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渗透”的中学数学教学的设计

2018-04-02 23:45李太敏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渗透学科数学

李太敏

(江苏省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222500)

一、渗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渗透教学设计

现行的学科课程,是按学科分化体系确定后编制而成的,如数理化等,分科的优点是在于重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在知识的积累上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了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的系统性,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一是使有些共性的知识要么被割裂,要么被无效重复;二是并进课程太多,各科相对封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限制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三是各科教师只关心本课程的教与学,不涉及其它学科.因此在保持分科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发扬其优点又能克服缺点的有效杠杆是进行渗透教学,把呈分化状态的课程联系成整体.

2.学生认知的优化需要渗透教学设计

在以往的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注意了分科课程的独立性,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性,表现为各人教各人的课,各人关心各人的考试成绩,至于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有无联系,怎么协调以提高学生整体成绩和素质以及提高综合能力则考虑不多,渗透教学设计则要求老师把兴趣从单纯关心本学科教学转移到不但关心本学科而且关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整合上来,帮助学生把各个“细胞”重新组装在一起,使学生各学科内部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使知识从混沌走向有序并转化为能力,这样课程形态尽管是分科的,但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就不是孤立的,认知结构也会由条状的线型分布逐渐转化为网状的非线型的“体型网络”, 有利于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提高综合能力需要渗透教学设计

课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比,无论从时代性方面还是应用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但它们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不及时渗透,就无法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渗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技术、新动态,才能使学科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这样通过渗透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可最大限度体现知识整体面貌,提高学生综合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渗透教学设计的方法

1.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设计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数学文化的渗透设计就是充分挖掘中学数学教材中所蕴藏的数学文化素材,让学生接受熏陶,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文化将会真正渗透到教材、进入课堂、溶入教学之中,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设计

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渗透论证数学定理、推导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像数学家那样经历数学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数学思想方法能有本质的理解.

3.对数学应用价值的渗透设计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要求去收集实际生活资料,进而能够灵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渗透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革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机会,放手给他们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他们更多的智慧,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探索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

5.数学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设计

中学阶段青少年的人生观、时间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形成阶段,在教学设计中,教会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视角去思考问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它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供了丰富的论证材料,在教学设计中,自然渗透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发散与收敛、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可让学生既学会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同时还正确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辩证关系,这样的渗透设计能够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帮助了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同时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教育.

6.数学教学中对美育教育的渗透设计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事实上,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十分简约、明晰,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叙述的准确、精辟,数学公式、定律表达的简单明快,无疑都给人以一种简洁的美感,这是简洁美的渗透,又如数学知识中的“对称”概念,就具有美学意识,现实中对称的图案和建筑物更是到处可见,体现在绘画中的对称追求,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是利用对称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和节律美.映射到我们生活中有和谐美,我们每位同学要为创建和谐的班级体、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要遵守班规、校规 、遵守法律,讲公德,提高自身的修养.

参考文献:

[1]陈瑄,谢涵.渗透教育的实质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8(5).

[2]兰绍平.跨学科渗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4).

[3]陈瑄.论渗透教育及其理论依据[N].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渗透学科数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