舆论风波的生成模式可以归结为燃烧物质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作为助燃剂的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以及作为点火温度的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接下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燃烧物质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舆论形成研究是指把各种各样的议论、见解和诉求作为“燃烧物质”的集合,而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上,网民因对韩国主场优势,对韩国短道队的刻板印象而生发出的质疑、揣测等负面情绪无疑是“燃烧物质”的积聚。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特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其主要特点就是一经形成就具有较高稳定性,很难随现实变化而改变,因此往往阻碍人们全面认识和接受事物。②在本次冬奥会开幕前,很多自媒体账号就历数韩国主场的体育比赛上的黑幕,包括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2014年仁川亚运会等,称韩国人场下贿赂裁判、官员,场上耍阴招、下黑手,无形中让公众生成了对韩国体育肮脏、不择手段的刻板印象。只要是韩国主场的体育比赛,都会有人质疑赛场内外是否充斥着各种不为人知的黑幕。

网络虚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的刻板印象形成之后,一旦出了事情,网民便会下意识地将其与以往的舆情事件做类比联想,戴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事件③,例如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半决赛,CCTV5指出“韩国选手崔敏静预赛成绩并非最佳却拿到最内道的出发位置”,这一议题甫一抛出,普通观众无不义愤填膺,认为这绝对又是韩国的主场优势使出的猫腻,于是在微博上猛烈抨击韩国主场的“黑幕”。但事后被证实,运动员的道次是通过排名及滑行成绩蛇形自动生成的,这一安排并不存在异议。

这种刻板印象在韩国短道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短道队与韩国短道队同为拥有世界顶尖水平的强队,中、韩又同在亚洲,所以两队之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在多年竞争中,韩国队的队员经常有“小动作”影响中国运动员的发挥,甚至害得中国队员受伤下场。因而在我国,长久以来韩国短道队都是“手脚不干净”的代名词,这也使得只要有韩国队员出现的赛场,就不乏嘲讽、戏谑甚至挖苦的声音。因而当女子1000米决赛中韩国选手崔敏静、沈锡希双双摔出赛道时,其比赛动图就被中国网友拿来进行恶搞创作,称其为“塑料姐妹花”,并在微博上形成大面积传播的局面。这种因刻板印象累积起来的议论与诉求经由社交媒体接力传播而聚集放大,经过不断的累积发酵,逐渐形成相对一致、稳定的合意,也就为平昌赛场上各种不和谐的声音提供了“燃烧物质”。

(二)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助燃剂

任何大型比赛都是演绎媒体狂欢的绝好机会。媒介对奥运会的推广不遗余力,不仅关注比赛项目本身,更将奥运会赋予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含义,将其营造成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在冬奥会这样的重大体育赛事期间,微博聚拢了庞大的体育信息消费者群,媒体则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取得良好的体育传播效果。因而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媒体作为意见领袖,在舆论场中的信息披露、议程设置就是舆论生成中的“助燃剂”。CCTV5在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的报道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国家主义和公平主义倾向,这样的偏向性也是舆论风波的强力推手。

1.国家主义

布尔迪厄认为,在国际大赛中一个国家的体育电视报道,常常要“屈从于民族的或民族主义的期待心理,特意选择演播能给某国人民带来胜利喜悦或给他们的民族主义带来满足感的体育比赛项目”④。大型体育赛事是激发一个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最佳途径之一,媒体也常常利用体育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增强传播效果。

在本次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CCTV5的话语表达有着明显的国家主义色彩。首先是表现出对我国运动员的热情厚爱,在报道数量上,146则微博报道中有128条都在关注中国队员;在报道方式上,每次我国运动员赢得比赛进入下一轮,报道的话语表达上都会使用“恭喜”“棒”“爱你”等词汇,并且结尾多使用感叹号,甚至会经常使用一些可爱的emoji表情。若是队员比赛失利,则是客观报道,不多加评述。况且本次比赛中,中国队的失利有时伴随着判罚或是道次安排上的争议,在这种时候,CCTV5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愤怒与无奈,这也在无形中让公众受到这种同理心的感染,争相为维护运动员的利益而发声。

这里它强调的是一种国家认同,国家和民族认同主题塑造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结感,体育长期以来被团体、组织和国家用来表达他们的集体情感。基于地缘的社会共同体团结起来,自发维护群体在网络上的形象,进而增强了社会内部成员之间的群体认同。媒体依此通过感情强烈的话语表达及emoji表情的使用,将受众置于媒介关照下的奥运拟态环境中,利用公众的国家认同激发其爱国热情,自发产生偏袒本国运动员的心理,强化国家主义的议题导向。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信息传播的真实度,进而造成信息窄化现象,会干扰公众的理性判断,容易产生盲目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异化的舆论。

对于别的国家,CCTV5则表现得很微妙。一方面,报道上会对他们的成绩予以肯定,不管是破纪录还是夺金牌,都会客观地报道比赛结果。但另一方面,对于韩国队的失利表现同样会特意报道,例如《女子1500米预赛直播中东道主沈锡希摔倒出局》《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舒尔廷夺冠韩国选手互犯出局》《1000米韩国队摔出赛道!无缘金银!加拿大选手夺冠》等,频繁强调韩国队员摔出赛道,甚至使用了两个感叹号,明显感觉出其特意强调的意图。而对于男子1000米决赛的另一则报道则是《北美神配合刘少林“克韩”》,这完全把韩国选手放在一个对立面,这虽然顺应了中国观众厌恶韩国队、希望他们出丑的心理,但却加剧了民族情绪的对立,容易造成群体极化的舆论情况。

2.公平主义

本届冬奥会的短道速滑赛场讨论热度最高的莫过于裁判的判罚情况,这也是CCTV5最关注的一个议题。其实在短道赛场,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对决难免会出现身体上的接触,但是否涉及犯规,则完全依赖裁判的判罚。

2月13日中国队任子威、韩天宇、范可新、曲春雨四名选手被判犯规后,CCTV5说出“韩国的冰场特别冷!”这样激烈的言辞,直接将似乎有些凑巧的判罚行为糅合成了一场针对中国的“阴谋”,进而引发了当晚的舆论风波。另一场比赛即女子3000米接力,中国队又一次被判犯规后,从2月20日到2月21日,CCTV5连续发布了28条相关微博,接连报道了中、荷、美、加、韩、国际滑联等11方的意见,广泛听取与此事件相关的利益主体的看法,形成强大的议程设置攻势。事实上,前三届冬奥会女子3000米接力的决赛结果都伴随着判罚: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国队被判犯规取消了成绩,韩国队夺得金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因为裁判判决率先冲过终点的韩国队犯规,第二个冲过终点的中国队才获得了金牌;2014年索契冬奥会,依旧是韩国队第一个冲过终点,中国第二,但最终中国队被判犯规取消成绩。在当时,CCTV5仅用5条微博就结束了对这一事件的讨论。但在本届冬奥会,也许是受到2月13日事件的影响,CCTV5竭力用“重复议题”的方式引导观众关注这一赛果,尤其是国际滑联给出判罚依据时,CCTV5不依不饶,直指国际滑联给出的解释“不仅没能解答我们的疑惑,反而和自己的判罚尺度自相矛盾了”,可谓将体育公平主义的意志贯彻到底。

事实上,在无处躲避的全方位的强大媒体攻势面前,受众常常无暇做出理性的真伪判断与必要的思考,而是沉迷在媒体营造的海量信息沼泽中,历经时日便形成一种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仿像,此时媒体也就通过逻辑劝服达到了传播目的,让受众深信这场比赛的判罚是不公正的。

CCTV5奥运信息发布的报道主题由之前的“权力代言人”向“黑幕揭露者”转身,致使舆论发布偏向负面事件⑤。正是由于这样的报道偏向性,公众的情感态度会受到矛盾问题凸显和突发事件刺激的不断影响,公众情绪在舆论场中梯度分布,促使公众向一致的意见靠拢。在这样的引导下,舆论客体就由客观的赛程赛果转移到了主观的臆测,如此不免违背了竞技运动的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

(三)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点火温度

赛场内外的具体冲突,是舆论风波发生的“导火索”。正如有了煤和氧气,炉火不会自动生成一样。如果没有具体冲突(导火索)的引爆,社会矛盾(燃烧物质)一般不会“自燃”。当上述燃烧物质已经聚沙成塔,助燃剂也来势汹汹,一旦遇到适宜的点火温度,舆论大火便会熊熊燃烧。网民的不满情绪不断高涨,经由CCTV5这样的“意见领袖”推波助澜,一旦被点燃,便会形成燎原之势。

纵观短道速滑的五个比赛日,可以总结几个关键节点:2月13日中国队连续四名选手被判犯规,2月17日李靳宇获得女子1500米银牌,2月20日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国队再次被判犯规,2月22日武大靖在男子500米决赛中夺冠等。在每个节点期间,CCTV5微博报道的转发、评论、点赞数量都会过万,显示出狂热且强烈的公众情绪,标志着舆论就此被点燃。

这种对体育的狂热,常常源于对成功的祈盼和对失败的畏惧。因为在文化与本能、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冲突,人类必须学会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通过对情感的表达来获得镇静的效果。通过体育,在狂欢的气氛下,人们在生活中的压力与痛苦、嫉恨与忧愁,凝聚在这一刻的激情而得以减弱,在这里冬奥会成为了网民的情绪减压阀。

事实上,“点火温度”或者说导火索都是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甚至戏剧性的,常常发生于不经意之间,是不可预知或调控的。因而在舆情引领、治理和调控上,需要从“助燃剂”和“燃烧物质”入手,通过发挥媒体社会安全阀和黏合剂的作用,让“燃烧物质”实现充分燃烧,这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沸点控制,有助于科学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舆论风波事件,以实现社会体温正常、社会体态正常。在此之后,公众情绪趋于稳定,报道可挖掘事件本身、引导公众多方面发展思考。

四、结语

综合分析,媒体的议程设置在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的舆论风波生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公众情绪受媒介信息及人际传播的影响,始终处于一种不断扩散、不断累积的过程中,社会公众情绪的生发、累积与媒体的引导息息相关⑥。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我们的主场,不仅仅是短道速滑,冬奥会的一切都会引发巨大关注。届时我们如何合理利用主场优势,使其不会演变成被外方诟病的话题,很大程度上需要媒体在议程设置方面坚持正面报道的方针,营造健康和谐的竞赛氛围,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若是因把握不当而引发质疑,势必会折损中国体育的形象。

另一方面,报道的关注点不应再局限于某两国之间的竞争,更应放宽眼界,把握整体格局,尝试多维关注以分散公众的注意力,实现公众情绪在舆论场中的动态分布,从而规避“燃烧物质”的积聚。同时媒体自身应收敛起“助燃剂”的锋芒,当“点火温度”不期而至,也能因势利导,稳定公众情绪,实现良性舆论引导。

注释:

①单飞跃,高景芳.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06):26-33.

②王凯,高力翔.奥运报道“刻板印象”的变迁与社会学解读——以《中国体育报》奥运报道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01-106.

③李彪.当前社会舆情场域态势与话语空间转向研究——基于网络舆情新变化的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90-98.

④[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1):129.

⑤孙小龙,查建芳.网络体育信息传播的构成形态、舆论极化与引导机制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7(01):58-64.

⑥董子铭.基于氧化原理的舆论生成模式研究[J].编辑之友,2014(03):69-71,80.

猜你喜欢
助燃剂判罚舆论
高炉喷吹煤粉添加助燃剂生产实践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主任 贺仁龙:AI是工业互联网“助燃剂”
讨价还价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电子白板:英语课堂教学的助燃剂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