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2018-04-03 04:45周丽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群文鲁迅

周丽婷

(沙县城关第三小学,福建 沙县 365500)

“1+X”群文阅读教学是指以语文阅读课堂为基础进行群文阅读,其中的“1”可以是指阅读教材当中的某篇课文,也可以是指阅读课文中的某一典型特征,如课文的主题、情感、人物等;而“X”则是指与课堂主题等相匹配的多篇过去所学或课外的文章,以此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认知,以及拓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1]在此基础上,“1+X”则成为结构性和组织性较强的模式。依据该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其主要通过发挥语文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更多的阅读内容纳入其中,转变过去阅读教学过多分析的情况,增加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期待。[2]

一、“1+X”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从近几年“1+X”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成功案例来看,其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价值并非单纯的叠加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其背后凸显的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重构,其价值具体可体现在两大方面:(1)课堂教学内容必定需要精心设计和选择:在以课内阅读课文展开教学过程中,由于“X”的加入,则课堂上需要确保学生阅读的时间,并且不能像过去一样对课文的每个层面展开分析,为此阅读课文教学必须选择和确定某一主题,或者在阅读课文的核心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入“X”,由此突出重点提升阅读效果。(2)学生的阅读思维必定能够得到拓广:教师采取“1+X”群文阅读,学生必定需要对课内阅读课文进行略读、跳读等,在此过程中学会快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人物特点等。[3]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真正满足“1+X”群文阅读的要求,由此学生阅读思维必然不再拘泥于课堂所学课文。

二、“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如何真正将“1+X”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展现出来,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具体价值,以下将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展开具体探索。

(一)“1+X”下《女娲补天》类比分析

《女娲补天》为三年级阅读课文,以该课文展开的“1+X”群文阅读教学措施具体如下:

(1)先给学生5-8分钟阅读《女娲补天》,在此之前先在黑板上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即找出生字词、本篇课文写了什么、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学生阅读完之后,给出时间共同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并让学生去复述、概括该故事内容。

(2)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阅读《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内容,要求学生找到以上阅读内容与《女娲补天》存在的共同点,并将《女娲补天》与扩展的阅读内容进行对比。

(3)学生与教师对所有选择的课文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学生不难发现神话故事的相同点,几篇文章的学习目标相同,学习方法相同。由此,整个阅读活动,呈现出实践—发现—比较的模式,从而达到“1+X”的阅读实践和目标。

根据以上《女娲补天》的“1+X”群文阅读实践教学过程,明显可以看出实施该模式教学是基于神话故事这一主题展开的,教师引导学生对多个神话故事进行对比,从而使得学生对不仅仅对《女娲补天》有一定的了解,对《夸父追日》等多个神话故事也形成一定的认知,学生的思维则先从大的方向得到了拓展,从而达到“1+X”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X”同类分析

在进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X”群文阅读当中,教学案例如下:

(1)教师首先确定《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教学的重点,即主要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该阅读课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为此,教师在上课前就提出如下问题:1.作者周晔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并要求学生给回忆的事情加小标题;2.根据作者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3.在你的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其次,教师给出5-8分钟时间让学生总结和分析,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后,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这篇课文内容或者时代背景,如何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给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而后教师再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该句子的理解。

最后,教师针对这篇课文,着重就“鲁迅先生救助车夫”这件事情,与学生共同分析作者是从个方面进行重点描写的,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去感受和体会。

(2)在带领学生领会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确保“1”的主体地位之后,再引入“X”。引入“X”教师在课前做好了设计和安排,主要选取的“X”为《一面》,这篇课文也是写鲁迅先生,也是回忆鲁迅先生,与所学课文具有相同之处。在课堂上,教师将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堂上阅读和浏览。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下:《一面》当中写的鲁迅先生是什么样子的,在其中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样子;根据找到的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这些句子与鲁迅先生品格之间的关系。时间控制5-10分钟内。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再向学生展开分析。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X”群文阅读案例当中,教师带领学生重点对这篇课文展开了分析,并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并且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学生的积极性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此外,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给予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方式更加宽阔。整个过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始终保持“1”的地位,而后的“X”引入虽然只有一篇课文,但是与此次学生所学的课文非常贴合,并且《一面》作为“X”实际上达到了学生对鲁迅先生认识的延伸,学生阅读的过程就如看一个故事,相对而言增添了阅读课文学习的趣味性,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记录或摘抄句子、积累生字词等。

通过此次“1+X”群文阅读教学,不难看出学生的阅读量在扩大,接触的语文材料增多,由此也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认知和体会,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三、“1+X”群文阅读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在以“1+X”群文阅读方法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以对比方式、浏览方式等进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把握学生的情况、实际教学的情况。

首先,开展“1+X”群文阅读虽然不需要对课文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但是需要注意课文教学不能陷入囫囵吞枣的泥潭,而是更要把握住课文的核心、基础,不“蜻蜓点水”了事。[4]其次,需要尽可能避免出现阅读教学成为习作或作文的教学,重点需要突出的是学生阅读速度、阅读策略层面的指导和引导。再次,实施“1+X”群文阅读需要注意避免对群文“X”的分析,而始终应当把握住课文“1”与群文结合的分析,从而尽可能避免因“X”引出的许多问题,节外生枝。最后,基于“1+X”群文阅读内涵,要达到群文“X”的引入,需要学生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因此实施该教学方法更适合在中高年级进行。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思维等方面出发,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其中“1+X”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可重点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转变以往对阅读课文全面分析的形式,转而扩大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4]此外,在实施该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1”和“X”的比例,做到始终以“1”为重点为核心,引入“X”。

[1]王灵娣.“1+X课程”体系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63.

[2]韩中凌.1+x<1的症结所在——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7(22):32-34.

[3]张林娜.我的“1+X”课堂模式——浅谈拓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6(14):92.

[4]赵宏梅.“1+1+x”主题绘本阅读教学——基于《三个小伙伴》的群文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6(01):25-27.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群文鲁迅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鲁迅,好可爱一爹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鲁迅《自嘲》句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