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探析

2018-04-03 02:0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绩效评价导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前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逐渐得以强化,并具有了一定的企业性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高校更是应该在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可以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保证资金的充足,避免资金短缺等问题,从而促使高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高校绩效与高校财务管理的概述及关系分析

(一)概述

绩效作为一种具有高融合性以及效益性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对单位内部员工进行管理和评价,也有利于单位做出正确的判断。高校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市场占有率存在一定的区别,高校绩效更加注重教育的服务特点,也体现出多重性的评价特征。由于高校公共教育支出效益是一种对外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作用结果,支出的效率是为实现教育的外部结果,从而对高校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出高校的最大公益价值。这说明了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性主要指的是通过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来实现既定的结果。

西方相关专家学者曾提及,公共服务潜在的动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创造了很多的特殊环境,但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缺少相应的监管,便会影响利益以及公益效果最大化的呈现,便要介入一定的机制和工具来促使相关机构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作为帮助相关管理者执行计划或是监管资源等的重要行动,更是在组织机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部门,其财务管理更是应该将实现组织目标确保资源使用,保证分配具有一定的效果和结果作为初衷来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因此,高校绩效管理需要包括过程投入及产出的统计描述,并涵盖投入资源的价值判断,从而保证资源与责任的平衡,促进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良性发展。

(二)关系

效益指标,效率指标以及经济指标作为高校绩效评价的三种重要指标,其中效益指标主要指的是服务与政策目标是否相符,一般来说是将产出的结果与相关的政策目标相衡量,效率指标主要指的是高校在一定时间内,预算投入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了所提供的具体服务、执行活动以及每项服务和活动所产生的相关单位成本,而经济效益主要指的是我国高校在一定时间内的支出,以及支出所产生的结果。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办学绩效主要指的是学校在制定并实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来获得相关的办学收入,并对办学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等等,其初衷是为了在降低学校整体办学成本的基础下,加速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从而充分的发挥出最大的公益价值。因此,提高高校的办学绩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财务指标可以有效且全方位的体现出高校办学绩效的实际情况,财务预算还能有效的实现办学绩效,并且具有着精细化科学化的核心管理手段。

二、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高校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并逐渐的规范了内部财务管理,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之一,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更是体现出当前高校管理的先进性,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考核体系,由于高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了很多高质量的人才,那么人才培养的经费和资源需要做到充足,避免短缺。而绩效考核围绕了人才培养等相关的工作更是为进一步量化带来了一定的难题。高校内部的一些管理部门展开了相关的教学评估,并对书本、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评估,但也是存在一定的不完善。若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便可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并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其次,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当前普遍的高校都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特别是在经费的使用以及预算的可行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更是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激励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扭转预算管理不佳的局面,有效反映出高校真实的运作成本。最后,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可以帮助相关的高校管理者制定准确的财务决策,并促使财务分析质量的稳健提升,当前很多高校的财务分析一直处于收支平衡的基础分析,这种基础的分析没有上升到质量的方面,但是随着高校不定性的收入持续增加,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便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促使学校的相关管理者重视内部财务分析质量,还可以逐渐完善高校财务教学体系,从而提升管理者的决策科学性。

三、当前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制度不健全

高校会计制度不健全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主要是当前很多会计制度都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会计核算的信息分类与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造成了不计成本损益,使得财务信息不能更好的反映出综合效益等指标,更是为上级管理者制定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除此之外,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高校财务报告作为一种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信息系统,仅仅关注与预算相关的信息,但是对一些与财务相关的委托、效果以及成本等却没有相关的信息披露,也就不能更好地对绩效以及委托责任进行进一步确认,这些都是由于高校会计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需要进行及时完善才能保证高校会计制度的先进性和实时性。

(二)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不够科学

当前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不科学是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又一主要问题,很多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对内部财务管理所起到的帮助,也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对整个高校未来战略布局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从而没有引入预算管理这一工作机制,缺乏了完善的预算管理,更是使得很多高校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潜在的风险,还有些高校内部虽然实施了预算管理,却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造成了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且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仅仅注重各个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分配,缺乏整个经济行为的预算管理,更是造成预算管理的滞后性。除此之外,还有当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将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实施,只是当作了财务部门的工作之一来看待,片面的意识更是不能充分的调动全体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也没有建立起组织、流程、方法、工具等8大要素的预算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运行某个经济项目的过程中,缺乏完善和系统的预算工作,从而造成预算工作不能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绩效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又一主要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在绩效操作层面的质量较差,特别是在进行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为了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经费而进行虚报预算,盲目扩大经费预算规模,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这种现象一般不会被上级部门发现,使得高校的一些部门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费的金额而设法创立新的预算项目,并在使用的过程中设法完成预算指标,还有些高校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一些包含预算执行情况和偿债等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甚至造成了学科建设的经费短缺等现象的发生。

四、提升绩效导向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重要举措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是提升以绩效为导向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由于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对相关财务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类,记录以及归纳总结,是会计工作遵循的规则,方法以及程序的总称。高校会计制度作为对高校会计工作规划和总结的重要规章制度,更是需要在现代化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先进性的作用。西方的某位专家曾说过,建立良好的支出管理控制并明确受委托责任是当前政府财务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绩效性受托的核心更是有利于明确履行受委托责任取得的业绩与相关资源消耗的配比情况。因此,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控制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成本系统。以此来进一步实现会计制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全面委托责任的基础上实行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促进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完善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

完善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是提升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的工具之一,主要应用于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特别是对于我国高校来讲,完善的预算管理更是可以促使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作为连接管理绩效与高校发展过程中的纽带,各大高校更是需要将一些经济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内控体系,以此来有效实现收支平衡,还要将预算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项目的始终,从而充分的发挥出预算管理的预控作用,为了进一步保证预算管理与学校内部的相关业务活动相吻合,还需要将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纳入到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将其与员工的利益相挂钩,从而构建完整的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对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将潜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三)建立以财务报告体系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以财物报告体系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机制是提升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经之路,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作为可以有效反映出实际财务情况的文件,可以作为高校绩效评价的资料和数据的来源,并为学校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相关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内部的财务报告制度、审批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等,还要促使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指标与绩效直接挂钩,进一步完善基于预算支出以及绩效内涵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保证整个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朝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整体发展逐渐朝向企业化的发展方向靠拢,但却又有着公益性质。这说明各大高校需要基于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充分的配置和调动学校内的有效资源,从而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利益最大化,以此来更好的发挥出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因此,提升以绩效为导向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那么,各高校要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完善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是提升绩效为导向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绩效评价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