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务干部素养提升研究1

2018-04-02 23:46曾裕林刘小红孙山山叶新豪马佩英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党务干部素养

曾裕林,刘小红,孙山山,叶新豪,马佩英

(惠州学院 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任务,它既是抓好党建系统工程的专业队伍,又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1]。长期以来,高校党务干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进入了新时代,高校党务干部将面临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需不断提升党务干部的素养,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

一、高校党务干部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

高校党务干部是指高校各级党组织的专兼职领导干部和党委职能部门的专职干部,其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品质、政治责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修养,也直接体现出他们党性的强弱,对他们的其他素质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那么,高校党务干部应如何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呢?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2]”。作为高校党务干部,必须在工作实践和自我修炼中,不断端正基本政治立场,始终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敢于担当负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治安全大局、维护全党全国团结大局、维护学校工作大局和改革发展大局,这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党务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复杂情况,都能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握正确方向,从容镇定,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

(二)优良的政治品质

政治品质是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相互作用,逐渐内化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也进一步指出:“三严三实”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如果缺乏优良的政治品质,就容易出现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因此,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养成良好的政治品格,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良好心态,干一番师生认可的事业。

(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不惜自身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这就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新时代,高校党务干部要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新时代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坚持党的领导、爱党护党,坚持党的原则、严于律己,遵守党的纪律、以身作则,保守党的秘密、从我做起,维护党的形象、主动作为,时刻保持为党奉献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过硬的思想作风

思想作风是我党作风建设的灵魂。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我党的实践证明:思想作风过硬是关键。当今国际形势和社会思潮复杂多元,各种利益诱惑冲击着人们的内心,高校党务干部也不例外,能否经受住外界的诱惑和考验关键看思想坚不坚定。因此,高校党务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持原则,廉洁自律,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严禁将社会上“礼尚往来”“等价交换”这一套带到党内生活中来,带到实际工作中来。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时时处处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组织和工作等纪律,切实做到思想作风过硬。

二、高校党务干部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这既是对全体中国人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5]。可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高校党务干部,既是党员又是教育工作者,要想适应新时代工作,必须率先垂范,做“德”的先行者,从“四德”方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一)遵守社会公德

古人云:“德者,国家之基也”,“有才无德,其行远”。社会公德是我国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秩序、风气和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社会公德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为重要。因为社会公德除了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基本功能外,还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要以身作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工作当中去,教育每个学生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一个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维护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恪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中国只有两个职业是带德字的,一个教师,一个医生。原因就在于,教师要负责人们的精神健康,医生要负责人们的肉体健康,其实还不止,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呐;医生要肉体治疗,还要有精神抚慰,肉体治疗相对好评估,但是这个精神抚慰如何做呢?“德”字就在这精神抚慰和教书育人之间诞生了。可见,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多么的重要!而作为高校党务干部,具有多重的身份,既要遵守师德,又要履行党员责任和义务,还要担负着组织、管理、协调、服务等重要职能和思想政治工作,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使自己成为职业道德高尚的人。

(三)弘扬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7]。这种美德有利于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维系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精神支柱。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无论生活格局有多大的改变,都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然而,当前少数干部缺少家庭美德,如出现婚外情、包养情妇、不关心老人和妻儿、家庭集体腐败等不良现象,影响了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塑造,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尤其是伤害了人民的信任感[8]。因此,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要做家庭文明和良好家教家风的践行者、示范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弘扬家庭美德,才能使每个家庭成员在生产生活中幸福成长,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四)修炼个人品德

所谓个人品德,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道德品质。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9]。高校党务干部首先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使自我修养达到较高的境界;其次要学会慎独,自觉在“隐”和“微”上下功夫,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10]。因此,高校党务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品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做到一身正气,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既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三、高校党务干部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从业者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己职业的敬和工作岗位的爱,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从业者应该自己遵守的道德要求[11]。因此,作为高校党务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信念、职业能力、职业行为习惯,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做好本职工作。

(一)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党员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无所作为,久而久之就会迷失方向、蜕化变质,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甚至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因此,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上就有了主心骨,才能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是我们的总目标,将引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力奋斗。只有这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不会是空话,才能够始终保持与党的命运息息相依、同心同德的神圣情感,才能够化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倾心倾力、奋斗不息的自觉行为。

(二)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

高校党务干部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力量,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也关系到能否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些都需要我们高校党务干部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党务工作。因此,高校党务干部既要以党建理论为指导,又能通晓党史;既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党的建设业务,又能把握好党务工作的规律,做到了解各方面情况,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政策,开拓新视野,获得新思路,以适应新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不断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高校党务干部是党组织工作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行为习惯代表着党组织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因此,党员要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现归纳为“一二三四”法:第一,要有“一个全”,即要习惯于全面考虑问题和听取意见,避免以偏概全;第二,要有“二个度”,即习惯于从思想高度和不同角度把握问题,避免鼠目寸光;第三,要有“三个早”,即习惯于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做到胸有成竹;第四,要有“四个多”,即习惯于多请示、多汇报、多反思、多总结,避免走偏走错。一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且始终能够保持一颗对党忠诚之心、热爱教育之心,定能成为出色的党务干部。

四、高校党务干部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主要表现在其内心的自觉性,即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的思想高度。要提升高校党务干部的人文素养,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无志不能怀远,无才不能博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讲话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充分展现了他博学多识的文化底蕴,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肩负着管理和育人的重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不可或缺。

(一)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人文修养影响很大。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高校党务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不仅可以增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12],还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因此,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要学会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以促进他们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二)加强艺术素养的提升

艺术素养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对艺术和相关文化活动的认知、体验、思考等素质及其养成,其本质就是追求“美”,包括人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感受美的能力和对高雅感性环境的需求。艺术修养在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无论是古代或现代的还是国内或国外的,他们都无不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高校党务干部作为一个有特殊使命的群体,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因此,高校党务干部要注重加强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不断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加强人文素养的实践

人文素养体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是通过不断学习、环境熏陶、亲身经历等过程积累而成的。由此可见,人文素养的实践不能忽视,那么作为高校党务干部,要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增强实践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把人文知识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通过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培养和提高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将工作实践、思想理论、文化知识和艺术审美等素养融会贯通,转化为较强的综合能力,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政治过硬、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宽广胸怀、良好品格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使我国高校党务工作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猜你喜欢
党务干部素养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