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04-02 07:00朱世佳孙成晖吴世强罗锦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炎性血肿神经功能

朱世佳 孙成晖 吴世强 罗锦菊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对其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临床影响。方法 84例脑出血患者, 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考组与实验组, 各42例。参考组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52±3.78)分明显低于参考组的(28.42±4.2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别为(23.63±10.62)、(35.87±11.36)、(18.75±8.24)ng/L, 明顯优于参考组的(40.52±11.45)、(46.78±8.71)、(34.74±8.72)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脑出血;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ction tub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on the level of nerve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suction tub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level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 as (19.52±3.78) points than (28.42±4.26)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erum 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tumor necrosis factor - α (TNF-α), and interleukin - 6 (IL-6) respectively as (23.63±10.62), (35.87±11.36) and (18.75±8.24) ng/L, 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40.52±11.45), (46.78±8.71) and (34.74±8.72) n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ction tub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shows ideal effect on improvement of nerve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ction tub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Cerebral hemorrhage; Nerve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 level; Effect

脑出血属于神经科疾病, 该疾病通常是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引发, 患者发病时多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偏瘫等[1, 2]。脑出血的病死率比较高, 若病情未能及时控制, 可导致脑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继而对脑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最终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此, 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干预极为重要[3, 4]。近年来, 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 该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应用特点。本文研究中, 本院对42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 将其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考组与实验组, 各42例。参考组中女18例, 男24例;年龄最小41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62.35±7.12)岁;其中, 20例右侧基底节, 22例左侧基底节。实验组中女19例, 男23例;年龄最小40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62.38±7.46)岁;其中, 21例右侧基底节, 21例左侧基底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人标准:①CT扫描确实为基底节区出血;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外伤性出血患者等。

1. 2 治疗方法 参考组:采取内科保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给予患者甘露醇(山东金朗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1598)、速尿(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4022391)、白蛋白(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0940009)等脱水药物进行降颅压治疗, 同时有效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实验组: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治疗。首先, 对患者头颅进行CT定位, 检查患者的血肿部位以及大小等, 进而对穿刺点位置以及穿刺路径进行明确的选择;而后对患者进行颅骨钻孔, 使用小颅锥进行操作, 颅骨穿透, 通过穿刺点将穿刺管置入患者的血肿部位;将针芯拔出, 并对其进行固定, 进行抽吸操作, 将血肿量抽吸1/3后, 将生理盐水、尿激酶注入患者血肿腔内, 将引流夹关闭后, 3 h开放, 并对血肿清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状进行评估;炎性因子水平状况检测评估: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1500 r/min, 30 min高速离心, 后将样本进行相应的测定评估记录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IL-6分别为(23.63±10.62)、(35.87±11.36)、(18.75±8.24)ng/L, 明显优于参考组的(40.52±11.45)、(46.78±8.71)、(34.74±8.72)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 中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 诱发脑出血的原因有多种, 如不良生活习惯(过度劳累、吸烟)、糖尿病、血管老化等均可诱发该疾病[5]。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推进, 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且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患者一旦出现脑出血症状, 其病情发展快,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导致患者的脑组织、脑神经损伤等[6]。当前, 通常采取传统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 继而有效降低脑水肿等并发症, 但是保守治疗无法从根源上有效清除血肿, 缓解脑组织压迫。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是一种微创型手术,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该手术治疗,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清除血肿, 降低颅内高压, 继而最大限度降低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7]。本文研究中,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52±3.78)分明显低于参考组的(28.42±4.2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a、IL-6分别为(23.63±10.62)、(35.87±11.36)、(18.75±8.24)ng/L, 明显优于参考组的(40.52±11.45)、(46.78±8.71)、(34.74±8.72)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术,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降低其炎性反应, 继而促进患者的后期康复,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宝华, 周贺, 焦玉荣. 临床护理路径在腦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当代医学, 2017, 23(13):156-157.

[2] 余香妹.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4):3294-3295.

[3] 王朝斌, 侯立刚. 动脉溶栓与动静脉溶栓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再通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9):2480-2482.

[4] 徐浩文, 李明华, 管生, 等. 动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 20(6): 424-428.

[5] 李雪梅, 赵红, 王星淳, 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安宫牛黄丸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100B、CysC水平变化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 2017(10):2330-2333.

[6] 荣玉婷, 汤其强, 任明山.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监测及在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7, 52(8):1192-1195.

[7] 周燕利, 聂琼芳, 吴晓兰. 硝普钠与尼莫地平治疗大鼠脑出血损伤的疗效及与凝血酶受体-1表达的相关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27(15):29-33.

[收稿日期:2017-11-23]

猜你喜欢
炎性血肿神经功能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CLCA4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