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讨会暨辽宁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四届博导论坛综述

2018-04-11 05:19杨怡莹,薛忠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特色

为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由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主办,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大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讨会暨辽宁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四届博导论坛于2017年12月10日在辽宁沈阳东北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辽宁省其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与教师,共100余人。与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卓有新意的观点。现综述如下。

一、从三个维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晓娟教授认为,应从三个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从中国现实的维度。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维度。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三,从未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维度。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对于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挑战,需要在理论探索与创新的发展中着力加以解决,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深刻理解“四个伟大”中伟大斗争的重要作用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成全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所以必须深刻理解伟大斗争的重要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中应运而生。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使得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中产生壮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脚步坚定而执着。

第二,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手段。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同构建和谐家园。在实践意义上,当前我们正通过伟大斗争逐步实现中国梦。

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玉珂教授认为,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习总书记曾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等。这着实表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突出人民群众的崇高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把捍卫人民利益、紧密联系群众放在伟大斗争的重要位置。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目前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品质生活、绿色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四、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成芳教授认为,应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目前社会上有人认为意识形态不是科学的,是虚假的意识等,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形态是软实力,意识形态是形态化、体系化、理论化的人的意识,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既不能认为意识形态是虚假的东西,也不能认为意识形态是完全科学的,我们主张以科学的思想指导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作为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生活的理论武器,通过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解决矛盾。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

第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深入进行学理分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加强思想上层建筑建设。历史上西方世界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如输入经济产品、传教士传教布道等,不仅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威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煽动。为了使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必须加强思想上层建筑建设。首先应充满自信。当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忧患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发展充满自信。其次应培养实干精神,有所作为。大学教师不仅要讲好理论知识,更要勇于承担思想传播的任务,传播正能量,及时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解决人民思想存在的困惑,适度地投放价值目标。再者要注意实效,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理论上让普通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人民不仅要学习理论,更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五、十九大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五大里程碑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薛忠义教授认为,十九大是自中国共产党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凝聚党心、开启新时代的大会,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五大里程碑。

第一,确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坚强的、有魄力的、卓越的领导集体。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客观的需要,以及全国人民的期待与愿望。

第二,党的指导思想又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世界社会主义浪潮,奔腾涌飞500年,2017年的金秋10月,又站在历史新起点,时间再次开始。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工作的坐标。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诞生70年。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年。二是从三个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核心内容。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定位。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第三,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体制。最核心地体现在国家监察委员会和把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写入党章,具有深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第四,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党之路。中国共产党将青春永在、青春永驻、青春永存。

第五,中国开始迈进了世界大国与强国之列。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应发挥负责任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一是有所作为,二是大国担当,三是中国外交要历史性地实现中国角色、中国贡献与中国利益的三位一体。

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是应用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鹏颖教授认为,更值得探讨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应用,学习是一种态度,应用是一种实践。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应该做到:

第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成新型的理论支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制造、理论方法和理论觉悟。

第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两种存在形态:一是八个明确,从理论形态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从实践形态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体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把这两种形态变成自觉的思维习惯、自觉的行为方式和自觉的话语体系。

第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根本的价值选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提高理论学习能力、政治领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能力等。

(撰稿 大连海事大学 杨怡莹 薛忠义)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