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研究

2018-04-02 12:35刘峰彪刘亚丽
市场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城镇化率社会保障

◇刘峰彪 刘亚丽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当前,平顶山市正处于经济发展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如何准确测度和评价平顶山市城镇化效率和质量,对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以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为基础,借助主成分灰色关联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顶山市2000~2016年新型城镇化效率值基本上都在0.91以上,城乡区划变更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平顶山市的新型城镇化效率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平顶山市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情况

平顶山市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3.46%提升到2016年的52.53%。其中2004~2011年,城镇人口连续七年出现相对冗余,显示有周期性钟摆式的流动状态,表明能够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新型城镇化不应再是“量”的积累,而更应注重“质”的提升。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起,全市城镇化率呈逐年上升态势,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同时新区总体组团式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一核三组三星”现代城镇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技术评估,获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二)城镇化基础好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末,平顶山市城镇化率比全省的48.50%高4.03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在第七位,属中游偏上水平。近几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区开发力度加大,旧城改造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镇化发展拉动平顶山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三)小城镇就地城镇化特点突出。分县(市、区)看:2016年末,市区常住人口为112.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8.81万人,城镇化率为87.80%;六县(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高低依次排序为:舞钢市55.31%、宝丰县40.53%、郏县38.79%、鲁山县35.27%、叶县34.90%。近年来,小城镇就地城镇化是平顶山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模式,同步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和新社区建设,以快速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引导人口、产业、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

(四)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原理性关联。对平顶山市2000~2016年GDP和城镇化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个指标的P相关系数值高达0.981。从回归模型可以得出:第三产业的偏相关系数最高,概率P值远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率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必然趋势,也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比如城市隐性失业、棚户区、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侵占耕地等,平顶山目前要消除其消极影响并保持健康发展。

二、制约平顶山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城乡差距表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三农”本身,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阻碍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制约。

(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历史原因。我国“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了诸多限制甚至歧视,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农民工的社保、农民工的购房和务工时同工不同酬的工资待遇,甚至是死亡赔偿金也与城市居民有着明显的区别等等。农民要想完全融入社会,取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必须要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

(二)排斥农民的就业制度是现实原因。农民在城市就业受到制度安排的种种限制,农民的赋闲和季节性失业基本上没有纳入政府的工作范畴。在就业准入制度上,国家设置了许多限制和规定,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在就业准入上的极不平等。在劳动权益的保障政策上,“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揭示了农民工所处的极度不平等地位。

(三)不完善的农村土地制度是政策原因。土地产权不清晰让农民利益受损。地方政府给予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很低,甚至低价强占农民承包地,截留、扣缴农民的补偿安置费用等。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等,多数农民不愿种地却害怕失去土地,这进一步导致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受阻。

(四)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原因。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城乡差距和歧视,广大农村人口享受社会保障(农村医疗除外)的范围还很小。这种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无论在保障项目、保障内容和保障水平上都无法与城镇居民所享受的保障相提并论。

(五)残缺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社会原因。在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各级政府往往会忽略关系民生的公共物品供给,而过分注重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发展和投资,在这种竞争标杆的作用导向下,会形成只对上负责的升迁机制。在信息不对称和财政收支倒挂的现状下,加上不同层级的政府间推诿扯皮,共同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如教育、县乡村道路、乡村环境与卫生管理等供给缺失。

三、平顶山城镇化发展效率与模式选择

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针对目前平顶山城镇化发展效率及现状,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对于平顶山新型城镇化的构建非常重要。

(一)构筑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按照绿色低碳、城乡统筹的理念,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全面启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推广全民创业经验,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二)实施产城融合集中布局。通过户籍、社保、就业、培训、住房,以及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措施,创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条件,吸引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区等城镇集聚,提高全市城镇的人口容积率,从根本上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社会环境,完善城镇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适合市情的居家养老与

社区养老体系。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城镇化率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平顶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平顶山市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平顶山市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县域城镇化率及其推进预测
——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