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戏之王》看好莱坞歌舞片的多元化发展

2018-04-02 05:49刘珺
视听 2018年6期
关键词:歌舞片巴纳马戏

□刘珺

告别美国的黄金歌舞时代之后,《马戏之王》是以黄金时代的歌舞为原型的一部典型歌舞片,与20年代的歌舞片不同的是,它在歌舞片的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创新。该片是由休·杰克曼主演、麦克尔·格雷执导的歌舞传记片,讲述贫穷的巴纳姆如何成为“马戏之王”的故事。《马戏之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梦境,令人沉浸其中。

一、人物叙事情感的表达

“好莱坞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唯美的理想,一种是残酷的现实;一种是麻醉剂,一种是手术刀。”①如果硬要给《马戏之王》分类的话,或许是残酷现实下的唯美理想,用满身伤痕来实现心中之梦。故事中贫穷的巴纳姆爱上了自己打工的富人家的女儿,在被女主人公父母千万次嘲笑与谩骂之后,最终带女主人公出去闯一闯。巴纳姆为了给妻子优质的生活,创造了马戏团,他找到那些自卑的人,比如长着胡子的keala和从小梦想当骑士的小矮人,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生存的方式,可是这种低俗的表演不仅让他也让他的女儿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在他接触到了上流社会后,抛下了那些他曾经拯救过的人,抛弃一切带着一位瑞士夜莺做起了演唱会买卖。但是他认识的上流社会合伙人菲利普,在进入马戏团之后却和他恰恰相反,为了这些被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的人而放弃自己高贵的生活,后来在演出中巴纳姆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他给了这些“怪物”人生的信心,当他再回来时,马戏团已经被那些反对马戏的人烧毁,所以他不顾一切冲到火里去救好友菲利普,使得那些马戏演员原谅巴纳姆,才有了他们的再次合作,才会唱道“把世界握在手心”。影片大多使用叙述时空的跳跃性与随意性来讲述故事情节,这是一种后现代视角的表达,它给了电影塑造人物更快捷的方式。在名誉面前,有人做前进者,也有人做反叛者。这些马戏演员,他们是名利场里的怪物,他们早已经习惯了社会的黑暗,每天躲起来过日子只为了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支离与破碎,可是在马戏表演中,他们爱上了自己的工作,“带给别人快乐”,即使评论家说这是低俗的快乐,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勇敢、受过伤的人注定与众不同。换句话说,要去面对我自己,这不仅仅是马戏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要让它精彩别致。影片在讲述巴纳姆和一群马戏演员追逐梦想的同时也批判了上流社会和文艺界假惺惺的笑容,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不仅仅是电影,也是现实,具有极强的反讽效果。上流社会用高雅艺术带给别人假安慰,马戏之王用不被社会接待的边缘人带给别人快乐,到底谁才是骗子?影片的人物形象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对比与展现,更加深刻地表达了每个人物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二、音乐舞蹈镜头化

休·杰克曼在拍片时曾赞扬道:“这是我从未所见的歌舞场面。”影片在开场就让观众足以感受到歌舞场面的大。由歌曲《The Greatest show》开场,大逆光打在后景,巴纳姆随着慢慢升起的音乐节奏走向舞台中央,由此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秀”。在镜头的旋转中,那些马戏演员逐渐消失,只留下巴纳姆唱着:“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什么能阻止。”由他穿着红色马戏之王的衣服转场到橱窗外年轻的他看着梦想中马戏之王的道具服。有人说,“充满激情的摄影机是摄影师创造的,是摄影师把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融入到镜头里面。”②在这部电影里,摄影师赋予了摄影机“热恋”中的情感,摄像机把情感带到影片中,塑造了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不得不说这一段如摄影机“热恋”般的开头非常引人入胜,一直旋转式的镜头展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阴影与光线的配合将舞台的质感描述得淋漓尽致,仿佛自己置身于马戏之王的戏院现场,具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首先表现在具有宏伟场面的大片风格上,把人物造型、动作及堪称完美的音画效果结合在一起,引领观众体验到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③《马戏之王》这部电影所塑造的电影场面和战争片中所塑造的“宏伟”相差甚远,但是带给观众的却是宏伟的视觉效果。影片大量使用运动镜头来描述动感,孩童时代的巴纳姆带女主人走进废弃的别墅时,大量的旋转镜头配合着歌舞片特有的舞步和音乐渲染出两个人亲密的感情。歌曲中唱道:“两个人要逃出自己的世界。”在歌声中,巴纳姆父亲离去,他逐渐长大,这首歌也是巴纳姆成长的铺垫,同时也延续到他和心爱的人结婚生子,在歌曲的下半部分唱着他们的未来,在铁轨烟雾中跳舞转到在天台晒着一片片白色床单中跳舞,影片由摇镜头直接转为上帝视角,再转到家中转到天台,巴纳姆在白色的床单中穿梭,大量移镜头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寻找爱情快乐。作为歌舞片,把歌舞音乐镜头化也是片子的亮点。影片中大多的情节发展都用音乐与舞蹈来展现,在唱跳中讲述故事。其中巴纳姆说服菲利普入马戏团时,两人唱起了《the other side》,影片用一个稍长的镜头来展现两人的谈判,但是却显得如此活泼。先用移镜头拍摄两人面对面唱歌,在两人把酒杯扔给酒保和倒酒时,又用快移展现动作,用镜头跟上音乐的节奏,配合两个人谈判的舞步。就音乐的律动性来说,这样的镜头语言实属用心。

三、行云流水般的剪辑手法

在观看影片感受镜头的同时,不难感知到剪辑赋予镜头的律动感。片中大多数的转场都用无缝剪辑来完成。巴纳姆小时候与女主人公通信,通过移镜头从窗户里面移到窗户外面,由女主人公移到巴纳姆,隔着遥远距离的传信变成了一窗之隔,再通过碎剪省略了其间发生的故事,直接跳跃到巴纳姆长大,在剪辑故事的同时也在跟着音乐形成节奏、塑造人物,使故事节奏鲜明,在镜头上如同单一镜头拍摄下来的场景,展现时空的无限绵延。电影里这样的剪辑手法随处可见,其中巴纳姆和瑞士夜莺一起离开家乡,瑞士夜莺在舞台上歌唱,演出结束后巴纳姆绅士般地向她伸手,镜头通过无缝剪辑直接剪到巴纳姆妻子幻想与他共舞,镜头在窗外平移,风吹动窗帘,巴纳姆消失,他的妻子幻想由此结束。镜头由妻子靠在窗子上平移至瑞士夜莺靠在窗子上,用无缝剪辑的方式把三个人连在一起,通过隐喻蒙太奇来表现三个人的故事,同时也是两个场景的转换与过渡。其次,在这段戏中也大量运用交叉剪辑来讲述马戏团以及菲利普斯、巴纳姆与妻子、孩子几个人的故事,在剪辑上省略琐碎的情节,串联时空,营造情绪。这一长段用碎剪的方式把电影里的几个重要元素串联起来,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菲利普在经营马戏团的同时也有了爱人,巴纳姆通过瑞士夜莺得到了成功,这样的交叉剪辑巧妙地运用镜头的转换实现故事的情节延伸与拓展。

四、小结

在故事的末尾,被烧毁的马戏团重建,每个人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这是美国电影里典型的合家欢式的结局。这部电影也被称为“造梦的影像”,每个人对梦想的追寻使电影产生童话般的效果,在千万人中寻找自己才是影片旨在揭示的重点。与其说《马戏之王》是一场马戏秀,不如说是一场人性的狂欢。正如影片中所说的:“高级艺术是带给人快乐的艺术”,虽然马戏团早已成为过去,但是巴纳姆的娱乐精神一直活着。以《马戏之王》为代表的新世纪的歌舞片不断为歌舞这一类型片注入新鲜的血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视听元素的创新运用、剧情结构的巧妙安排,带给歌舞片不同的形态,让歌舞片实现多元化发展。

注释:

①梁明,李力.镜头在说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7.

②梁明,李力.镜头在说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

③王珏.论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J].电影文学,2014(03):140-141.

1.周新霞.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歌舞片巴纳马戏
马戏团来啦
大笨熊巴纳比
弟弟看过马戏回来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浅析好莱坞歌舞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歌舞片《爱乐之城》的成功
中国马戏行业首个国标发布
大笨熊巴纳比
去看马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