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来了新行长

2018-04-03 15:44杨露
南风窗 2018年7期
关键词:易纲行长货币政策

杨露

刚过完60岁生日的易纲,接替任职15年的周小川,正式成为新任央行行长。

40年前,易纲成为高考恢复后北大经济系首届学生;24年前,他毅然回国,在北大任教,一直处于中国经济学研究前沿,随后步入央行工作。

长期的职业经济学家身份,这凸显了央行行长一职的专业性。但更重要的,或许在于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的“独立性”特征,让未来的央行行长不同于那些长期浸润于实务界的金融高官,使其更容易超脱于中国各种金融利益集团,从而构建大国央行的运行新规则。

这次,“老央行人”易纲面对的是一个“新央行”,未来如何统筹协调好制度设计和监管效率的问题将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也给他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心情是平静和庄重的,使命是神圣而光荣的。”易纲以此形容当选后的感受。

货币政策“代言人”

易纲上任三天就迎来了首考,美联储2018年首次加息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落地—“美联储加息中国跟还是不跟?”新行长易纲很快有所反应:“加息”!

央行22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中标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點。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对此进行回应时称,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符合市场预期,是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

不过,从央行最近3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初衷看,应对美联储加息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仍是以满足国内经济需求为根本,此举还会在利率传导、形成合理利率预期和稳定宏观杠杆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在高借贷成本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今年央行是否仍将跟随美联储脚步提升利率?”之类的问题,易纲在2018年3月9日的记者会上曾称,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要进行综合考量。

得益于海外留学的经历和工作经验,易纲对货币政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货币政策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操作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策略选择问题。”易纲在一本书的序言写道,“同时,货币政策的演进发展也是一个理论与现实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期间,易纲撰写多篇研究中国货币需求问题的文章,通货膨胀则是其在研究中国货币需求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他后来所一直关注的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

早在1998年,中国出现CPI、PPI双双负增长之时,易纲就提出,分析通货紧缩是要特别强调“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增长下降,伴随着经济衰退。就此问题,易纲不仅较早地预言了通缩的出现,还提出了解决对策,此举直接奠定了他从学者转为官员的基础。

2003年,中国经济刚走出通缩之苦,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却又日渐强烈,该如何将货币供应的控制力牢牢掌握?彼时,央行上调准备金率,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的易纲表示,要“争取更加有效和协调的货币工具组合”。

同年,易纲将多年研究成果集结成一本名为《中国的货币化进程》的专著,为中国货币供应量为何远远超出经济增长和通胀之和提供了更多解释。

如果对易纲的研究范围作一个时间段上的划分,1994年前后这一段时间应该是个分水岭。从1994年回国起,易纲的研究范围就不再局限于金融领域,他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在他看来,对货币政策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开放经济的视角,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分析框架。可以看出,易纲已不再是单纯的学者理论家,而是正在成长为一位对实际改革后果负责的技术派官员。

从1994年回国起,易纲的研究范围就不再局限于金融领域,他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即使已经进入央行任职之后,易纲依然热爱研究,在工作繁忙之时还坚持做研究写文章。2009年,时任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的易纲出版了《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该书是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考,主要收录了其在2003-2009年间的研究文章。在该书的开篇自序中,易纲自称“我是一名教师,我的职责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同学们的素质”。

在央行耕耘21年,易纲见证过中国经济的奇迹与挑战,更直面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未来,央行新行长将带来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在2018年3月9日的两会记者会上,易纲说: “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这样的表述,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的。”

学术往事

高中毕业的易纲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尾巴,作为知青在北京顺义县插队接受锻炼,并任生产队队长。“我插队时干了一件事,险些影响我后来是否参加高考的决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官网,易纲称,当时生产队给知青定的工分比较低,大约干一天是6分或6.5分,壮男劳力的工分为10分。

“作为知青队长,我应同学们的要求,向队里提出要提高工分,队里不同意。同学们闹停工,为此有五六个同学受到严厉批评。我一直认为自己对此事有责任,想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承担责任,所以高考我迟迟没有报名,直到最后才报名高考。”这一年,易纲19岁。

1978年,20岁的易纲成为恢复高考后北京大学经济系首届学生。据悉,“文革”后恢复高考的“新三届大学生”以平均仅有6%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了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是易纲大学时期的宿舍“上铺兄弟”,在他眼中的易纲一直极其勤奋,“易纲很优秀、有理想、有激情,他是恢复高考后北大第一批公费出国的学生,当时一共有三人。”

易纲在哈姆林大学学习两年后,获得了管理学学士学位,此后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系学习,1984年获硕士学位,1986年获该校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选择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任教,于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并获得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终身教职。

国际学术界对易纲的评价非常高,与易纲相识多年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部负责人的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形容易纲是“一位在国内外都受人尊敬的货币政策专家”,“行事手法很专业,有一颗学者的心”。

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大背景中,身居海外的中国经济学者也时刻关注着中国的经济改革。

1993年前后,易纲和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经济学同仁们开始投身于中国的改革实践中。1994年8月初,北大勺园5号楼的106房间,他与林毅夫、张维迎、海闻等发起并组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林毅夫任中心主任,易纲和海闻任中心副主任,他们三人和张维迎、张帆、余明德一起被称为创院“六君子”。

在过去的20年中,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几乎参与了中国的每一次改革进程,从早期的国企改革,到电信改革,再到城镇化方案等,都与之息息相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与易纲相识多年,他对《南风窗》记者表示,“易纲出任央行行长,这是个非常好的决定。他是一位多重素质的结合的优秀学者,在CCER的工作中,大家公认他是一个优秀高效的管理者。在中国的大国崛起的背景下,他的任职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开放的宏观经济建设长期来讲都是一件好事。”

在北大教书期间,易纲的学术著作受到了各方关注。目前,他已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中国经济评论》等经济杂志上发表中文论文40余篇,并著有10本中文著作。

1997年,易纲由学入仕,出任央行货币委员会副秘书长,他与央行的“缘分”正式开始。32年的职业生涯中,逾20年里,易纲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等职, 成为央行这20年来宏观调控政策变迁和金融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

2016年3月,易綱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在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易纲是来自央行的两位候补委员之一。在多次重要场合,周小川向中外记者介绍时称,“易纲副行长负责人民银行各项工作”。足以见,易纲与其他副行长仅“分管”某项工作的分量区别。

资产泡沫与金融稳定

一直以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都是曲折的。“海归”背景的易纲担任央行行长,无疑给世界释放出了中国将继续支持全球化的信号。

易纲在2018年3月9日的记者会上介绍,资本可兑换在稳步推进。“我们国内市场现在也在变大,不管是股市还是债市还是其他的市场,将来也都要做双向的开放。”但易纲也强调,在做开放的同时,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控好风险,使我们的监管水平和开放的程度相适应。

但易纲也强调,在做开放的同时,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控好风险,使我们的监管水平和开放的程度相适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来新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央行肩负多重职能。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确立了银监保监合并的改革方向和央行的地位。

在“一委一行两会”的新监管架构中,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央行今后不仅仅是货币管理者,此前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也划入央行。

另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央行,其成立的首要任务是强化了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这也说明未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稳定,将是未来中国金融的关键词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此,易纲曾表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保持币值稳定,另一方面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易纲任上,中国央行的责任正在加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南风窗》记者表示,“央行的职能加重了,以前是货币政策,现在加强宏观审慎,加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央行设立,整个金融业发展规划的制定都是央行要承担的新责任。易纲一直成长在央行,央行职能发生变化后他的责任更加重大了,所以现在大家都称他为‘超级央行的行长。”

货币政策是一门“艺术”,周小川掌舵央行十五年,已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验基础和参照。可以预见,与周小川共事十余年的易纲,在改革的道路上,将是一以贯之,不断深化。

谈及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思路时,易纲曾撰文称,“经济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债务和杠杆水平还处在高位,资产泡沫‘堰塞湖的警报尚不能完全解除,金融乱象仍然存在,金融监管构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在,到了他亲自操刀的时刻了。

猜你喜欢
易纲行长货币政策
当时我就笑出了声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德拉吉:卸任欧洲央行行长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易纲:人民币仍是“稳定强势货币”
老太婆打赌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