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安徽东至龙泉方言词汇中的转喻类型

2018-04-03 03:23钱秀娟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龙泉方言物体

钱秀娟,刘 柳,赵 婷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庆,246052

1 相关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转喻思维在语言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国内学者对转喻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有对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的研究[1],转喻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作用[2],转喻与语篇的衔接[3]、连贯[4],多模态语篇中转喻的作用[5]以及转喻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6]等。然而,有关转喻在方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还较少,仅有吴鹏、王用源研究了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7],汪亚云分析了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中的隐喻与转喻[8],王改平对呼和浩特方言中詈骂词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研究[9]。梳理文献发现,唐爱华[10]、钱虹[11]研究了安徽东至龙泉方言的读音,尚未有学者关注安徽东至龙泉方言词汇中的转喻现象。该方言中的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较大差异,尤其在词汇形成中普遍地使用了转喻思维。有鉴于此,本文针对安徽东至龙泉方言词汇中的转喻现象进行研究,以期深层次揭示该方言词汇形成的认知机制。

2 安徽东至龙泉方言的归属及其词汇特点

东至县龙泉镇是安徽省的“南大门”,位于安徽省东至县、祁门县和江西省鄱阳县交界处,此地位于大山深处,自古至今与外界交流甚少。安徽东至龙泉方言(以下简称龙泉方言)有鲜明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方言研究价值。

2.1 安徽东至龙泉方言的归属

《东至县志》《安徽省志·方言志》和《中国语言地图集》均将此地方言划归赣语怀岳片,与之临近的方言区是徽语祁德片和江西省的赣语鹰弋片[11]。然而,钱虹调查发现龙泉话的语音特点与徽语祁德片特别接近,而与典型的赣语语音特点却表现不明显,她认为龙泉方言应当划归徽语祁德片,同时带有部分赣语的特点[11]。笔者对龙泉方言的部分词汇和语法调查后发现,龙泉方言的部分词汇和语法与属赣语鹰弋片的江西鄱阳县石门街镇方言极其相似。事实上,正如郑张尚芳所言,皖南某些地方“在方言分区上往往成为骑墙点,既有甲方言的特点,又有乙方言的特点;或者是甲方言的特点也不典型,乙方言的特点也不充分。”[12]本文的语料大多来自《安徽省志·方言志》和《鄱阳县志》,笔者田野调查的语料未特别注明。

2.2 安徽东至龙泉方言词汇的特点

龙泉方言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有诸多不同,表现为:(1)特殊的续古词语。此类古词语在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如“新妇”指“儿媳”,古时称儿媳为新妇,洪迈《夷坚甲志·张屠父》:“新妇来,我乃阿翁也。”[13]492意为“娶了儿媳,我就做公公了”。(2)特殊的词素顺序。此类词序与普通话词序相反,如“鸡公”普通话为“公鸡”,“鸡母”指“母鸡”[14]212。(3)特殊的词义转移。此类方言词义很难与普通话词义相联系,如“停当”指“聪明、能干,知情达语”[14]213。(4)特殊的构词方式。此类方言词汇根据不同事物的功用、形态、声音、来源等造出形象生动的单词,如“呢哑(模拟蝉鸣声)”指“蝉”,“宽肚(描写肚子鼓起来的样子)”指“怀孕”。

本文着重研究(4)中构词的转喻理据,探究转喻思维在龙泉方言词汇形成中的作用。

3 安徽东至龙泉方言词汇中的转喻

东至县山多,位于大山深处的龙泉镇,古时交通不便,处于闭塞状态,与外界交流少,语言的形式及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们需要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命名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转喻思维在创造语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转喻的分类

转喻基于邻近联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2]。

3.1.1 Ungerer和Schmid的分类

Ungerer和Schmid 将转喻分为9种类型:(1)部分代整体(part for whole);(2)整体代部分(whole for part);(3)容器代内容物(container for content);(4)材料代物体(material for object);(5)生产者代产品(producer for product);(6)地点代机构(place for institution):(7)地点代事件(place for event);(8)被控者代控制者(controlled for controller);(9)原因代结果(cause for effect)[15]。

3.1.2 Peirsman和Geeraerts的分类

Peirsman和Geeraerts提出了23 种转喻模式:(1)空间部分与整体(spatial part & whole) ;(2)时间部分与整体(temporal part & whole) ;(3)方位与所在(location & located);(4)先前与后果(antecedent & consequent);(5)次事件与复杂事件(subevent & complex);(6)特征与实体(characteristic & entity);(7)生产者与产品(producer & product);(8)控制者与被控制者(controller & controlled) ;(9)容器与内容物( container & contained) ;(10)材料与客体(material & object) ;(11)一件衣物与人(a piece of clothing & person) ;(12)衣服与身体部分(piece of clothing & body part);(13)原因与结果(cause & effect);(14)产地与产品(location & product);(15)持有者与持有物(possessor & possessed);(16)行动与参与者(action & participant);(17)参与者与参与者(participant & participant);(18)个体与集体(single entity & collection);(19)时间与实体(time & entity);(20)客体与数量(object & quantity);(21)主要因素与机构(central factor & institution);(22)潜在与实际(potential & actual);(23)下位词与上位词(hyponym & hyperonym)[16]。

3.2 安徽东至龙泉方言的转喻类型

研究发现,龙泉方言词汇的转喻类型主要为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part for whole),材料代物体(material for object),来源代物体(recourse for object),方式代事物(way for object),功用代物体(usage for object),范围代物体(range for object),特征代实体(characteristic for entity),具体代抽象(concreteness for abstraction)。

3.2.1 部分代整体

龙泉方言中部分代整体主要表现为以事物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事物整体。人类能够通过从对事物、情景、状态等的部分描写来理解其整体,这种能力是人类转喻思维的体现[17]。如,“深筒子”指“雨靴”,其最显著的部分就是长长的筒,在转喻思维下人们用其长长的筒代事物整体;“月光”指“月亮”,用月亮发出的光指代整体;“胯子”指“北方人”,北方人个高腿长,用大腿部分代整体;“瓶瓶罐罐”指代“小物品”,用物品中显著点代整体物品;“灶下”指“厨房”,“民以食为天”,当地人厨房里最显眼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大灶,用灶代厨房,可见其对人类生存之重要性。源域为目标域的一部分并与目标域邻近,为理解目标域提供了心理可及性。

3.2.2 材料代物体

事物都由各种各样的材料构成,人类转喻思维抓住了这一特征,对事物进行命名。Alac和Coulson指出,不同的转喻由相对突显(relative salience)的认知原则提供理据,基本的观点是:中心的和高度突显的项目作为认知参照点,来唤起其他不那么突显的项目[18]。如“茅司”指“厕所”,过去的厕所都是用茅草搭起的一个棚,用建造事物所用材料代事物;“薯粉”指“红薯粉”,由红薯制作而成的粉;“毛绳袄”指“毛线衣”,用毛衣凸显的毛细绳作为认知参照点对事物冠以名称;“猪皮鞋”指“皮鞋”,明确指出皮鞋的材料。

3.2.3 来源代物体

用物体来源地点或来源时间对物体进行命名。如“洋人”指“来自于西方国家的人”;“洋泥”指“水泥”,“洋火”指“火柴”,“洋油”指“煤油”,“洋钉”指“铁钉”,“洋铁桶”指“铁桶”,此类物品都是从西方国家进口而来的,来源于西方,故因此得名;“别处佬”指“外地人”,来自于其他地方的人;“五月节”指“端午节”,“八月节”指“中秋节”,“七月半”指“中元节”,用节日的来源时间指节日名称。来源地点和来源时间作为认知参照点为目标域提供了心理通道。转喻就是一种语言创新运用的重要方式,大大提高了语言现有词汇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语言的内涵,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使语言富有趣味性、审美性、形象性和简洁性、经济性[19]。

3.2.4 方式代事物

方式代事物是根据操作方式或制作、形成过程对事物进行命名。目标域的选择受认知、经验、感知选择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倾向于用与人类相关的实体、特性来指代非人类的实体,用具体的实体指代抽象的实体[20]。如,“撒肥料”指“施肥”,用操作物体的方式“撒”代事物名称;“栽田”指“插秧”,用“栽”的方式将秧苗插入田中,事物从而得以命名;“揉粉”指“和面”,用制作过程代名称;“落雨”指“下雨”,“落雪”指“下雪”,用“雨滴、雪花从空中下落的方式”代事物名称;“扯豁”指“闪电”,闪电将天空扯成一道道豁口;“剃头(男)、剪头(女)”,指男女理发方式,通过事物的操作方式来命名。通过事物的名称就知晓其内容,直观形象。

3.2.5 功用代物体

功用代物体是指人类根据自身体验到的事物所带来的作用和功能命名物体。人类因自身的生理构造用特殊的方法来感知世间万物,理解其间的各种关系,概念和意义是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它们通过体验而固定下来[21]。如“抓子”指“刷子”,“牙抓”指“牙刷”,刷子刷在物体表面像人的手抓物体一样,刷子就是用来抓物体的,用物品的功用指代物品;“梳头”指梳子,梳子是用来梳头的,也是以用途代物品;“围颈”指围巾,围巾围在脖子上以抵御寒冷,作用代事物;“拖”指“拖鞋”,拖鞋的作用是用来拖的;“衬肉褂”指衬衣,功用是贴身穿的。人类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相作用来与世界相连,人们整天生活在客观世界中,无法与其分离。可见,在词汇贫乏的情况下,人类的转喻思维方式在造词中发挥了强大作用。

3.2.6 范围代物体

范围代物体是用事物出现的时间范围或空间范围指代事物。如“朝饭”指“早饭”,“昼饭”指“午饭”,“夜饭”指晚饭,用三餐饭经常出现的时间指代名称;“晚娘”指“继母”,比亲生母亲晚来;“秋裤”、“秋褂”指“秋天凉时穿在里面的衣服”;“后生”指“年轻人”,年轻人是后出生的;“后朝”指“后天”,“外后朝”指“大后天”,“外外后朝”指“比大后天还推迟一天”[13]497。“外”和“后”本是用于描述空间方位的,而此时用于指时间。正如魏在江所说:“任何人在提到一个空间的时候无不出于一定的时间,而在提到某一时刻的时候,无不位于一定的地点,可见,时间和空间始终是统一的。”[22]

3.2.7 特征代实体

用事物显著的特征指代物体。显著(Salience)是知觉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显著的事物是容易吸引人注意的事物,是容易识别、处理和记忆的事物[23]。“手指蓬”指“手指甲”,用指甲蓬起来的特征代物体;“天光”指“天亮”,天亮了的特征就是天上出光;“落苏”指“茄子”,悬挂着的茄子像流苏;“喇叭花”指“牵牛花”,花开时像一个个喇叭;“滴丁个”指“小的”,“滴”和“丁”都是小的,“滴丁个盆”指“小盆”;“擒守”指“捉迷藏”,特征就是一个“擒”,一个“守”;“朦”指雾,用雾天朦胧的特征指代雾;“滚水”指“开水、热水”,水开的特征就是在容器内翻滚;“杠”指“彩虹”,彩虹的特征就是五颜六色的杠。

3.2.8 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的事物指代抽象的事物,主要表现在龙泉方言歇后语中。魏在江指出汉语中的歇后语都是转喻用法[24]。如“无窿钻”指“没有办法”,“热得无窿钻”指“非常热,热得没有地方呆”,用具体的“没地方呆”代抽象的“热”;“踩着孩屎”指“倒霉”,脚踩到了小孩子拉的屎,无处评理只能自认倒霉,具体形象代抽象;“人都是眼珠水往下滴”指“人都是对自己的孩子好,而对自己的父母却没那么孝,心疼自己的孩子到流泪”,用具体的“眼泪往下滴”代抽象的“爱孩子”;“人不知自相,马不知面长”指“人得有自知之明”,人类通过转喻思维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地表达出来,便于理解。理解此类转喻要基于人的身体体验并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正如Lakoff 和 Johnson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25]。

4 龙泉方言中转喻思维运用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龙泉镇地理位置偏僻,古时与外界交流少。然而,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以及与外界交流的增多,人们必创造出新词对新事物冠以名称并满足与外界交流的需要。随着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和老一辈的逐渐老去等原因,纯真的当地方言必然会慢慢消失。

4.1 转喻思维运用之原因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26],现实决定认知和语言,语言反映认知和现实。龙泉镇改革开放前物质匮乏,受“现实决定认知和语言”的影响,语言形式也很匮乏,人们生活水平低、接受教育少且很少与外界接触,认知水平也较低。现实中的物质少,语言必然贫乏,故延续使用的古语即可满足人们表达思想和交流的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增多,新事物不断涌现,现有的词汇无法满足人们表达概念和交流思想的需要,此时人类会造出新词或扩展旧词的意义,转喻思维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当地人称中国传统的草药熬制成的汤药为“药”,而对后来出现的西药却不知如何命名,只好运用转喻思维,用事物的形状部分代事物名称,称其为“圆子”,目标域与源域基于邻近性。

4.2 龙泉方言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话的推广和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出外工作学习的频率越来越高,与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根据笔者的调查,此时较少运用转喻思维造词,更多依赖普通话。如“手机”“电脑”“网络”等新词都与普通话一致,只是读音不甚相同。多数中年人已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话,青少年更是一出生父母就教说普通话。然而,由于老一辈恪守自己的语言,方言向普通话发展的速度受到影响;中青年仍然认为方言不仅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更是对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的认同、尊重与弘扬,因而回乡时喜用方言交流,因而龙泉方言虽然会向普通话发展,但会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

5 结 语

本文基于转喻理论对安徽东至龙泉方言词汇进行研究,转喻类型主要有部分代整体、材料代物体、来源代物体、方式代事物、功用代物体、范围代物体、特征代实体和具体代抽象。同时也探析了转喻思维作用于龙泉方言的原因和此方言的发展趋势。后续将对龙泉方言的语音、语法和语篇中的转喻进行研究,以全方位探究转喻思维在其中的作用。当然,除转喻思维外,人类认知世界的其他方式,如隐喻、像似性、意象图式等在龙泉方言词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凡此种种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辉,孙明智.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1-6

[2]魏在江.概念转喻与英语阅读教学[J].外语界,2009(1):71-77

[3]魏在江.概念转喻与语篇衔接: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J].外国语,2007(2):29-36

[4]魏在江.概念转喻与语篇连贯:认知与语篇的界面研究[J].外国语文,2010(4):57-61

[5]潘艳艳,张辉.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J].外语研究,2013(1):10-19

[6]潘艳艳,孙凤兰.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和转喻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案例呈现[J].当代外语研究,2017(3):46-51

[7]吴鹏,王用源.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6(10):88-93

[8]汪亚云.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文学院,2016

[9]王改平.呼和浩特方言中詈骂词的隐喻和转喻研究[D].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文学院,2015

[10]唐爱华,张德岁,宋辉.安徽东至赣语的语音特点[J].宿州学院学报,2010(12):48-52

[11]钱虹.论安徽东至县龙泉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性质归属:兼论皖西南皖赣交界处方言的性质[J].语言科学,2013(9):536-547

[12]郑张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1):7-18

[13]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14]江西省鄱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鄱阳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

[15]Ungerer F,H 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6:116

[16]Peirsman Y,D Geeraerts.Metonymy as a prototypicalCategory[M].Cognitive linguistics,2006,17(3) :269-316

[17]魏在江.汉语体词谓语句的语法转喻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2017(4):13-18

[18]Alac M,S Coulson.The Man,the Key,or the Car:Who or What Is Parked Out Back[J].Cognitive Science Online,2004(12):21-34

[19]魏在江.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90-95

[20]Evans V, M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318

[21]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82-89

[22]魏在江.时间转喻的体验哲学基础及其认知特征[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1-6

[23]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3-15

[24]魏在江.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观[J].现代外语,2016(6):358-368

[25]Lakoff George,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497

[26]王寅.ECM和时序像似性与翻译实践:认知翻译学探索之十一[J].山东外语教学,2016(6):3-11

猜你喜欢
龙泉方言物体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