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的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2018-04-11 02:03彭冀晔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放获取科研成果网络环境

彭冀晔

摘要:文章从时代的发展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网络的进步与技术支持的革新、交流的困难与开放获取的需要等方面对新形势下“开放获取”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意义和可行性,分别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途径,最后着重从宣传、技术、版权、制度4个层面提出了该组织管理体制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科研成果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2.002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8)02-0005-04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 of mode of thinking, the progress of the network and innovation of technical support,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and the demand for open acces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oncept of “open acces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academic librarie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discusse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open acces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academic librarie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from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and finally proposed the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from aspects of publicity, technology, copyright and system.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libraries; open acces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存储与获取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的存储逐渐从实体馆藏过渡到虚拟馆藏占主导,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的获取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在新形势与新要求下,催生了一种新的馆藏资源组织管理方式,即开放获取(open access)[1]。开放获取理念扩展了科研

信息传播范围,消除了网络时代学术资源的获取障碍。要想促进开放获取模式的稳定发展,就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提供支持。

1 新形势下的新理念——“开放获取”概述

开放获取指的是在信息化时代,由于网络的发展所带动起来的一种学术资源和信息共享的理念和出版机制。时代的发展,网络的革新,以及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和订阅模式的局限等因素构成了开放获取思想理念和出版机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背景原因。

1.1 时代的发展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20世纪以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催生了解构主义、虚无主义、存在主义、无主体等多元化的思想,展开了人类思维自由与多元论的思想图景。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要求的是所有用户都具有同等的阅读、浏览以及下载权限,并且并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一出版与共享机制便是这一时代思想具体化与制度化的一个体现。

1.2 网络的进步与技术支持的革新

从局域网、广域网,再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的存储与获取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在局域网和广域网时代,各个高校的馆藏资源相对孤立,尽管有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获取方式,但学术成果的获取和交流依然相对困难。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流通和传递变得相当广泛,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文献资源的搜索更为高级与精确,节省了读者相当大部分的时间。

1.3 交流的困难与开放获取的需要

隨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加速增加,对于网络电子资源与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据2013年1月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了3.8个百分点[2]。并且随着我国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不断攀升,这个群体对于高校图书馆学术成果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为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资源的“开放获取”提供了现实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的价格普遍上涨与高校图书馆购买馆藏资源紧张的经费之间产生了更为尖锐的矛盾,使得高校图书馆转而寻求一种更为方便实惠的资源获取与共享体制。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全球科研活动的新变化,丰富了科研信息获取渠道,也削弱了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知识服务中的作用。面对信息时代科研用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只有引入开放获取理念,依托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构建开放的科研交流体系,才能维护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知识服务中的枢纽地位。

2.1 开放获取对高校图书馆科研知识服务的影响

开放获取概念的提出,让科研人员能够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共同进入超大容量的数字化科研信息可视化系统,实现全球科研活动的分布式协作。在开放获取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组织与共享成为科研人员交流与知识形成的主要方式[3]。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海量学术信息与科研成果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与利用,也可以借助高端信息技术对固有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为科研人员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开放获取改变了科研信息的交流模式,也要求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高效信息整合与精细分类,为科研人员提供自由开放的信息服务,促进科研知识服务模式转型,为高校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

2.2 建设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意义

开放获取运动带来了全新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也是网络环境下促进科研成果传播的有效途径。由于思想意识、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部分机构或个人对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持反对态度,这也是导致我国开放获取政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高校图书馆建立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从法律、经济层面制定开放获取政策,能够提高用户对开放获取的认知,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到开放获取运动中,促进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与共享。高校图书馆建设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学术科研信息的开放获取,借助政策的引导性、监督性与强制性,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出版,实现对科研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进而促进科研学术信息的全民共享。

3 网络环境下建设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积累的实践经验[3]。国外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发展少不了政府层面的支持,即要求政府部门结合科研机构与科研活动需求,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开放获取运动的开展保驾护航。自2002年至今,我国在开放获取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部门虽然没有制定法律层面的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但是对不同机构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给予了鼓励与支持,对开放获取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为开放获取政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放获取运动涉及多个部门与机构,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体系建设,应该保障系统性与连续性,在不断加强认识中增强实践能力[4]。

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路径

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不仅要从法律、经济等宏观角度进行科学定位,也需要根据科研服务方式、资源管理、信息传播等制定微观政策。笔者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以下2个层面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路径,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共享。

一方面,虽然我国开放获取运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学术科研信息的总体开放程度依然偏低。这不仅与科研人员缺乏开放获取意识有关,也与国家缺乏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法规有关[5]。因此,政府部门首先应该从立法角度制定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对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涉及的资金、隐私保护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并加大对学术资源开放获取的资金投入,保持对开放获取组织管理实践的持续关注。为解决科研成果开放获取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采用减免税费、鼓励企业投资等方式,促进开放获取产业的发展,将国家开放获取政策变为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为高校图书馆等机构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以国家宏观政策为依据,结合图书馆的服务性质、职能与用户需求来制定,体现不同政策的特点与差异,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同时体现不同政策的特色,以提高科研知识服务水平。⑴科研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权限进行规定,明确提供科研知识服务的内容,如增值服务政策、版权咨询政策等。制定科研知识服务评价政策,对图书馆科研成果使用情况、科研知识服务效果等进行评估,进而为高校图书馆科研知识库的建设提供指导。⑵资源管理方面。虽然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是开放获取的,但是依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管理,这就需要构建科研信息管理政策。明确科研成果管理模式、科研知识库建设目标、人员配置等,安排专人对知识库进行管理维护。制定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政策,设置统一的开放获取数据格式,制定统一的数据传递、存储标准,明确数据库质量控制措施与目标,维持科研知识库的有序运作。⑶传播服务方面。对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形式、时间等进行明确规定,明确不同学科信息的获取期限[6]。处理好科研成果传播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科研信息资源所涉及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科研成果版权保护政策,保护作者、出版者的合法权益。⑷激励政策方面。采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等方式,鼓励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等将科研成果存储于科研知识库中[7]。

5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的实施策略

面对日益丰富的网络环境,以及日益增加的用户需求,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的组织管理体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就开放获取平台的主体——广大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者而言,需要加大对于开放获取理念与制度的宣传力度,促進其思想认知,并加快版权支持,开发增值服务;而就科研成果与文献资源而言,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实现资源整合,以及加深制度改革,建设整合平台。

5.1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思想认知

尽管“开放获取”的观念已经逐渐得到传播,我国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也在积极地加入到建设“开放获取”资源库的队伍当中,但是不管是横向地与欧美国家相比较,还是纵向地与自身的发展轨迹相比较,其进程和程度都是相对较低的。因为“开放获取”的实现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相关机构大力建设,更加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支持与配合。而事实上由于体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科研工作者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学术成果纳入到这个体系之中。这就需要对于“开放获取”的思想观念进行大力的宣传,尤其是在科研工作者中,使他们形成“开放获取”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开放获取”对于学术研究、学科交流等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与助益,以及对于整个学科甚至科研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影响。

5.2 加强技术研究,实现资源整合

实现高效图书馆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不仅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支持,还需要相对先进和完善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在线科研成果资源的整合与发展。一方面,在数据平台的搭建与学术资源融合、筛选的过程中,需要数据库、数据指引库、查新检索、归档归类以及处理大数据等技术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系统的维护与学术资源的准入资格筛选上也需要计算机技术最为有力的支撑。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开放存取的技术研究,实现开放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整合,建立数字归档仓库。

5.3 加快版权支持,开发增值服务

版权问题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开放获取”制度和数据平台所具有的顾虑很大一方面也是来源于此。因此,加紧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开放获取”平台在资源管理与版权认证方面的行为,对于促进平台建设与融合更为广泛的科研成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6]。另一方面,开发有利于科研工作者的增值服务,如提供下载浏览量的统计数据、相关学科研究最新成果等,使其能够支持“开放获取”平台,对促进“开放获取”平台的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4 加深制度改革,建设整合平台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管理体制主要是以独立的、单一的管理体制为主,馆藏资源经过筛选购买入库,并进行归类存储,用户的查新检索也相对简单,往往是到图书馆借阅实体馆藏。而互联网的发展与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开放获取”平台的建立使得这种单一的资源获取模式受到了冲击。由于“开放获取”平台的存在,如开放仓储(OA repositories)、OA期刊、个人机构网站、Blog(博客)、WIKI(维基)、BBS(电子公告牌系统)等,用户不需要再到图书馆借阅实体馆藏,或者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来浏览与查找文献资源,只需要登入“开放获取”平台便可以免费下载。这种变革使得高校图书馆不得不抛弃文献资源借阅管理制度这种传统单一的的管理模式,而建立起立体化、整合化的文献资源借阅与管理制度。

6 小结

互联网时代学术科研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开放获取的产生,是适应网络时代多样化信息获取需求的结果。而开放获取组织管理体制能够为开放获取运动提供支持,可以促进科研信息的广泛传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高校图书馆作为科研知识服务的媒介机构,在开放获取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以系统性、整体性、学术性以及标准化为指导,并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对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得到有深度、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入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加大宣傳力度、加强技术研究、加快版权支持以及加深制度改革,推动我国科研成果的开放交流与信息共享,并积极融入到全球开放获取运动的洪流中。

参考文献

[1] 苑世芬.基于国外实践的高校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政策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6(1):57-61.

[2] 郭进京,彭乃珠,张梦霞,等.2014年国际开放获取实践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9):119-126.

[3] 徐树新.开放存取政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4] 何莉娜,郑建程.典型开放获取期刊运营模式对比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0):144-148.

[5] 刘细文,熊瑞.国外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政策特点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9):5-9,18.

[6] 苑世芬.国家科技报告制度与高校开放获取政策的整合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5(24):32-36,81.

(收稿日期:2017-10-23)

(修回日期:2017-11-03;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科研成果网络环境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探究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