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探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8-04-04 05:41李平贵向玉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理论课

李平贵,向玉珍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又是一个常研常新的课题。从古至今,各个国家、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一直颇受重视。我国大、中、小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爱国主义教育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1]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这方面工作是管长久的、管根本的。大学生是我们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 2016年1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党〔2016〕4号),要求高校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推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三进”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责无旁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特的育人功能,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对策,努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具体方法以及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使爱国主义内化于青年学子之心、外化于青年学子之行。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2016年1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党〔2016〕4号)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的需要,也是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全面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的爱国觉悟,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民族的伟大振兴、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肩负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历史重任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共同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自始至终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美好心愿,是国家安定和社会繁荣的根本保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发生分裂内乱,就会变得积贫积弱;反之,一个国家如果统一和稳定,必定会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对促进祖国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起着重要作用。爱国主义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品质,但当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土、主权和利益受到外族侵犯时,爱国主义却是一种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2]由此可见,只有系好“爱国主义”这一精神纽带,形成牢固的爱国统一战线,才能实现骨肉团聚,才能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和福祉。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少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许多片面的看法,特别是少数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存有认识误区。譬如,认为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什么区别,因而忽略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自己生活幸福,自己的权益得以满足就行了,从而将个人的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认为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民族团是党和政府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进而对涉及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相关问题漠不关心;等等。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观点和行为。殊不知,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新时代的每一个中国公民,尤其是大学生都应将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作为一项自豪而神圣的义务。而履行这一义务的关键就在于明确爱国主义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而自觉地肩负起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历史重任。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承担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时代使命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曾经使我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步入近代以后,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甚至还把中国和中华民族逼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进而使中华民族遭遇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幸。即便如此,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之下,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努力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在此期间,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时代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提供了历史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传承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胸怀报国之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才能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祖国的共同理想之中;只有胸怀报国之志,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自己,才能把个人追求融于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主义情怀来升华自己,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理性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身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价值”是人生观领域中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生价值是指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爱国主义在人生价值上体现的是个人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是个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为人类社会存在提供物质条件,人类必须依靠自然界才能生活,故而马克思将自然界喻为人类的“身体”,即是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5]因此,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依赖的自然界、生存的社会坏境以及哺育他的祖国。这是因为,祖国能为个人成长与发展创造优良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绩做出相应的评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指明方向。伟大的人生目标多源于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古往今来,能够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爱国者,没有一个不是在其一生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没有一个不是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他们之所以能够使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实现价值,根本原因是他们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

人可以有地域信仰的区别,但是报效祖国之心是不应该有差别的。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诚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不可能采取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无论在哪里都要时时刻刻考虑到国家的利益,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每一件关乎国家安危利害的事情。须知爱国是一种责任,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和平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明冲击着我们民族的文明,当前以新自由主义为标志的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向中国的青少年渗透,占据着他们的思想空间,使得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大学生一定要认清事实,明确当前大环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以此将实现人生价值与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和爱国更好地融合。

(四)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资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不仅体现对国家政策制度的宣传,也是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历程中又得到进一步升华,熔铸在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之中。这种抛头颅洒热血的文化血脉不但为该课程教学提供了优秀的素材,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气派,即张岱年所说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6]。这一思想蕴含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要达到的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方向,是大学生构建文化身份的精神宝库,是大学生在人生发展阶段能够用来滋养自己、超越自我构建内在精神家园的文化依托。因而无论是理想信念的确立、人生价值的认知还是法律意识的构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要探讨的问题均可从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谱系中找到依据。毋庸置疑,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支撑,揭示了国家人民的历史来路,也呈现了民族的发展脉象。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许多民族先贤流传下来的嘉言懿行极大地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也为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极好教材。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远大志向;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都是既能让我们引以为傲,又值得学习的好范本。另一方面,爱国主义精神以反面人物为教材,弘扬正气,反对邪恶。如善于拍马屁、装孝心、暗藏夺权野心的安禄山;先投降女真贵族,后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的秦桧;有着“贪污之王”之称的和坤等。通过揭露这些人物的丑恶言行,不但能反衬出受爱国主义熏陶的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还能使学生在批判中辨明了是非,弘扬正气,提升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历史文化传统中所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丰富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同时也彰显了该学科对“人生成长”与“价值塑造”的人文维度,为该学科教学拓宽了论证视野和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新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全方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法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愿。问题式教学法,是在结合学生的问题与需要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参与爱国主义相关问题的课堂讨论,各小组将讨论结果整理并派代表阐述该组讨论的热点问题和事件启发。笔者在教学中就曾尝试过这一方法,分享了他们了解到的有关爱国主义的问题或者国内外热点问题的新闻。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同学们论及的爱国主义问题不但类型多样且具有可探讨性。如“从爱国的角度,谈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抵制洋货就是爱国的表现吗”“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问题”“出国留学是不是一种不爱国的行为”“大学生怎样将爱国付诸于实际行动”“如何看待韩国‘抢申’问题”,如此等等。这些问题不仅表现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体现出他们对爱国主义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看法。生动有趣的问题和积极踊跃的发言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最后,作为小组代表的主讲学生向大家分享从此问题中获得的启发,也向大家提出该组所存在的疑难问题以供大家再次探讨。在课堂上,大家对这些问题再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一步归纳,以此达到开拓学生思路,学会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的目的。

(二)设计式教学法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用“设计式教学法”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式教学法,是一种围绕所选主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自分工合作共同学习进步的教学方法。通常每个小组的授课时间控制在两个课时,选取的题材和形式由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安排,课堂的场景布置也由学生策划,即通过学生“自导自演自学”。由于该方法有新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同学们都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知识与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非常有条理:除了主要讲解的同学以外,有些同学负责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些同学负责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还有一些同学担任情景演员和后勤工作,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对于讲课方式,同学们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小组运用的是短剧,有的小组运用的是AB 剧,也有一些班级的小组采用辩论赛。如围绕“大学生是否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论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让大家明白,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的。爱国主义不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思想情感,实际上代表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合作,有效地说明了这种设计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案例式教学法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用“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案例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恰当的案例,并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汲取经验获取启发的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二是教师应依据综合性、真实性及教育性“三位一体”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就曾选取了知识分子的典范、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为科学奋斗一生的事例作为典型案例。首先,教师给出合理的时间让学生结合问题仔细阅读案例;其次,开始小组讨论,各小组将讨论过程中所形成的观点依次列举;再次,各小组开始轮流展开课堂发言;复次,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最后,老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补充。通过上述这几个环节,学生对名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所蕴含的爱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多个案例教学,学生明白“爱国易在言行,实则难在行动”,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最终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爱国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个人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处做起,唯有如此,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爱国者。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上存在的片面认识与误区,思政课教师应该着重提出并加以纠正,从而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注重传输政治文化与培育爱国情感的有机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并且最终将其化为实际行动,需要把传输政治文化与培育爱国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文化知识是理解政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人们就很难理解政治,很难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爱国主义教育也难以产生效果。也就是说,文化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本身就是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文化工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列宁就曾提出过,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是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内容。因为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们有文化为前提,他说:“只要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这并不是政治任务,这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就谈不上政治。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7]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政治文化的传输,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等;二是让学生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中华民族精神拥有悠远而丰富的内涵,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对中华儿女的观念和实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现代的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儿女顽强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新时代指引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的灯塔。进行爱国主义的政治文化的传输,有助于大学生对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正确理解,是推进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一步。

(二)把握好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它是全球化趋势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紧密相连起来,变成一个地球村,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和文化生活的往来和交流;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西方千方百计地对我国实施文化渗透,其不良文化思想逐渐腐蚀着我国青年的思想和心灵。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亟待推行的一件事情。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难点在于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其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虽然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但是,国家并没有消亡,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仍然是国际社会的独立互动主体。其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且必然的趋势,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国的操控,进而也为某些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干扰其他国家发展进程、推行霸权主义提供机会。在此情况下,只有国家的存在才是抗衡大国操控的权威力量。其三,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长久持续地影响着我国青年大学生的观念思维。因此,要想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认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将爱国真正落到实处。

(三)做到知行合一

众所周知,爱国之情是对国家民族的浓厚而强烈的情感,当一个国家民族受到外族侵犯时,人们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悲愤与不满。爱国行为是人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譬如“钓鱼岛事件”中的游行示威活动,是一种实际行动。从爱国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爱国情感、爱国思想、爱国之行。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其次是在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系统的思想意识,即爱国意识,这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步;最后是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之上化为爱国之行,这是一种层层递进且不断升华的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热情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有一腔热情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爱国热情通过合理理性系统的整合,升华为爱国思想,并最终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爱国之行中。唯有如此,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才算最终落实,大学生才能成为真正而纯粹的爱国主义者,国家才能够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赢取新时代发展的契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理论课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爱国主义教育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