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运河记忆

2018-04-11 04:56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通州大运河运河

刘佳璇

“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

公元1302年“龙抬头”这天,元代诗人贡奎乘舟从河北到达通州,一路的大运河风光让他心情舒畅,于是写下了这首《二月二达通州》。如今,这首诗就刻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的一块浮雕上。

如果說长城代表了中华文化坚毅沉稳的一面,那么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则代表了中华文化包容开放的一面。沿着这条世界最长的人工水道,无数舟船、物产和人员“万里南来”,为京畿大地带来了更多的灵气与活力。

2017年2月和6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保护好大运河、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历史上,大运河北段的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与三地运河沿岸城市的兴盛关系密切。同时,运河水系也是京津冀三地沟通的动脉血管。运河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加快了人口流动速度,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融合。运河沿线相似的生活情态,构筑了京畿大地共同的乡愁。

观察京津冀运河沿线地区的历史和风俗,更能体会到“地相接,人相亲”的深意。如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开发运河文脉这座富矿,将为三地协同发展搭建深度交融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作为全国首个将大运河文化带写进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北京目前已经列出了任务清单,运河沿岸修文物、挖内涵、治环境等行动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也有望在不久后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任务清单里提到,要加紧推进北运河京津冀三地通航工程。根据计划,北运河的全线通航将在2020年前实现。

京津冀运河的复航,主要目的并非货物运输,而是通过运河的水道疏浚、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让沿岸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景观,并将活化人文资源,打造一条集生态休闲和人文体验于一体的运河观光廊道。

人们期待着,在更好的协调和联动机制下,京津冀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资源能够真正“串珠成链”。

事实上,当前的大运河已告别了漕运时代,而正处在文化时代。如何将存续于生活场景中的运河记忆保存下来,深入挖掘和传播京津冀运河的文化内涵,是保护与传承大运河文化的一项重要课题。

正如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张谨所言,“当大家能在生活中使用运河、受益于运河,记忆自然就复活了。”或于步道感受水清岸绿,或乘游船赏京畿古迹,人们期许着这样一种被运河水所滋养着的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通州大运河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