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一)

2018-04-11 10:11刘进闫晓敏李兰香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带一路

刘进 闫晓敏 李兰香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与沿线各国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日益重要作用。基于這一背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课题组对两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长期从事和管理高等教育工作的教授——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艾莉丝·本戴维-哈德(Iris BenDavid Hadar)和阿富汗高等教育部学术事务部副部长班伯瑞·穆罕默德·奥斯曼(Babury M.Osman)进行了访谈。经过对访谈内容的提炼,了解到: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与我国曾建立大学联盟作为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哈德教授在访谈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阿富汗由于战乱,高等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中国曾给予该国相应资助,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下,阿富汗对两国共同参与高等教育领域的建设持支持态度。文章基于两位教授的访谈内容,总结相关经验,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①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1]。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增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民心相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先后经历了学习苏联、学习东亚、学习欧美的多次转向,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情况知之甚少(除俄罗斯、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2016年,首届“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于中国海南召开;2017年,“一带一路”学生流动与教育国际化研讨会再次于海南召开。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大大加深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互通与交流。在会议举办过程中,“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先后多次对与会多国的著名高等教育学者进行深度访谈,以求通过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地窥见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从中也对各国学界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度、观感、期待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旨在整理、传达相关访谈成果,此为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对以色列和阿富汗两国的访谈成果。

一、以色列

(一)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以色列被称为“创业国家”,并因其优质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广受赞誉。一方面,以色列的高等教育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并促使以色列在复杂的中东地区得以立足。无论是专家学者的人均论文被引、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数量,还是高科技创业公司,以色列均拥有很大的优势,并获得了十分高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在过去10年里,主要依赖于其学术水平和高科技产业的以色列经济,也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具体而言,从高等教育的规模来看,以色列有超过50%的适龄人口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目前,该国高等教育机构共计65所——7所研究型大学、1所开放大学、36所学院(包括21所公立学校和15所私立学校)、21所高校教师培训学院。以色列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大约为31万——本科生238500名,硕士研究生59500名,博士研究生10800名,攻读其他文凭的学生1400名。其中,国际学生在该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的比例较低,仅为2.8%。其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占3.1%,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占4.2%,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占4.9%。但随着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及各国高等教育政策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学在以色列成立了相关的合作院校。

从文化和发展环境来看,以色列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且该国人口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种重视教育的文化起源于3000多年前高度重视教育和学习的犹太文化。由于以色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需要那些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才,尤其是从事科学工程的人才。2012年,以色列的受教育程度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体中位列第二(在加拿大之后,与日本并列),该国25~64岁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46%,远超OECD成员体的平均值(32%)。2014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9%,适龄人口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更是上升至66.7%。由此可见,以色列拥有深厚的教育文化背景及良好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在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榜(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中,以色列有5所大学位列榜单。根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世界排名前150位的大学中,以色列有4所,且其中3所也进入了《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THE),成为世界排名前200的大学。此外,以色列理工大学(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中,是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之一。

(二)中以高等教育间交流与合作

2012-2013学年,以色列推行促进东亚国际学术合作的相关策略,开始实施与中国、印度发展学术关系的计划,并希望以此加强以色列的国际学术地位。至今,以色列与上述国家间的学术合作不断开展并深化。2013-2014学年,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约450名学生及博士后研究员进入以色列的相关院校。该项目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开展。

1.成立联合研究基金

在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rael Science Foundation,ISF)和中国相关的基金会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在第1个合作周期内,物理、化学、农业领域共提交了89份联合研究方案,其中有12项获得批准资助。在第2个周期内,生命科学、医学领域共提交62份联合研究方案,目前正处于资助项目审核与选择阶段。

2.资助中印博士后研究员

以色列每年为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杰出博士后研究员提供为期3年的奖学金项目。在2012-2013学年及2013-2014学年,有约170名中印博士后被招聘至以色列的各类研究型大学,并从事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2014-2015学年,又增加了约100名博士后研究员参与该项目。

3.鼓励中印学生赴以色列就学

以色列的公立高等教育学院每年招收100名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优秀学生,并向这些学生颁发奖学金。截至目前,以色列各大学已有7个招生专业获得批准,分别为工程、化学、考古、中东研究、伊斯兰研究、国际工商管理、沙漠研究专业。

4.开设专门的课程项目

以色列相关高等教育机构为那些从中印赴以色列学习夏季课程的优秀学生设置了专门的课程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参与学生所获学位的承认,鼓励他们参加以色列学位课程的学习。截至目前,以色列已开设包括沙漠研究、希伯来语基础、数学、工程、空间研究、创业、工商管理、农业、信息安全等在内的10门课程供中印留学生学习,并为优秀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学金。该课程项目于2013年夏季首次开课,当年共计有180名中印学生参加。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该课程的招收学生人数还将不断增加。

近年来,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新时代也促使以色列逐渐向东方学习,并开展教育合作。

第一,交流会议与学习机会的参与。作为促进中以学术合作活动的重要机构之一,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Israel,CHE)派出8名知名高校代表于2013年11月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一些国际会议,旨在吸引中国学生赴以色列深造。除参加会议外,CHE代表还参观了中国的知名高校。同时,以色列每年选派约100名以色列学生赴中国学习,以增进两国间的学术交流。中国的农业,尤其是培育技术受到以色列学生的热捧;而中国的农业研究也需要以色列的优势领域,如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科学技术、沙漠和环境研究。

第二,合作机构的建立。中以高等院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中国开设了首个以色列高等学术机构——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uangdong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TIIT)②。该项目由中国商人兼慈善家李嘉诚资助,他名下的基金会捐赠了1.3亿美元资助GTIIT成立,这也成为中国对以色列高等教育的最大捐赠之一。GTIIT由工程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这3个学院组成,并于2016-2017学年招收了首批学生。该校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化学、数学、物理、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生物和生物化学工程等。到2025年,GTIIT预计将招收5000名学生入学,其中,本科生4000名,研究生1000名。除此之外,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大学与中国的吉林大学也签署了一项建立中以创新创业联合中心的协议;特拉维夫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一所投资3亿美元的联合科研与教育中心;海法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就建立中以国家科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签署相关协议。

除上述两方面的举措之外,中以教育部于2015年共同签署了一项声明,提出要建立以色列-中国“7+7”研究型大学联盟。该联盟将寻求促进两国研究型大学间的学术研究与合作。根据该声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所中国大学与巴伊兰大学、本古里安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魏兹曼科学研究院这7所以色列高校结成了高校联盟,以谋求更深入的合作与发展。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以高等教育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这对国家的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受众多样性和政策公平性的关系问题;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

國际化仅拥有国际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国内外不同的文化进行有效整合[2]。这需要鼓励国内和国际学生持续互动,相互尊重,共同行动。因此,获得这种整合的一种方法是创造学习环境,促进和重视文化多样性,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观点,并且维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平性。

对于国际化影响,政策是先导。各国教育政策的一体化是要让国际学生获得 “新”的全球文化吗?还是仅将不同的文化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若是前者(获得“新”的全球文化),我们是否应同时教育国际学生和当地学生吗?若是后者(融合),我们需要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需要教育学生什么知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何在?

上述问题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加强与中国高等教育相关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进行解答。以色列政府鼓励与中国在诸多领域开展合作,并建立了一个由教授管理的特别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将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色列经济部前部长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也将中以之间的合作称为“最高战略目标”,并称“数百家以色列公司将尽快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二、阿富汗

(一)阿富汗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阿富汗高等教育的起源与欧洲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自1919年阿曼诺拉汗(Amanullah)国王时期开始,欧洲派遣了一批留学生赴阿富汗进行学习。1932年,喀布尔大学建立,并成为阿富汗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1963年,楠格哈尔大学在贾拉拉巴德建立。

20世纪后期,阿富汗的高等教育发展较好。早在1978年前,阿富汗的高等教育已被誉为中东地区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其最著名的喀布尔大学、喀布尔理工大学、楠格哈尔大学吸引了许多来自亚洲和中东其他地区的学生,且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多从事科研工作,以参与到社会服务和国家建设当中,他们在教育、工程、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1990年,阿富汗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共有14600名学生,其中约1万名学生在喀布尔大学就读,女性比例约占60%。

1978年,阿富汗政变引发该国的高等教育政治化,导致其高等教育一度面临衰落局面。在此期间,由于迫害、监禁、暴力、恐吓,超过一半的教职员工失业。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职员工、机构领导人、学术自由捍卫者等纷纷选择出国就业。同样,在塔利班③时期,妇女被排除在教师职业之外,不允许在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担任教师或进行学习,这对妇女的教育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影响。由于饱受战争之乱及广泛的政治干预,阿富汗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都被破坏。阿富汗教师也少有研究、进修培训的机会,甚至难有机会接触教材。因此,许多高等教育的教师士气低落。

2001年,阿富汗新的民主政府面临的局面是:高等教育系统只有不到5%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不到34%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仅有69%的教师拥有学士学位。高等教育体系的领导地位被严重摧毁,高校学生总人数在这一年降至7881人[3];教职员工和学生常年被骚扰,甚至有时被逮捕,他们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少40%的大学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抑郁症或焦虑症;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课程已经过时,实验室沦为废墟,也基本没有研究项目。2001年后的阿富汗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阿富汗教育部的首要任务是修复损害。为此,2009 年,阿富汗高等教育部(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MOHE)推出了阿富汗首个全国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规划(2010-2014年)》(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ning(2010-2014))。

根据阿富汗《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规划(2010- 2014)》,将从2008年的54600名学生增长至2014年的11.5万人。在此期间,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了一定的教师招聘制度,制定了质量保障和认证计划,引入了新的教职工晋升规则,对剽窃、性骚扰、教职员工和学生义务做出相关规定。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系统课程都被重新修订。此外,MOHE将硕士点从原先的3个增加至68个,并建立了3个博士点;2016年,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发展至36个,共有学生20万名左右;首批社区学院也于2015年成立,另有3所计划成立;教育部还致力于鼓励发展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私立高等教育。截至2016年,阿富汗公立高等学校数量为36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127所,公共机构的学生人数202757人,私立院校的学生164622人。公共教育机构中的女学生百分比为22.39%,私立院校的女学生百分比为22.77%。公共院校的项目数量为227人,私营院校的项目数量为433人。大学适龄学生的入学率为14.4%,公共机构的博士课程数量为3门,公立院校研究生(硕士)课程数量为35门,私立院校研究生(硕士)课程数量为33门。这也表明了阿富汗私立高等教育的蓬勃的发展之势。

(二)中阿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当前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对阿富汗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留学教育的发展。随着区域化的发展,阿富汗大力加强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合作。阿富汗学生逐渐开始前往中国留学,了解并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制度。

其二,中阿合作办学机构的建立。开展“跨国教育”成为日益流行的获得国际经验和培训的方法,即通过攻读与外国大学合作举办的当地教育机构来获得相应的外国学位。

在阿富汗,学生们学习外语以对其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他们重点学习法语、英语、德语、汉语、俄语等国际通用语言,而且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高度全球化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快速发展,要求通过为学生和教员提供国际化的课程、研究和服务,使教育部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全球优秀的毕业生上。这将需要对高等教育的总体方针进行一些改革,以扩大区域和国际高校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高等教育联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会。中阿两国高等教育领域可以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和文化问题等许多区域的共同问题上加强合作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以一种多维的方式,即以能力建设、联合研究作为重要目标,以教师与学生交流作为主要途径,以培育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动力来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共同发展。在阿富汗,通过高等教育质量框架,在诸多方面为积极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如承认留学人员在该地区高等教育的资格,采取教育行动反对激进主义等。

中国在战后阿富汗的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中国对阿富汗高等教育的支持主要包括,建立孔子学院,设立喀布尔大学中文系,为阿富汗青年提供100多项奖学金,并参与喀布尔大学宿舍建设。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阿富汗高等教育发展

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高等教育质量、教育的相关性和负担能力是主要的挑战。高等教育为解决人类和社会问题提供了知识和创新的基础,因此,应该意识到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阿富汗高等教育部认为,正如世界银行(2002年)所强调的那样,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任何国家都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因此,MOHE在质量改进方面的主要关注点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在完善课程、培养人才、落实质量保证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阿富汗现在正在实施《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规划(2016-2020年)》。它建立在《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规划(2010-2014年)》(NHESP)之上。2016-2020年,NHESP的4个主要目标:一是继续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水平,使之达到国际标准,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二是提升管理,特别关注女性和来自发生冲突和政治服务不足地区的人;三是扩大和改善现有机构的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规模,以满足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以及教学、人员编制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四是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提高制度自主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阿富汗期待与所有友好国家一道,共同努力,以落实该国的高等教育战略,促进阿富汗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阿富汗和中国在未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个问题,正如上文所说,中国正在支持阿富汗的高等教育,并就扩大合作及改善合作方式进行一些新的拓展。“一带一路”倡议能以务实和客观为基础促进这项互惠互利的合作。

阿富汗学者、智库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当今阿富汗的整体态势、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仔细研究,以制定全面的教育政策。根据这一政策的纲要,他们需要制定一个务实的行动计划,使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职员对教育目标和采取的步骤有清楚的了解。

“一帶一路”倡议中不仅需要在高等教育方面明确愿景和目标,还要注意面临的挑战,在提供知识和创新基础来解决这些挑战的基础上,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对此,阿富汗也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高等教育方案,以更好地符合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

注释:

①本研究系2017年“一带一路”学生流动与教育国际化研讨会(海南·昌江)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②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由以色列理工学院与广东省汕头大学合作举办,是中国第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

③塔利班是指发源于阿富汗坎大哈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

参考文献:

[1]中国网络电视台.习近平: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EB/OL].http://tv.people.com.cn/n/2014/1111/c141029-26006275.html,2017-12-01.

[2]汉斯·德维特,胡维佳,王俊烽.国际化概念的再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3(12):15-16.

[3]弗雷德·海沃德, 班伯瑞·穆罕默德·奥斯曼.阿富汗高等教育重建与改革中的艰辛[J].国际高等教育,2015(4):151-152.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带一路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