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18-04-04 05:41李楠楠赵晓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精神

李楠楠,李 瑶,赵晓利

(1.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而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校的职责和应有之义。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从古代的班墨文化到近代的“老字号”,再到现代的“大国工匠”,千百年来,工匠精神已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行为中的体现,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总和[1]。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匠精神就是用心制作,精益求精。具体来看,工匠精神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尊师重道的敬畏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不怕吃亏的奉献精神;知行合一、循序渐进的变革精神[2]。国家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工匠精神先后被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中,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巨大转变提供了工匠精神的价值动力和政策基调,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1.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理想信念。新时代的工匠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家国情怀,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切实践行。“星空”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代表着未知和梦想,要敢于探索未知,勇于提出新视角新理念。“实地”带给梦想深厚的根基,意味着实事求是、做事踏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时代遇到的难题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仰望星空是渴望、进取、坚守、豁达的态度;脚踏实地是踏实、认真、实干、担当的品质。“时代楷模”黄大年心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梦想,脚踏“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攻坚克难”的实地,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2.专注、专业的态度追求。专注专业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敬业态度和职业追求,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素质和要求。专注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里不好高骛远、不贪图名利、不虚荣浮躁,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对一件事情的坚守与执着。专业就是不唯文凭至上,不唯权威至上,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努力成为行业专家的素养和习惯。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里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工匠们,以自己的专注和专业,为工匠精神作出了生动诠释。

3.精细、精致的工艺品质。精细精致应是工匠们追求工艺和品质的最高境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细节追求完美、对品质追求极致,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细”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技能、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精致”就是“细腻考研、严谨细致”,对每一个产品、每一项服务、每一个研究、每一个结果都高标准、严要求。过去五年,中国高铁实现了高质量下的高速度发展,精湛的技术、卓越的质量,中国高铁跑出的中国速度是对工匠精神“精细而又精致”的最好体现。

4.精进不休、创新不止的责任使命。精进不休和创新不止是工匠精神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工匠们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应有的责任和使命。精进寓意精良上进、锐意进取,精进不休就是要自励自强、奋斗不止、不断求索、不懈登攀。创新寓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新不止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疆拓土、求新思变。精进创新的新时代科学家们创造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个个大国利器,不仅弘扬了新时代工匠精神,而且捍卫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

二、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

工匠精神可以延伸到各行各业。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应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学风等方面的建设更有独特的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1.盲目崇拜德日工匠精神带来的挑战。日本和德国都是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代表国家[3],从精益求精程度、专注程度和创新力三个维度的指标情况来看,德国与日本均位列前茅[4]。随着工匠精神的热议,不少国人兴起了盲目崇拜德日工匠精神的热潮,本应理性看待的问题逐渐演变成了一波波海外购物的盛宴。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工匠精神的理解出现偏差,更有甚者妄自菲薄,认为工匠精神是舶来品,忽视对中华工匠精神的传承,这无疑给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增加了新的难题。

2.急功近利等消极价值取向带来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将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严峻挑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里,充斥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不正之风”正腐蚀着新时代的青年。“急功近利”“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扭曲道德脊梁、模糊道德界限的消极价值取向,部分人诚信缺失、职业道德失范等消极行为和不良现象,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职业的选择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重学历轻能力等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挑战。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现象屡见不鲜,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阻力。很多毕业生工作能力欠缺、职业技能匮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足、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强,进而影响了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和效果。

4.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带来的挑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前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如此。人工智能技术以人工的方法,对人类的行动和思维进行模仿,同时在人的智能基础上进行拓展[5]。人工智能不仅能取代人类完成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甚至靠知识和经验的工作,也将会被人工智能颠覆。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能力和智力退化威胁持续存在,工匠精神的意义频遭质疑,协调好“匠与器”的关系,让工匠精神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非常重要。

三、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拓宽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认知

1.发挥理论课堂的育人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为大学生植入“工匠基因”,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认知。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工匠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深度挖掘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不断拓展工匠精神教育内容,适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巧用案例、贴近实际,深化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工匠精神理论体系;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职业素养教育和专业精神教育,将工匠精神教育整合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的职业追求和信仰。

2.发挥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共享性和渗透性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载体,要发挥新媒体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媒体宣传教育平台。一是要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利用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之成为工匠文化建设的助推器;二是要维护和管理好新媒体平台,让其成为工匠精神展示、交流、探讨的窗口,实现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引领和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践行、丰富和提升。

(二) 强化示范作用,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在认同

1.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做践行工匠精神的模范,树牢工匠意识,带动学生成长。教师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伟大的工匠,要潜心研究每一次教学活动,勇于探索每一个专业难题,精雕细琢每一位学生,树匠心、育匠人,用自己的言行感化、激励、鼓舞学生形成具有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和行为规范,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牢固的职业信念。

2.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古人云: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一个个榜样就像缕缕“清气”,能够澄清精神的“余滓”,引领前行的方向。抓好典型示范,发挥榜样力量,是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邀请校外榜样,深入挖掘校内典型,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进行主题讲座、工匠精神报告会、学习讨论会等形式,让大学生聆听工匠故事,感受工匠精神的意义,引发共鸣和内在认同,定位好人生坐标,激发干事业的热情,用工匠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三)丰富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自觉践行

1.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构建校内实践育人平台。第一课堂讲授的内容需要用实践去支撑,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能够激发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思考,激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践行。要丰富实践平台,打造品牌活动,创新社会调研、影像传播、学习交流、创意设计、匠心实践等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活动载体,营造富有活力的校园氛围,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文化,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维意识,引导大学生对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校企结合,搭建校外实践育人平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起着重要作用。要经常组织大学生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工匠精神,了解行业前沿,激发学习动力,让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要充分利用在校外实习基地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在跟着企业导师参与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细节和磨炼形成的过程中,在具体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总之,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基地,对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先导性作用。高校通过理论课堂和新媒体双渠道提高大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知,通过发挥教师和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在认同,通过构建校内、外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自觉践行。通过三个维度的培育路径,促使大学生在践行工匠精神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