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批注法 推进阅读教学

2018-04-02 09:06秦素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法阅读教学

秦素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小学这一阅读启蒙及阅读习惯培养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一线语文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理解阅读内容,逐步学会评价文本内容,培养阅读个性及方向。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完全适应了阅读规律,在语文课堂中巧用批注式教学法,可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点金术,深入推进小学阅读教学,贯彻落实小学阅读教学理念。

一、批注式教学法的含义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用心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对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小学中高段以后,语文教师就应该以课文为例,开始进行做批注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批注,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路径。

二、批注式教学法的流程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中的合适部分,确定批注阅读专题,另外还要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确定不同的课外阅读内容,比如“一学期一本书,一节课一章节”等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激情,逐步培养学生的批注积极性及能力。

1.教授批注符号,由易入难,循序渐进

在起初进行批注式教学时,学生们懵懂无知,不知道该怎么圈划。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先让他们养成能在书中圈圈画画,画出生字词,画出成语,并能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尤其是在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课文中的好词与好句,比如重点号画词,波浪线画好句或是印象深刻的句子,画出不懂的句子。这样,初步形成写批注的习惯。让学生感觉到,原来写批注并不难,同时让学生学会圈画,又提高了他们阅读的有效性与专注率。一段时间后形成习惯后再让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写简单的字词理解(可查字典),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学会提问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才让学生解决问题,边读边想,写出自己思考的过程与结果,一步步引导学生往更高的目标迈进,学生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养成了批注的习惯。

2.明确批注的内容,注重方法指导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阅读基础比较差,更需要教师耐心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在教授学生学会简单的批注符号,养成批注习惯后,我开始着手教学生稍有难度的批注方法和内容指导。

四年级以来,笔者都较重视对批注方法的指导,并明确批注的内容,而指导的载体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重点词语,多种方法写批注。

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要从词语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批注从词语入手,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关键词语旁写下自己的理解、注释,在注释的时候教给学生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法、拆字法,如感念:感谢、纪念;惊叹:惊奇与赞叹;还可以用近义词替代法去感悟词语的准确性,如我们品析朱自清的《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自主品读重点句子,写出感受理解。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课堂中,我注重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教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句子进行品读,并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批注。

重视有特点的句子的品读,感悟其表达作用。如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有运用写作手法的句子;有景物描写的句子;有说明方法的句子;有论证方法的句子,有过渡的句子,前后照应的句子等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可以这样品析: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反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重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其深刻含义。很多时候,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预习时让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理解的方法,再在句子旁写上其含义。

《藏戏》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他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表达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后来又拓展知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戏,如豫剧,黄梅戏,川剧等。

重视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句子的品读,感受人物的独特形象。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語言文字,我常常让学生认真品读,从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与外貌描写中,让学生细细感受人物的品质,并能及时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

三、批注式教学法的思考

在批注式教学法的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学生批得简单、散漫、无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批注效果。为此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加强了批注内容、批注目标、批注要求的明确。要求批注后写读后感,加强读写结合,关注批注细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质疑精神。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即叶老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学习的兴趣、语文的能力。我们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来接近、达到这个境界。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堤乡朱庄小学)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法阅读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一枚词语一门静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