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学报》发展状况述论

2018-04-12 08:16昕,刘媛,丁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北亚学报栏目

姜 昕,刘 媛,丁 勇

(大连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大连 116622)

《大连大学学报》其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大连师专学报》,1991年1月更名为《大连大学报》。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大连大学学报》转为高等学校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其属性为高校教育类综合性期刊,1999年1月开始正式出版发行。

《大连大学学报》自2010年以来开始设立“东北亚研究”“大连研究”等特色栏目。尤其是“东北亚研究”栏目自创办以来,因能紧跟学术前沿和抓住热点问题,推出了一批在该研究领域堪称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论文,在长期办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学科优势,所刊文章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大连大学学报》多年来有50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大连大学学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历任校领导、主编、编辑前辈、专家、学者、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需要学报同仁继续努力,促进学报更好地发展。本文从以下四点进行阐述,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谅解,也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1 充分发挥办刊宗旨、为教学、科研服务

大连大学学报在历任校领导、主编、编辑前辈、专家、学者、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作为现任学报编辑更应该努力工作、使学报发展得越来越好。

《大连大学学报》遵循的办刊原则是:增强学术标准意识,全力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增强学术责任意识,全力为学报的真正发展自觉遵守岗位职责;增强学术服务意识,全力提高我校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其宗旨是:为本校教师干部及学生的人才培养服务,为本地区社会发展服务。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各学科优良的学术环境和氛围,促进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为编辑方针,以开展大连至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面向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注重办刊的经济效益。

本文以大连部分高校主办的部分学报所刊载的论文为例,以2017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源,观察大连高校学报刊载本校师生论文情况,弄清《大连大学学报》所刊本校师生论文情况在大连地区是否具有普遍性。(本文采样论文来源于知网数据库,统计工作由本文作者整理、计算)。

2017年,在13种大连高校学报中(大连地区所有高校主办的杂志并不止这13种,本文仅仅是列举了这13种),本校师生发表的论文数占论文总数40%以上的有10种。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连地区大多数高校主办的杂志还是以本校科研机构、教学单位为依托,主要刊载本校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的科研论文。本校学报如果是核心期刊的,刊发的本校师生的文章更多一些。每家学报都是以论文的学术水平、写作水平为重要标准来取舍、衡量哪些文章适合刊发。总体上讲,本校学报更关注本校的科研动态,对本校师生的学术水平和他们现阶段研究方向和科研进展情况更加了解一些,本校师生的文章所占比重较大。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从统计中也可以看出《大连海事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海事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三家学报刊发本校师生论文的比例并不高。

表1 2017年大连部分高校学报刊载本校师生论文情况

2 建立公平审稿机制、积极扩展校外稿源

建立公平审稿机制,以论文学术质量的高低作为能否刊发的标准,让那些校外优秀稿件能够获得公平发表机会。如果高校学报仅把目光固定在本校,不利于高校学报自身健康发展,也容易使本校师生产生错觉——只要把文章送到自家学报就一定能发表,这也给编辑工作带来难处。

大连大学学报刊发的校外作者撰写的论文大多是立意新颖、论点鲜明、数据可靠、学术质量高的论文。这些论文中有约稿而得的专家稿,如,首都师范大学汪龙麟教授、河南师范大学苏全有教授、苏州科技大学祝曙光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刘明翰教授、陈月清教授;有的论文是国家级、部级基金项目的成果,如,闽南师范大学贾燕子老师的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部分成果;有的是作者针对东北亚研究栏目专投过来的论文,比如,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王智迪、魏畅的论文。

对于众多投稿论文大连大学学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论文质量为重要标准,所刊发的校外作者文章中不乏上乘之作,有些文章竟然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笔者统计了《大连大学学报》2015年—2017年所刊发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情况,情况如下:《大连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刊发了商务印书馆孙昉编辑撰写的《论〈清史稿〉对孝钦太后传记的处理》,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大连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刊发了大连理工大学高小弘老师撰写的《“类像”时代中女性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大连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刊发了大连交通大学牟海晶老师和辽宁大学王晶老师合写的《林芙美子的中国东北情缘》,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2期全文转载。这些高水平的文章,为大连大学学报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说明大连大学学报审稿是有一定水平的,大连大学学报的审稿机制是公平的,好的文章在《大连大学学报》一定能够被刊发。

3 打破学科界限、设立特色栏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兴交叉学科也不断出现。如物理学和化学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学学和化学物理学,量子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综合产生了量子信息处理。对某一问题,作者既可以从这个学科的角度去研究,也可以从另外的学科角度去研究。这也促使学报在编排栏目时不能按照传统的栏目来组稿。很多高校学报根据这一现象,相应地调整了栏目——按照某一专题来设栏。按专题来设栏的好处是能够使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得到全方位的阐述,对科学文化研究是极大地推动,对读者来说能够很全面地了解某一问题,对学报来说也增加了筛选论文的范围。

某学报2018年第1期设置了《语言观察》栏目和《法学前沿· 自贸区法治专题研究》栏目。《语言观察》栏目里的论文不但有法学领域内关于法律语言学研究的论文,关于日语词汇研究论文,还有研究语言传播交流方面的论文。把法律语言学的论文归到《语言观察》栏目是因为法律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不仅涉及到语言学、还涉及到语言学在法庭中的应用以及法律与语言关系的本质等。《法学前沿·自贸区法治专题研究》栏目里的论文是以我国自贸区为研究目标,分别从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的角度来研究,这一栏目的设立对系统研究我国自贸区具有深远意义。

《大连大学学报》的《东北亚研究》栏目,也是按照东北亚这一专题来设栏的[1]。东北亚这一大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等文章都是被《东北亚研究》栏目所包含在内的。《东北亚研究》栏目从大的地理位置的范围内,跨学科、多角度研究东北亚。2017年第5期和2018年第1期发表了两篇翻译日文史料的文章,填补了研究“关东州”(大连)地理研究的史料空白,也找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对我国地理资源开展非法调查的证据。日文资料中详细记录了金州西北至北方岛屿(蚂蚁岛、鹿岛、范家砣子、长岛等岛屿)和大黑山的地质情况,从侧面印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领土及资源的觊觎。这两篇文章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学术价值。如果按内容来划分的话可以把这两篇文章归入地质学研究栏目,如果从东北亚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地区开展非法调查、觊觎中国东北资源的铁证,把它划入东北亚研究栏目更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2014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组织的评优活动中,“东北亚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4年8月,成功召开了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日本史学会、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大连大学共同主办的“甲午战争以来的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中国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日报、大连日报、日本学刊等多家媒体报导,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5年编辑部承办了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会长扩大会议。2016年《大连大学学报》被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辽宁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东北亚研究”栏目被评为“辽宁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4 增强编辑主体意识、促进学报发展

期刊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学报编辑必须确立主体意识,将其作为自己编辑活动的指导思想。学报编辑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具备学术敏感度,及时捕捉到学术研究的热点,积极组稿、精心策划,才能推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2]。在审稿过程中,一篇文章是否能够被采用也主要取决于编辑的主体意识。编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来判断文章是优秀还是平庸[2],这就要求编辑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擅长的知识领域。编辑的工作具有巨大的职业压力,只有把压力变为动力、不断地学习、增强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编辑工作。在具体的编辑文章过程中,也要增强编辑主体意识,遇到疑难问题要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家、跟作者沟通,力求编辑的文章没有文字、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常识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错误;力求编辑的文章观点正确、论证合理、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还要按照国家的规定统一有关用法,如量和单位的规范、科技名称的选择、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简化字、繁体字的使用、标点符号用法等;对稿件中使用的资料,如统计的数字、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公式、图片等都要一一查对;力求所编发的文章能够被权威数据库或被其他著作、论文所引用。在校对过程中,也有万分仔细,注意排版人员在排版过程中新出现的错误和作者校对后又修改的地方以及在编辑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错误。比如,要注意中英文目录中容易出现的论文题目、作者名字、页码等错误;要注意文章中页眉、文章编号、基金项目、注释、图表、表格错误;要注意作者修改了但没有标注修改位置,这种情况要与作者核实;要注意作者模糊的说辞,很可能在某次邮件通信中作者就更换了第二作者。总之,编辑工作需要编辑万分仔细,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

《大连大学学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历任校领导、主编、编辑前辈、专家、学者、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需要学报同仁继续努力,充分发挥办刊宗旨、为教学、科研服务,建立公平审稿机制、积极扩展校外稿源,打破学科界限、设立特色栏目,发挥编辑主体意识、促进学报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东北亚学报栏目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