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子游戏现状调查分析

2018-04-03 09:38王秀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亲子幼儿园儿童

王秀丽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一、 亲子游戏的重要性

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儿童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家长与儿童形成合力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首先,亲子游戏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如果有人在旁边观察着幼儿的行为,他们往往表现的会比平常更加出色。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家长的陪伴和鼓励,往往会促使幼儿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勇敢地去克服困难和挫折。

其次,亲子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亲子游戏为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必须学会与父母进行互动交流,控制自己的占有欲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会遵守不同的游戏规则,学习建立合作、领导、分享、轮流等社交技巧,从而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再次,亲子游戏有助于推动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身体和肌肉系统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游戏总是带给儿童许多的快乐和愉悦,儿童的心理也总是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这种愉悦的情绪情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亲子游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当前亲子游戏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一些家长和幼儿教师对亲子游戏的认识存在误区,大多数家长不知道亲子游戏的意义和作用,更不知道如何通过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游戏进行亲子教育等。因此,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以兰州市两所幼儿园亲子游戏开展状况的调查为例,分析兰州市幼儿亲子游戏的现状,并对以后更好地开展幼儿亲子游戏提出建议与思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主要是封闭式问题。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某A幼儿园和某B幼儿园发放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2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95.3%。其中由幼儿教师填写的问卷有53份,由家长填写的问卷有130份。同时,本研究还从问卷调查的对象中随机抽取了30位家长和20位教师以及20位幼儿作为访谈对象。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本文从态度、内容、时间、场所四个方面对亲子游戏进行了分析总结。

三、 调查结果

(一)对亲子游戏态度的分析

亲子游戏的主体是父母和儿童,他们对于亲子游戏有不同的想法。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也是儿童主动、自愿参加的活动,在与儿童的交流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90%的幼儿都愿意与父母进行亲子活动。儿童渴望父母能够陪伴着自己,与自己玩耍,一些幼儿甚至还常常要求父母能够与自己做游戏。儿童拥有与家长进行亲子游戏的意愿,并且对亲子活动都是持积极乐观的立场[2]。只有极少数的幼儿喜欢独自玩游戏,原因在于他们不希望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他人的干扰。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做游戏是比较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而有他人的参与则会让他们感到紧张、焦虑,从而使游戏不能顺利地开展。

父母是亲子游戏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父母对亲子游戏的看法。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可以看出70%家长还是希望能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在访谈中,有位家长这样说到:“我家孩子可喜欢做游戏啦,我们家只有这么一个宝贝,所以平时就没人陪他玩,只要我们一有空就陪他一起做游戏,宝贝可开心啦”。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平时也忙于工作,所以,儿童在家也没人陪伴,都是自己和自己玩[3]。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鼓励家长多多陪伴孩子,因为亲子活动不但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还能加强与孩子的密切联系,有助于营造一种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另外,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对亲子游戏了解不深,对于开展亲子游戏态度不是很积极。针对这些家长,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变他们对于亲子游戏的看法。

(二) 对亲子游戏内容的分析

亲子游戏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这四种游戏为主:第一种,语言游戏。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儿童对语言规则以及语义的理解,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家长可以与子女共同表演一段绕口令,或者共同朗读一个小故事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种,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又叫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是儿童与家长运用一些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例如,搭建一个门、一辆汽车、一个小房子等,这类游戏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类游戏的材料大部分都是购买的,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第三种,表演游戏。它是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幼儿与家长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并以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进行活动,但前提是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选取的故事也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例如,《龟兔赛跑》、《三只小猪》、《小红帽》等,游戏中所需要的一些材料,例如,头饰、布偶等大部分都是购买的,还有一些是自己制作的[4]。我们应该鼓励家长和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所需要的玩具,这样不仅能节约成本,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第四种,动作技能游戏。就是运动游戏,父母与幼儿可以进行一些赛跑、骑车等比赛,从而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使幼儿的肌肉、运动系统、动作等得到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40%的家长和幼儿会选择动作技能游戏,因为这种游戏比较简单,开展也容易;30%的家长和幼儿会选择结构游戏,原因在于这种游戏所需要的材料都容易获得,所需要的空间小,儿童也比较喜欢;20%的家长和幼儿会选择表演游戏,这种游戏能激发儿童的兴趣,游戏所需要的玩具也是幼儿喜欢的[5];10%的家长和幼儿会选择语言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不需要游戏材料,前期也不需要准备太多,比较方便。

(三)对亲子游戏时间的分析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展现自我的活动,在亲子游戏中幼儿通过与父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最终顺利的结束这一活动。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体力、前期经验、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在游戏中得以呈现,家长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就可以获得对幼儿全方面的了解,这些信息的获得对于日后亲子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而要想获得幼儿的信息,并使亲子游戏的效果达到最佳,就要保证亲子游戏有充足的游戏时间,这也是开展亲子游戏的必要前提。

在访谈中,许多家长这样说到:“我们平时工作真的非常忙,很难挤出时间来陪孩子”,通过调查可以发现,5%的家长与孩子的游戏时间持续在两个小时之上;60%家长与孩子的游戏时间保持在两个小时;25%家长与孩子的游戏时间保持在一个小时;10%的家长与孩子的游戏时间保持在半个小时。至于游戏的频率,两周一次的游戏频率是调查总数的55%;30%家庭的游戏频率是一周一次;10%家庭的游戏频率是一周两次;5%家庭的游戏频率保持在三周一次。[5]由此可得出亲子游戏的时间和频率都相对比较低,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

(四) 对亲子游戏场所的分析

我国亲子游戏主要包括两大领域:家庭亲子游戏和幼儿园亲子游戏。前者主要是由家长主动发起的,在家庭生活中与幼儿开展的游戏;后者是在幼儿教师的带动下,父母和儿童在幼儿园里进行的游戏。由家长开展的亲子游戏,90%的游戏场所都会在社区和附近的公园进行,家长之所以选取这些场所,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繁忙,空闲的时间比较宝贵,而这些地方距离住所都非常近、出行方便、节约时间;[4]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场所都是幼儿熟悉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开展游戏能使幼儿处于一种放松、自由的氛围中,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因此,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家长的首选。另外,10%的游戏会根据特定的游戏内容而选择特定的场所开展游戏,例如,参观景区、郊游野餐等活动。幼儿园的亲子游戏场所一般都在幼儿园的教室、操场开展,偶尔也在幼儿园外面(公园、其它公共场所)进行。在幼儿园里开展首先是能保证幼儿的安全,其次能使家长融入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中,密切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的来说,一般游戏的场所还是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来选择,比较安静的游戏(朗诵、积木等比赛)都会在幼儿园、教室进行,而活动量大的游戏(跑步、骑车等比赛)都会在操场、公园等地进行。但是,不管选取何地开展游戏首先都要保证游戏空间的安全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四、 亲子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时间有限

充沛的游戏时间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最基本前提。情感是由沟通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情感的升华都有赖于沟通,血浓于水,亲子之情固然是与生俱来,但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许多父母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对幼儿的关心越来越少,与孩子间的沟通交流也明显减少,因此,很难保证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的时间,从而造成了亲子游戏无法顺利地开展。这一情况在城市中是比较严重的,因为城市的人口是最多的,因此,所存在的竞争压力也是最大的,在乡村这一情况有所缓解。

(二)教师和家长对亲子游戏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仍有许多的家长认为只要把幼儿放在幼儿园里,由教师传授知识,幼儿的身心就能健康的成长,忽视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另外,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幼儿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如果家长参与进来,就会打乱自己的进度,从而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这两种现象在城市和乡村中都存在,这意味着我国关于亲子游戏的宣传力度还不大,一些家长和教师对于亲子游戏的意义认识还不够,他们对于亲子游戏还存在一些不恰当的看法[6]。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狭隘的观点,这对于亲子游戏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亲子游戏的内容简单、重复率高

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亲子游戏内容都比较简单,起不到教育幼儿、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同时,一些亲子游戏的重复率也比较高,缺乏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和内容[3]。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容易受到新奇的事物或刺激而引起愿意参与和探究的兴趣,但由于游戏内容和形式的单调,不足以引发幼儿的兴趣,所以,游戏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还有大部分的游戏都来源于课本、网络上,在实际的开展中没有考虑幼儿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只是纯粹的照搬和抄袭,没有自己的创新,像这种游戏的开展是没有意义的,根本发挥不了游戏作用,达不到想要的游戏效果。

(四)游戏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存在局限性

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家长在游戏中使用的都是购买的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材料,原因在于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动手制作游戏材料比较浪费时间,但是,这些购买的材料所应用的范围比较窄,有的材料甚至只使用一两次之后就被置之不理了,从而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现象[7]。如果家长能对这些材料进行二次创造,不但能在游戏中具有节约成本的好处,还能促进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这对于游戏的开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五、 改善亲子游戏现状的策略

(一) 转变观念,更加重视亲子游戏

首先,游戏是儿童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基本的一种活动,任何一种游戏对儿童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在儿童的认知能力、智力、想象力、言语、社会性、个性等各个领域。

其次,父母的参与对儿童知识、技巧的掌握、情绪情感、社会性的发展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8]。毕竟家长是年长者,拥有着丰硕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游戏的进程,家长也同时作为幼儿的第一位教师,通过与幼儿的接触,能把自己的一些知识经验传授给幼儿,这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起重要奠基作用。

(二)创造条件,开展多种游戏活动

游戏条件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另一个是心理方面。在物质方面,家长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充沛的游戏时间以及足够举行活动的空间,以确保游戏能顺利地进行;[9]在心理方面,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要让幼儿处在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状态下,使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游戏[10]。关于游戏的内容和类型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够吸引幼儿目光,引起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开展游戏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儿童对游戏有了兴趣,他才会有加入游戏的意愿和想法。

(三) 合理使用游戏材料和空间,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由于现在许多的游戏材料都是家长为了开展游戏而专门购买的,这种类型的游戏材料基本上都只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型的游戏才能使用,因此,大多数的材料使用一两次之后就浪费了。针对这一现象,家长对于游戏材料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制作,也可以鼓励幼儿参与材料的制作环节,这样不但能避免游戏材料的浪费,而且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11]。对于游戏空间的使用,首先,我们要根据游戏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游戏场地;其次,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布置适宜的活动空间;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要确保游戏空间的安全性,这是开展任何一种游戏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之一。

总之,亲子游戏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于儿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要的[12]。因此,幼儿家长和教师要多从亲子游戏开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和策略等领域着手,积极推动亲子游戏的开展,这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急切需要,同时,也是学前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急切需要。

[1] 刘立民.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和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99-102.

[2] 陈喆,曾彬.我国亲子游戏研究综述[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4-17.

[3] 刘媛.北京市回龙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4] 颜小燕,沈建文.城市社区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3(4):131-134.

[5] 尹芳,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9):7-8.

[6] 高曲.我国近十年婴幼儿亲子教育研究现状述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2):1-3.

[7] 陆春燕.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J].幼教园地,2004(7):9-11.

[8] 邓子红.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9).

[9]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0]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11] 于爱华,李倩.论幼儿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

[12] 张向葵,桑标.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亲子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