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04-03 21:01房玉霞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房玉霞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探索历史使命的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就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世界文明的中国人民不甘心落后挨打的屈辱境地,不少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过不屈的抗争:从洋务运动到太平天国、从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可以说中国各个阶级从地主阶级到农民阶级、从改良资产阶级到民族资产阶级都奋起抗争,但是最后都失败了。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失败给当时的中国人一沉重的打击。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曾描述过当时的情景:“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2]就在苦闷的中国人民探索中国民族独立的道路并且一次次失败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列宁主义,开始探索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在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宣传下,马列主义与中国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且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斯大林都没有提出过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问题时的重大创新。可以说没有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新时代。

(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制度前提。

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四)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实现历史使命提供了思想、物质前提。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十年内乱后的两年徘徊期,果断放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点到线到面,开启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取得成就为全球所公认,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党与时俱进的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思想前提。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面临的新挑战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我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矛盾,新要求必然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新时代实现现代化任务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四十过年,我们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后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三步走战略:邓小平“老三步走”:第一步,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到2000年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根据新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新三步走”:第一步,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第二步,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十八大的要求到建党100周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九大到十二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在十九大提出了从2020年到2050年的两个阶段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阶段论要求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向全党提出了新的时间要求。从内 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党对于实现中国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的富强民主文明到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峻性。

打铁还得自身硬,新时代党要有新作为新气象,但是全党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6]

最后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从僵化转向分化,新时代多种社会思潮必然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坚定四个自信不放松。

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人民的幸福。我们既不走过去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的政治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改革开放问题的行动指南,主义是一面旗帜,旗帜只有树立起来了,人民才有所趋赴。所以我们必须坚定理论自信。如果说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三个伟大是实现伟大使命的必经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其中其决定的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没有中共共产党就没有独立的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与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主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政治定力,避免走老路与邪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是在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运动中前进,在进程中必然会遭遇很多挑战与风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必须与一切阻碍社会前进的思想与行为做斗争。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1、坚持人类社会生存的首要前提不动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就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民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都是这样。”[7]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而成立的党,所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要坚持发展生产力为首要的第一要务。从发展是第一动力,发展是硬道理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到以创新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等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的科学论断。历史证明,何时我们坚持了这一科学论断,我们的国家就会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反之亦然。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党抛弃了发展生产这一历史前提,大搞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致使中国陷入政治经济社会的大倒退。改革开放后,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是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

2、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社会步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时期,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坚持实现人民的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相统一。

最后在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做出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三十年再分两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