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体悟解读生死

2018-04-09 06:17赵瑜佳
考试周刊 2017年104期
关键词:解读诵读体悟

摘要:《我与地坛》是现当代作家史铁生具有代表性的哲思抒情散文。散文教学,如何让学生从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中体会文字背后的思考与情感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第一和第二部分,通过地坛这一载体,作者完成了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关键词:诵读;解读;体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明确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认识“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

2.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揣摩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1. 明确地坛和母亲在“我”走出困境、重塑自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 揣摩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体悟法、小组合作法、角色代入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著,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明确:史铁生,“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写作着的灵魂”,今天,我们通过地坛,通过文字,来认识一下文字背后的灵魂。

二、 整体感知

1.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来说明。

明确:身体残疾、被社会抛弃、失魂落魄、逃避。

2. 找出文中写地坛的文字段落并熟读,思考:地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废弃、古旧、荒芜但并不衰败。

3. 作者在地坛中做了什么?

明确:思考。

三、 文本研习

地坛到底是怎样的?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思考?下面我们深入研究一些重点段落,通过诵读体悟来解决这些问题

1. 老师朗读第三段中“四百多年里……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请大家思考:“我”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时间: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曾经的光芒和浮华都会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流逝而淡退。但与没有生命力的檐头、门壁、高墙和玉砌雕栏相比,有生命力的老柏树和野草荒藤却凭借旺盛的生命力活得自在坦荡。

看到了自己:残废了双腿、失魂落魄的“我”与这“废弃”“荒芜”“冷落”的古园相怜相惜。“我”从地坛的衰退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此时的自己也如被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一样衰弱。但仔细观察,地坛中还是有生命力存在的。尽管环境很恶劣,但老柏树和野草却长得越来越好。“我”也从地坛中看到了生命。正是这样一个和“我”有着相似的命运,同时又让我看到一丝希望的地坛,在“我”最失魂落魄的时候接纳了我。

2. 请大家自由朗读“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园子荒芜但不衰败”,请你思考一下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作者的感受如何?

明确:这一段所选取的景物都是细小的,如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它们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活动着,生生不息,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我”感受到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请你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小昆虫的描写进行鉴赏。(让分析的同学在感悟之后读一读,然后带着感情自己读,最后挑一组同学起来读一读)

3. 作者在文中说,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句话中的“有些东西”指的是什么?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明确:宠辱不惊的生命态度;时间流逝,物质消失,精神站立;自然永恒,生命永恒。

同学们还可以再找找,“有些东西”指的是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一群高歌的雨燕,孩子的脚印,暴风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最博大(落日)与最纤细(雨燕),最古老(古柏)与最年轻(孩子的脚印),最沉静与最轻盈,都在地坛上留下自己的身影,这些都见证了生命是多么丰富。

四、 深度解读

1. 在与地坛朝夕相处的时间里,我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生与死的问题,活的问题。

2.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认识的?(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地坛让“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人也不例外。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每个人都会死,应豁达地接受苦难,接受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怎么活的问题,从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解读。

五、 拓展延伸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史铁生《我与地坛》

根据这段文字,联系今天的感悟,用文字写下你的思考,留下你自己踌躇的脚印。

六、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体悟”法,采用老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体悟之后再读等方式。诵读学生很投入,可是对文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体悟到。学生很难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我要求学生从第5、7节的描写中寻找答案,费了不少时间。从这一过程中,我体会到,朗读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读才能出感情;但光靠读是不够的。第一部分最难的就是如何理解作者笔下带有其生命感悟的景物描写,这方面需要引领、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

作者简介:赵瑜佳,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洛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解读诵读体悟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