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探究

2018-04-02 09:06谢秋凤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评价

谢秋凤

分层教学可以带动高中生获得更多的收获,让他们可以精神饱满地参与到高中的战场,取得属于自己的优胜,走向人生的下一个辉煌。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1.高中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由此造成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基础素质、学习水平以及心理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如果高中数学教学采取统一灌输的方式往往会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得到最大的进步,“优生进步小,差生退步大”的现象时有发生。

2.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此时分层教学能够很好的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状况、身体状况、知识接受能力状况等。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意义重大,已成为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值得重视的话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研究发现,人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总是有外到内,由浅到深,有抽象到具体,有现象到本质。高中数学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性,因此老师应该遵循人接受新事物的认识规律,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学方案的编制。分层教学正印证了这一点,它告诉老师应该把学生的认识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教育教学理論依据。高中学生在学习能动性、心理状况、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表现各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严重影响接受知识的效果,个别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不能获取更多知识点,而在课堂听课过程中却能反应敏锐,紧跟老师思路,在经过课后逐步练习后,能很好掌握每个知识点;而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熟练掌握知识,此时老师可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要求这类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争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应该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统筹把握全班同学的状况,制定兼顾所有人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新的进步。

三、教师必须掌握好分层教学的课堂环节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确定学生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差等生),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层次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的学生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让A层学生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教学环节由于教学的方法不同,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也不一样。根据不同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创造能力,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素质有重大意义。分层次教学是课堂结构的一种改革,它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又有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因此必须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得分类指导和集体教学有机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纵横交错,整体优化课堂教学。

四、布置分层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层布置作业,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能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为此,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如,A层学生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B层学生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学生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探讨较深奥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帮助他们钻“牛角尖”。

五、进行适时动态评价,促使各层学生达标

适时动态评价,促使各层学生达标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实践中,可以以分层目标为依据,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标准,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超标行为给予鼓励,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适时评价,一方面一旦是学生出现“闪光点”就要抓住时机予以评价激励,另一方面是及时组织检测,以便调整学生层次,促使递进。评价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随堂的即时评价,也可以是单元形成性评价或是阶段总结性评价。

老师在教学中应清晰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最大程度上缩短各个层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同时,老师应在教学中认识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优势,因材施教,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力争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有力的跳板,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