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探究

2018-04-03 11:20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个人利益积极分子入党

丁 竹

(四川文理学院 档案馆,四川 达州 635000)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学生中在思想、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追求进步的群体,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入党。如何看待、评价和选择利益及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判断思想上是否入党的核心要素。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有利于客观理性认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利益思想,有效进行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增强社会责任,主动将个人利益融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中,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眼前利益,放眼长远利益,在精神上不断追求,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思想入党、组织入党的自我价值。

一、社会主义利益观

利益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现实存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更迭的基本动力。利益观是需要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交往实践实现需要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认知、实践及评价利益及利益关系的根本态度和方法。利益具有多样性,可主要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与利益的多样性相适应,利益观主要是对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的根本态度和方法。

在马克思博大精深的多领域著述中,利益理论是建构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其宏大的理论架构中,利益是观察社会历史的起点。“正是他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1]在1842年10月《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第一次直接研究了贫苦劳动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认识到物质利益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创立和形成了唯物观的整体学说。马克思充分认识和肯定物质利益在人们创造历史中的基础保障作用,认为只有在有生命个体存在的条件下,才会产生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更高层次的精神利益需求。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紧密联系、互为实现的条件。马克思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个人总是并且也不可能不是从自己本身出发的。”[2]274同时,个人利益也不能离开社会利益,“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社会所创造的条件下并使用社会所提供的手段,才能达到;也就是说,私人利益是与这些条件和手段的再生产相联系的。”[3]并且,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中,马克思提出“而无产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个性,就应当消灭他们至今所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即消灭劳动”,[2]87消灭异化劳动,消灭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利益观推动着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利益观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利益观。马克思按照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条件,将社会发展分为三大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是最高的发展阶段,届时,“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4]3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还存在一致基础上的选择,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5]这是国家和社会出于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而从国家层面作出的总体的倡导性的要求。在这一总体性要求的导向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群体应作有区分的不同要求。在现阶段,对于普通群体,认同谋取正当利益,提倡经由互助互利到自觉奉献;对于共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要在肯定个人基本利益的基础上,作较普通群体高一些的要求,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方式获取个人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利益自觉奉献。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利益观现状

在对510名大学生利益观调查中,涉及到“您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什么”的问题,507份有效问卷在所设置的“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了解和对党章的认同、有利于就业等自身发展、以此来证明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清楚、随大流、父母要求”等6个选项中分别占比43%、28%、15%、8%、4%和2% 。入党主要体现的是精神利益,反映大学生有积极的精神追求。本次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主流是对党章的认同和对党的拥护,但入党有利就业以至入党思想模糊等也反应映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利益思想不清朗的现状。

(一)精神追求与名利思想的关系杂糅不清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82利益首先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集合。物质利益是基础,精神利益立于物质利益之上,是更高层次的利益追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扩容,物质方面的生存危机逐渐淡出,我国已悄然进入后物质主义时代,后物质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从重物质利益开始转向重精神利益,越年轻的一代后物质主义的特征越突出,这就为统筹和引导物质和精神利益提供了可能性。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普通学生和学生党员之间的群体,相对于大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在大学生中的比例较高,且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好、活动能力较强、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他们积极追求进步,精神气质向上,但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客观存在以及利益知识的薄弱,使他们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后,思想上对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及两者关系认知模糊。入党积极分子有明确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追求,同时,思想上也夹杂着对党员身份相系的名利期待。

(二)奉献社会和个人回报简单交换

社会利益内在的承认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只有在一定社会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还不能极大满足个人需要的现状下,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会突破平衡,存在一定程度的比较选择。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认同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宁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专项调查显示,91.2%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其原因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6]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国际国内的大型活动和事件中竞展大学生风采,以社会担当、互助互爱、无私奉献改变着人们对新生代大学生负面印象的看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社会服务和实践、学校重大活动中起到了推动示范作用,思想和行动显示出较强的集体荣誉和社会责任,但有时又在推优选先、奖助学金评选时容易将付出、奉献简单的与个人利益划等号,入党动机中存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等交换的思想。

(三)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缺失观照

长远利益是短期利益的方向,短期利益是长远利益的积淀,不仅仅局限于短期利益才能既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我国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大学生依然无法割裂象牙塔中弥漫的精英情结,他们感受党和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积攒着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力量。入党积极分子政治更为成熟、思想更为深邃,眼界更为开阔,他们放眼长远,对将来进入社会、建设国家、推进改革、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踌躇满志,同时,他们也面临竞争压力和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境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既胸怀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长远利益,也在为安身立命作现实考量。社会对学生党员的重视以及党员政治面貌在就业中的优势,催使大学生把入党视为与各种资格、能力证书同等作用的通关砝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向党组织积极靠拢,胸怀理想,承载国家长远利益的进步群体,他们的入党动机有长远抱负的积极能量,也受现实境遇限制,具有入党好就业的负向能量,表现出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割裂,思想追求受现实境遇阻梗的境遇。

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价值

利益观一旦形成,就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在主体和社会中行动起来,起到和谐利益关系或阻碍利益关系的作用。

首先,利益观起和谐作用。利益观是一般的对利益和利益关系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看法和态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主体所具有的利益观就有了主体间认同的现实基础,主体以合规的利益观为指导,正确面对自身利益冲突和与己相关的外部利益关系,作出符合与社会发展同向的利益选择,妥善处理主体间的利益实现和利益关系,遵循己利益的实现不损害他利益的获得,用这种利益观指导下的行动是减少了利益摩擦的行动,化解了利益矛盾的行动,做出了正确利益选择的行动,使主体得以获取合情、合理、合规的利益,为主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继续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基础和良好的人际环境。在主体与主体联结起来的主体间,最易形成共意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利益观,除非整个意识形态出现异化,否则,主体间的大多数主体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方向,毕竟这种方向也是主体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主体间在社会实践中的整体合力就形成了主流利益观,主流利益观由于符合了社会发展规律,主体间在主流利益观的调节和凝聚下,主体间的关系处于和谐共生状态,利益的和谐推动社会的和谐。

其次,利益观起阻碍作用。与上面的情况相反,主体在认知、选择和实践利益和利益关系时,以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利益观作为指导,或局限在主体自我狭小的空间,以我为中心,极端自我的追逐利益,在追逐中不顾道德,不讲规则,突破法律底线,成为拜金主义者、极端利己主义者以及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者,内心受于利益的侵蚀和狂妄陷于无底的深渊,在人际间其行为受到抵制、批判、排斥甚至被法律审判失去自由,使自己成为利益的奴隶被利益所钳制、圈牢,失去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和环境。这部分不遵从主流利益观的人虽然是非主流利益观外少数,但这部分极端利己者以其超出常规的行动在主体间兴风作浪,以不正当的手段聚集财富,产生出利益的乱象,破坏和谐的利益关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最大限度调动利益观的和谐作用,规避利益观的阻碍作用,提倡大学生积极分子作精神追求、以社会利益为重、着眼长远利益。

(一)统筹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并提倡精神追求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兼有精神追求与名利思想是客观存在,但把党员身份相系的名利期待立于入党的精神追求之上,其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明显,与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关系相悖而行。承认名利思想,是实事求是承认物质的基础作用,而不是精神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获取物质利益。社会主义利益观的介入,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其价值首先体现在认识到人内在的需要两种利益,缺一就不成其为社会的人,物质需要不影响精神追求,积极分子对奖助学金、评优选先、就业等物质利益的关注是正常而不应是羞于启齿的事。同时,具体到入党这一庄重的历程,从递交入党申请的那刻起,就必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精神的真正入党,最终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先进分子,摒弃入党的价值追求是物质利益的思想。

(二)协调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以社会利益为重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最大利益。积极分子通过参加有益于社会利益的各种活动,其精神得到社会和民众的认可。而如果用为社会谋利益而要求社会必须回报个人利益,“奉献”便失去了精神光芒成为物质交换的傀儡。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我国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本质上的统一,为社会利益服务符合社会核心价值取向,彰显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社会服务对于普通群众,社会可考虑予以一定回报,但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应做更高要求,不能以谋社会利益之名争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应自觉服务社会利益。

(三)兼顾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并着眼长远利益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懈追求,其思想动机是谋求长远利益。谋求长远利益要从现在打基础,短期利益要观照长远利益,努力做学习实践奉献“三好大学生”,而不是忽视长远利益,将短期利益仅仅局限于自身利益,甚至反其道以长远利益之名借以实现个人短期利益。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有责任使入党积极分子正确认识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摒弃短期利益借长远利益的招牌打个人小算盘的不良思想。

四、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进路

教育贵在滋养,首在暖心,再才是规范和强制,暖心的教育才能拔杂念、养善根,树正气。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立足思想土壤、创设精神目标、创新培育内容、创联多维方式,以和谐利益雨露浸润心灵,及时回应利益认知、利益选择和利益实践的困惑,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形成社会主义利益观。

(一)立足思想实际

针对特定对象的思想实际施以教育,是思想教育具有时效性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学生中有别于普通学生的群体,他们综合表现较好,内在要求思想教育既要立足教育的普遍性,更要体现教育的先进性。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是期许成为党员的起点,其入党思想动机还需具体分析和引导。思想教育的基础是需要,需要的满足就称其为利益,抓得住利益思想就把得住思想的脉搏,解得了思想的问题,成就思想教育的价值。立足入党积极分子架构的利益思想网格,找准其合理、模糊甚至偏离的结点,就为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做可圈可点、矫正删除的工作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二)创设有别于普通学生与党员标准的教育目标

目标是努力的方向,目标的台阶要求设计合理,有迈脚抬腿使力能够达到的可能。通过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要使入党积极分子客观认识利益,既不羞于言利,又合理合法获取利益;明确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物质利益、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是应然是基底,在此基础上,积极分子应心存高远,头朝上,迈开腿,使使劲,在奉献社会中追求精神利益,一步一步实现长远利益。并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利益,并及时肯定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环境,为他们进一步着眼国家、社会长远利益不懈追求。

(三)创新设计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内容

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7]大学生利益观教育蕴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利益观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教育中,从目前课程的设置来看,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二、大三的学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四门课程中均有体现,存在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重复与交叉,教学内容缺乏有梯度的合理安排,社会主义利益观课堂教学的效果有限。

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实际,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专题培训时,创新设计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内容成为当务之急。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内容应体现新的时代特征、融入新的时代血液、宣传新的时代楷模、明确社会主义利益观的时代要求,为入党积极分子认知、实践及评价利益及利益关系提供基本遵循和正确选择。

(四)创联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多维方式

教育方式是事关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无位、无力、无用“三无” 状态,[8]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就要主动适应大学生行为模式,从线下到线上,从纯知识层面的课堂教学回到生活层面,多维度联合借力,形成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新媒体、+团队讨论、+社区服务、+家校合作。

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新媒体。媒体是教育的纽带,新媒体以其新面孔、简操作、快传播、联社交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囿于场地、人员限制,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往往多采用课堂集中培训的方式,人数较多,培训效果亟待其他教育方式予以补充。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作用可改变教育者单向度教育和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困境。特别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当下,微博、微信公众号、QQ、博客、论坛等主流新媒体平台以深度社交、精准传播的显著特点脱颖而出,成为符合大学生生活习惯、操作习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新焦点。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网络微档案,精心谋划和组织网络微活动,按照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9]及时发布有关奖助学金、评优选先、就业等学生关注信息,关心入党积极分子切身利益。同时,以利益热点问题引导利益认知和评价、以身边榜样传播暖心正能量,让和谐利益养心入脑。

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团队讨论。团队讨论具有规模可控性、成员自主性、场面感染性、反馈及时性,组织得当,可思想碰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团队讨论可改变学校集中培训“数众”的不足,化大为小,增强教育效果。利益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产生的需求,团队成员可就近就便组建,利益在彼此之间有较大牵连和交互,讨论有话可说、有事可论。高校组织部门可以二级学院为依托,分年级或班级组建入党积极分子讨论团队,在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中侧重与学生切身利益相系的讨论话题,话题可在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或学生中征集遴选,并挑选和培训团队核心人员,有效组织讨论,共同形成讨论报告。团队核心人员要把讨论的趋向性利益观念及时反馈组织部门,形成教育过程的有序流转、衔接、应对和处置。

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建设事关社区发展、稳定和民众福祉。学校在社区中,社区是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的比邻加油站。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把他们带进社区,调研社区需求,根据积极分子学科专业特长,在第三产业发展、社会养老、民主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分组参与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区服务中运用知识、了解社情、认识社会,提升能力、锤炼品格,以奉献升华精神,注重社会利益,作精神上的长远追求。

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家校合作。家是充满爱的张力和情的教育的地方,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利益纠葛时,多向家人寻求帮助。高校限于学生生源地广,学生政工队伍发展不平衡,家校合作开展薄弱。进入高校,大学生独立性增强,在校期间与家长联系的频度降低,家长期望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使得学校邀约家长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具有较强的链接力。家校合作在入党积极分子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家长的合作习惯,分流合作模式,循序渐进搭建不同规模、不同合作方式的微信平台、飞信平台、书信平台以及建立家长接待日、家庭走访日制度,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思想追求,以家庭教育补益学校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并将社会主义利益观以学校为圆点,辐射扩散开去,形成倡导精神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良好风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长远利益。

猜你喜欢
个人利益积极分子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漫画哲理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