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及历史演进

2018-04-02 02:16巩淑琪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根基中庸协商

巩淑琪(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引言:

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有“和而不同”,“中庸之道”等优秀思想的存在,正因为这些思想的碰撞,才有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悠久历史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

(一)“和而不同”的思想传统

“和而不同”中“和”有“和平”“和谐”之意,“同”有“相同”“相等”等意思。远在西周时期,周太史史墨就对“和而不同”思想进行过大的分析研究。比如,在《国语·郑语》中记载,“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田史墨觉得,世间万物都该遵循“和”的原则。要想达到平衡,就要把许多不对等的东西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是发生碰撞关系。但如果只有“同”没有“异”,事物也难以存在,容易走向“尽乃弃矣”。这便是思想“尚和不同”的弊端[1]。

孔子充分吸收史伯和晏子的“和”“同”思想,提出了“和而不同”的主张。大家耳熟能详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出自记载孔子语录的《论语·子路》中。孔子认为区分“小人”和“君子”的主要方法就是“同而不和”与“和而不同”这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此思想明显在晏子的会出上又进了一步。“同而不和”意为对上意为的附和,不提任何反对建议:对下却采取一言堂策略,只允许别人赞成自己的意见,不容许有人反驳,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排除异己。相反,“和而不同”的处事态度是对下能够虚心商讨建议,和提出不同意见的人相互切磋,关系良好;对上不阿谀奉承,为决策者提出更加完善的意见。上述两种处事态度当中,“和而不同”才是人们在相处过程中应该运用的正确态度,“同而不和”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是和谐的不利因素甚至还会打破和谐的局面。这种“和而不同”、“尚和去同”的优秀传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一直以来追求的处事理念,其在我国儒家文化典籍《中庸》中作为全文主旨存在。“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中说道。其意为,“中”就是内心的喜怒哀乐不轻易表现;“和”就是说,及时要表现出来也会有所克制。对喜怒哀乐保持适度的态度,这就是“中”,而非其本身。宋代大儒朱熹解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朱熹将其解释为,无所偏倚则为“中”。中国儒家其中重要的思想主张便是“中庸”,孔子有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2]。”(《论语·雍也》)朱熹阐述道:“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可见,“中庸”的思想观点是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不偏,庸不易”这是“执两用中”的理论4。而社会主义协商正是民主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的体现。

由此可见,不管是“中庸之道”还是“尚和去同”的思想理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都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演变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演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协商民主主义那时就有了大概的雏形,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也可以找到协商传统的出现。早在先秦时期协商的传统思想就有了最初的萌芽,在春秋末期就有一位来自郑国的政治家子产,他尤其注重鼓励任命对国家的实施政策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在他执政的时间里还积极鼓励人民讨论国家政事,为此子产有了很多的调整意见,让他的施政纲领变得越来与完善[3]。把人民提供的合理政策加以实施和推广,人民所反对的活动措施及时更正,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不是现代社会的政治协商,但很显然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初的模型。这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演变打下根基。

1946年1月10日至30日,在重庆,无党派人士以及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青年党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人们称之为“旧政协”。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部诚邀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各民主党派紧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民主联合政府正式成立。这就是决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统的“五一号召”。为了响应五一号召,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致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三个重要法案(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首都以及纪年,本次选举还诞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4]。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根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完善,发展成现在为世人受益的社会理念。除了“中庸之道”、“尚和去同”和“和而不同”外,还有很多历史悠久传统思想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诞生起到重要作用。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思想碰撞,才有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诞生和演变。

猜你喜欢
根基中庸协商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致中和 扎稳根基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