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智障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2018-04-04 05:47冯秋霜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橡皮泥智力康复训练

冯秋霜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在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以及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1]然而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且存在注意和记忆品质不佳、思维直观具体、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困难等缺陷,这些都使得培智学校的教育与康复训练开展困难重重。[2]因而,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方法,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更科学、更优质、更有效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是每一个培智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橡皮泥作为现代玩具,以方便携带、可塑性强、形象有趣等特点被引入校园作为辅助教学资源。[3]目前,我国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已经将其成功应用到幼儿园区角、数学、美术、物理等教学活动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学校,也在充分考虑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橡皮泥引用到教育与康复训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探索知识、开发潜能。

一、橡皮泥运用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的优势

(一)实用性。橡皮泥应用到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性。首先,橡皮泥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并配一定比例的液体石蜡和甘油制作而成,在材质上并没有任何附加剂或其他有害物质,提供给智力障碍学生使用时,不必担心学生被玩具本身伤害。其次,橡皮泥与其他泥工材料如陶艺、彩泥相比,价格低廉,经济实惠,且橡皮泥的操作更简单方便,不必高温定型。再者,橡皮泥使用之后经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可以还原,循环使用。

(二)可塑性。橡皮泥作为泥工活动的常用材料,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任凭智力障碍儿童如何揉、捏、压,呈现的都是一件特色作品,同时,反复的揉捏压橡皮泥,也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触觉的发展。而利用橡皮泥进行塑形活动,如塑造蛋糕、花、胡萝卜等物体,则是一个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对橡皮泥揉、捏、压、刻,塑造出或扁或圆或粗或细或长短不一的形状,然后将这些形状命名为饺子、包子、馒头、胡萝卜、汉堡包、火腿肠等等,这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特别是当他们的橡皮泥作品,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陈列展示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成为学校美丽的风景时,他们的内心更是快乐和满足,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更是充满的信心和希望。

(三)趣味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玩泥巴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橡皮泥作为现代化的产物之一,代替了泥巴进入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成为喜闻乐见的可以变造出不同的玩法的经典玩具。智力障碍儿童可以用它捏成各种自己想像的东西,愉悦身心,发展机能。橡皮泥本身并不能给孩子们带来愉悦的感受,能给他们带来愉悦的是玩橡皮泥的过程和最后的成果。智力障碍儿童在教师或训练者的引导下,身心放松,发挥想象,自由地操作橡皮泥,任意地变换橡皮泥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二、橡皮泥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一)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颜色认知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及对事物一些基本属性的认识,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顺利参与认知能力训练。颜色是事物的一种重要属性,然而智力低下严重制约着智力障碍儿童的颜色认知。虽然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部分颜色,但正确率远低于正常儿童。[4]因而发展颜色的认知能力,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活动。[5]

橡皮泥色彩丰富,是很好的教学用具。以认知红颜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橡皮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找一找”活动:将红色、白色和黑色的橡皮泥各一个混合放在一起展示给学生,教师示范挑出红色的橡皮泥对学生说“这是红色的橡皮泥,红颜色的”,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在混放的橡皮泥中找出红色,并尝试说“这是红色的橡皮泥,红颜色的”。“画一画”活动:引导他们照着橡皮泥的边缘画出橡皮泥的形状,然后填充红颜色。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和这个颜色一样,可以提示学生:西红柿,西瓜、红领巾、操场飘扬的五星红旗等等是红色的,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加深对红颜色的印象。通过反复的视觉感知以及充分的游戏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颜色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颜色。

(二)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数概念。数概念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儿童积累数学感性经验的开始。[6]智力障碍儿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差,因而在引导智力障碍数概念的习得和掌握时,将教学活动生活化、形象化、游戏化就显得极其重要。[7]一盒橡皮泥内装十几到二十几块橡皮泥不等,不仅色彩丰富而且数量充足,可以利用其作为教学用具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掌握数概念。

1.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计数能力。在引导智力障碍儿童数数时,可以让他们用小手一个一个指着,就着盒子点数橡皮泥,这种方法对他们而言会有一些困难,他们可能无法顺利的完成一盒橡皮泥的数数,手口合作配合着数12345,数到5时,嘴上依旧大声喊着6789,可手上已经不能很好的配合了,这时候教师或者训练者需要耐心地引导他们一个一个摸着橡皮泥数。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橡皮泥从盒子里全部拿出来,将它们从左边一个一个搬移到右边,搬一个数一个。这种方法相比之下更容易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他们会积极认真地帮助橡皮泥搬家,直到将一盒橡皮泥数完。

2.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认识数字。在引导智力障碍儿童认识数字时,可以在他们认读数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橡皮泥来模仿数字字形进行塑形,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橡皮泥捏成数字1到9的形状,从而加深对数字字形的认识。教师或训练者还可以桌子上或摆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在数字1下面放1块橡皮泥,数字2下面放2块橡皮泥,按照这个规律一直放到数字10,帮助智力障碍学生直观地认识1—10这10个数字,初步掌握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匹配关系。

3.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掌握简单运算。可以把橡皮泥放成两堆,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先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哪一堆橡皮泥多,哪一堆橡皮泥少。当他们能比较容易地分辨两堆橡皮泥的多与少时,就可以把训练延伸了。紧接着训练他们简单的加减运算,数一数多的一堆有几个橡皮泥,少的一堆有几个橡皮泥,二者之间相差几个橡皮泥,多的一堆需要拿掉几个就和少的那一堆橡皮泥一样多,或者少的那一堆橡皮泥需要加上几个就和多的一堆一样多。一步一步训练,循循善诱,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短时记忆力。智障儿童通常在短时记忆方面表现困难,他们在信息呈现后不久的回忆能力十分有限,[8]对此,可以利用橡皮泥对他们进行如下识记训练:教师或训练者拿出如红色、白色、黑色橡皮泥各一个,先请智力障碍儿童观察所出示的橡皮泥都有什么颜色,一分钟之后请他们闭上眼睛,此时拿掉其中一个橡皮泥,再请他们睁开眼睛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什么颜色的橡皮泥不见了。一开始训练时,橡皮泥颜色切记不可以太杂,数量不可以过多,待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以及颜色认知发展较好时再逐步加升难度,反复操作练习,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力的发展。

(四)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语言及交往能力。从生理角度上讲,多说话有助于改善智力障碍儿童大脑抑制状态,加速脑细胞新陈代谢和脑功能恢复与提高;从心理学角度讲,多说话还有助于诱发孩子的灵感,发展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教育与康复训练时,要注重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多开口说话,不管他们说的句子连贯不连贯,有无语病,都要鼓励他们多说话,更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他们多说多练。

在操作橡皮泥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采用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开展活动,这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和谐开放式、谈话式的互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扩大生活以及学习的感受力,增加社会经验,增强表达意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智力障碍学生以橡皮泥作为操作材料进行塑形活动,从开始认真观察到最终塑形成功,每个阶段都需要他们全身心投入,需要他们动手动脑去操作,待形成成品,分享劳动果实的时刻则是智力障碍儿童最快乐的时刻,他们的自信心在这种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很容易被建立。带着这种成功的体验,智力障碍儿童会较之平时更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把橡皮泥作品向全班同学做展示,并引导他们谈一谈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名字、创作的原因、颜色搭配以及制作技巧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同龄儿童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近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更容易被同伴感受和理解,这也有利于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也可以利用橡皮泥玩过家家游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复原生活交往的情境,引领他们进入生活交往的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发展语言及交往沟通能力。

(五)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手部动作。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为广泛,因而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运用得越灵活、越娴熟,就越帮助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越能促进心智发展。[9]因而对智力障碍儿童手部动作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渗透橡皮泥游戏的教育或康复训练中,智力障碍儿童揉、搓、捏、压、刻橡皮泥需要反复使用手臂和手腕,这对他们手部肌张力和手臂力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而在运用橡皮泥塑形物体时,则对他们手指的灵活度和双手协调以及手眼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制做一个胡萝卜,智力障碍儿童需要先观察胡萝卜的形状、颜色,再动手选择合适的橡皮泥进行揉搓捏,初步完成之后,比较一下自己做的“胡萝卜”和胡萝卜原型之间的差别,继续动手操作修改订正以使得作品更形象逼真。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再操作的过程,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发展了观察能力。小小橡皮泥蕴涵着孩子们无限的创意,他们可以大胆构思,发挥奇思妙想,并动手操作付诸实践,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养成。

(六)利用橡皮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艺术休闲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指出,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艺术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尝试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10]橡皮泥作为喜闻乐见的泥工材料,是很好的娱乐休闲材料。市面上的橡皮泥都配有各种各样的模具,有适合女孩子的做饭工具(擀面杖、面条机、塑料小刀等等)及压切割各种形状的花和动物的;有适合男孩玩的各种车的模具(消防车、铲车、吊车)等等。智力障碍儿童可以将喜欢的事物利用橡皮泥及工具,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玩橡皮泥,将儿童特有的天真浪漫的天性带入活动中,表现其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满足及自由创作的快感,充实生活内容,发展艺术休闲能力。

三、利用橡皮泥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选择环保无毒符合安全标准的橡皮泥,避免选择含工业色素和化学物质的或者“三无”产品。其次,在智力障碍儿童使用橡皮泥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让他们将橡皮泥吃到嘴巴里面或者塞到耳朵鼻子里,以免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再次,有一些玩橡皮泥的工具(塑料小刀、剪刀、各种素菜水果的模具等等)有点尖锐,注意别划伤。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讲究卫生,橡皮泥本身是环保无毒的,但是反复的用手揉捏搓,会有细菌黏附在上面,所以玩过橡皮泥之后,要记得认真洗手。

四、总结与反思

经过近两年将橡皮泥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与康复训练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所在学校教师普遍认为,橡皮泥有助于培养智障儿童广泛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育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与康复训练过程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了可喜的变化。将橡皮泥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应该得到更多特教同行以及家长朋友的关注。如何将橡皮泥更加合理、科学地应用到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中,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以满足不同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从而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更科学、更优质、更有效的教育与康复训练,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实现身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

[2]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5-92.

[3]常姗姗.橡皮泥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6):47-49.

[4]积家,章玉祉,党玉晓等.智障儿童基本颜色命名分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6):20-27.

[5]张茂林,杜晓新.特殊儿童认知训练[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3-69.

[6]黄警.低段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J].科学咨询,2017(7):62-63.

[7]邓猛.关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4(12):29-33.

[8]杨福义,王琰.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6):23-28.

[9]马志国,开发你的右脑[J].青春期健康,2011(9):60-61.

[10]董欣.《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艺术休闲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7(8):19-21.

猜你喜欢
橡皮泥智力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做个橡皮泥爸爸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借像皮泥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