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思想探析

2018-04-04 05:58杨丽艳赵亚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杨丽艳 赵亚婷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的基本条件。民族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社会传统观念习俗、生活水平等相对落后,因此,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自习近平工作以来,重视民族地区的各项发展,尤其重视民族团结思想的推进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以新时代的特征,不断丰富和孕育民族团结思想是新时代下处理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形成的根源

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根据现实客观条件的需求逐步发展而来,汲取前人理论的精髓并适应新现实的科学研判。习近平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思想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的最新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理论根源。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民族团结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不能把一个民族的特点强加到另一个民族中去,不能把有差异的民族等同起来或是合并成一个民族,那样势必会造成混乱。在无产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各民族团结,共同推翻帝国主义对民族压迫统治。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面对俄国沙皇的高压统治、民族压迫,他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他认为,民族团结的关键是符合各民族的特殊利益,维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民族团结统一的核心是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统一。”[1]各民族平等,呼吁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和支持各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列宁的民族团结思想。

2.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团结思想。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反对外国人的压迫,必须用反叛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因此,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杰出的历史遗产的民族。”[2]邓小平同志在回应当时严重的民族分离问题时指出:“我们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障碍。”[3]确定四项基本原则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继续发展和壮大革命爱国统一战线。没有困难会阻止我们前进。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不可分割”的思想。他以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行动纲领。胡锦涛则提出了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论观点,阐述了各民族团结一致,团结协作,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主题。胡锦涛的民族团结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新时期的特点。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发展已经延续几千年。我国古代就有自先秦的“夷夏东西说”关于民族思想的学说,到秦皇汉武的“民族大一统思想”,唐太宗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思想。从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所主张的现代思想角度来看,民族团结思想都是为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统一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思想贡献。中国古代、近代的这些优秀民族团结思想促进了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国家发展,这些思想为深谙中华传统文化的习近平提供了宝贵的民族团结思想历史来源。

(二)习近平提出民族团结思想的实际需要。

1.基于现实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和各族人民是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4]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家发展趋势和现实的迫切需要,根据我国民族的实际特点和发展趋势科学提出了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思想,形成了整体且具有实践操作的关于民族的思想,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民生、经济社会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着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反对国家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产生了现实及未来深远影响。

2.民族团结思想的经验总结。“民族问题具有敏感性和复杂性。”“处理民族问题的好坏往往会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动荡,所以,搞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各民族交流与交融,在实现“两个共同”的过程中,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开创崭新局面。中国文化强调以和为贵,而团结就是和的现实需求,思想则是行动的指南,根据我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脉络,民族团结思想具有统领民族工作的思想指向,我们不是空喊口号,迫切解决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在尊重民族地区自治下的大团结,真正为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提供意识和经济力量。

二、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内容

(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5]把民族团结理解为生命的象征,这是一种高度,没有生命意识,所有民族关系发展理论的总结都是徒劳的,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企图摧毁中国的民族团结。比如,阿古柏分裂新疆、两次英国侵略西藏战争、保卫台湾的中法战争。我国政权建立后,一些域外势力不断挑战我国民族团结,以扰乱和破坏我国民族团结,扼制我国的正常崛起。我国960万km2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努力维护视如生命线的民族团结政策,让中华民族的命运都统一在民族团结的伟业上,并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民族举措,牢牢扭住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不松手。

(二)加快民族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团结的核心问题是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6]我国建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要增强团结,就要努力去解决民族团结发展的疑难问题。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局部发展涵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关系着中国的全局发展。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消除差距是解决民族间经济不协调的重中之重,市场竞争机制是拉大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巨大鸿沟,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改革。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大多是面向沿线少数民族地区,意在为他们探寻经济增长之道,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关心中国发展,成为中国建设的支持者和受益者。民族地区要大步发展,不能缺少他们衷心拥护和自觉行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党和政府一直在不屑努力。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7]历史的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下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是正确的,这种自治方式是符合中国的发展国情和实际情况,我国为了消除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我国党和政府坚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民族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为少数民族发展制定了长久的大政方针,要坚持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为民族地区享有的优化条件和特殊照顾。我国民族团结的气氛总体是向好的,但是在新时代也要看到新特征,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下的国家民族团结工作一定要抓牢顶层设计,政策要协调到位,工作要有条不紊地部署,必须用中国道路解决民族问题。

(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是加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期目标和根本任务。”[8]民族是一个国家经过历史长期发展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风俗、社会环境等具有共同的心理意识,意识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历经历史演变构造而出,经过民族的塑造和遗传而进行传承的。它属于民族意识的范畴领域。但是我们更要加强文化认同、心理认同、知识认同等多种维度的认同。虽然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差异,但是我们强调的共同体并不是消除差异,趋于同化,而是要保留差异并打造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民族团结思想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国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大环境,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关系中国56个民族每一位成员的发展与进步,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可能从容建设我们更美的的家园。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民族发展状况具有独特性,民族众多,我国多民族和平共处是我国发展各项事业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习近平立足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铸,着眼于当今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新特点,意在寻找更加强大的促进民族地区长足发展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切实真正地让民族团结之花长盛长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平发展。

(二)民族团结思想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保证。聚是一团火,任何事物汇聚一起可以凝聚成强大力量,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建设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祖国、历史、民族的正确意识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的各种行为,促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四个认同”的价值导向,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正确认识差异的同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包容,明确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三)民族团结思想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升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加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