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要点

2018-04-12 09:20李华安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2期

李华安

摘 要 柑橘大实蝇俗称柑蛆,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柑橘果实有极强的破坏性,其传播面积较大,严重影响柑橘果实的食用,已经成为柑橘生产上的第一大虫害。我国的柑橘大实蝇灾害主要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疫情较为严重,给果农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因此对柑橘大实蝇进行防治成为一项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事情,不仅可以减少柑橘大实蝇对柑橘的为害,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果农的收入。基于此,从柑橘大实蝇防治的意义入手,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旨在从源头以及传播过程等方面减少柑橘大实蝇对于柑橘种植业的影响,促进柑橘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关键词 柑橘大实蝇;检验检疫;成虫诱杀;病果处理

中图分类号:S436.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02

重庆地区是柑橘大实蝇灾害的高发区,且重庆市地形特征、海拔差较大,气温差也较大,湿度适宜该虫的生长发育。柑橘的种植品种较多,种植也比较分散,导致柑橘大实蝇的传播易交叉变异,因此对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治难度和压力均较大。1)要从源头控制,控制传染源,防止大面积破坏,2)要分类处置和管理不同的柑橘品种,防止交叉传染,3)要加强科学管理,规范果园管理和病果、虫果的处理,落实各项防治政策,循序渐进防范柑橘大实蝇灾害的发生,使果园经济发展逐年改善。

1 柑橘大实蝇防治的意义

1.1 减少大实蝇对柑橘的影响

柑橘大实蝇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种对柑橘类作物影响较大的虫害,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柑橘种植地区,如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在柑橘大实蝇的为害对象中,受害最深的为橙类,同时也对柚子、橘子有较大危害。该虫在4—5月成虫后即进入交配期,7—9月是成虫产卵和虫卵孵化的集中时期,对柑橘果实的危害也最大。成虫将卵产于果实腰部和脐部,幼虫在孵化后可直接在果实内部穿食其瓤瓣,逐渐蛀坏、掏空柑橘果实,柑橘果实在未完全成熟之前就在外观上呈现出黄色或黄中带红的现象,甚至严重腐烂,使果实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并于10月进入受害果实脱落的高峰期。可以说,这对于柑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柑橘大实蝇的防治对于保护柑橘果实有着重要意义。

1.2 保证果农收入

柑橘大实蝇一旦发生,其为害的面积较大,且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对柑橘大实蝇进行防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果实腐烂脱落现象,保证果实的产量,不给果农带来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尽管柑橘大实蝇是一种无毒生物,对人畜也没有什么危害,但其对于柑橘果实的危害却不容小觑,一旦果实受害,品质将大大下降,进而影响柑橘果实的产量,减少果农的收入。此外,对柑橘大实蝇提前防治,实行源头控制可以减少后期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投入,尽管减少的成本不多,但对于我国广大的柑橘种植地区而言减少的成本投入却是数以亿计,这无疑可以大大增加果农的收入。总之,柑橘大实蝇防治不仅可以保证柑橘果实的产量,还能减少柑橘果实的养护成本,可以尽最大可能地保证果农的收入。

2 柑橘大实蝇防治的技术

2.1 加强果园管理和检疫

柑橘大实蝇对柑橘果实的为害,主要是会造成果实落果,很多果农一开始并不会往虫害方面想,而是认为果树出现了问题。而且柑橘大实蝇一般发生在果实的内部,许多果农对这种危害没有足够的认知,因此在虫害发生的开始,往往没有及时有效地采取手段制止。另外,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从事农业和种植业的人员以农民自主种植为主,其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相对较低,缺乏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对于果园的管理比较粗放,主要靠积累的种植经验,对于病虫害的预防意识较低[1]。

劳动力资源逐年减少也是果树种植和养护过程中的一项大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事果树种植,而柑橘大实蝇的受害果实往往仅仅是在果实表面有孔状的破损,如果不仔细查看很难发现。在果园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冬季和春季的翻土灭蛹环节,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疏松土壤、加强土壤保温保湿的作用,还有利于灭掉土层里的虫蛹。我国柑橘大实蝇灾害的发生已经有一段时间,因此许多部门都采取了必要的防御措施,还设立了一些检验检疫检查站,但由于许多果农没有充分认识到柑橘大实蝇的危害,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在检疫方面花钱,导致许多果实并没有经过合格的检验,从而导致已受害的病果流通到其他区域,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在柑橘果实的运输和交易环节,一定要加强果实检疫,控制虫源,有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防止虫果流入,严格检疫把关,控制传播范围。

2.2 诱杀成虫

对于柑橘大实蝇成虫的诱杀,可以从药剂诱杀、点喷诱杀、挂瓶诱杀三个方面入手。1)药剂诱杀指的是采用专业研制的防治柑橘大实蝇的药物诱杀剂对其诱杀,这种方法可以起到高效诱杀的效果,作用时间也较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人员压力。2)点喷防治主要针对之前柑橘大实蝇灾害较重地区的果园,在果园及果园周边实行喷药诱杀,使用方法是将一份0.1%的食诱剂与两份清水充分混合摇匀,每隔5~8 m选取一个喷药点进行药剂喷洒,由于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地点一般选取在果树枝叶茂密结果较多的背阴面,因此要特别注意喷洒叶片。对于不同的柑橘类作物,每隔7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4~6次为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药剂一定要现配现用,在喷洒时要均匀不能流淌,喷洒时间应在9:00后和16:00后,注意观察喷洒时的天气状况,以晴天或雨过天晴后为宜。3)挂瓶诱杀主要适用于灾害较轻的果园,诱杀剂用红糖、醋、90%敌百虫晶体和水按一定比例配比而成,在瓶子中下部开口,装入约100 mL溶液悬挂在果树中部背阴面,每3~5株树挂1个,每7 d左右更换一次[2]。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溶液都是现配现用,以免发生催化反应,糖醋液中的红糖不能用白糖代替,且红糖的浓度越高,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就越好。另外,在兑好药剂后一定要注意妥善保管,防止误服,一旦误服要及时送医,在果园内也要设置警示牌,提醒行人注意。

2.3 处理好受害果实

柑橘果实一旦受害,一颗果实中就藏有许多幼虫,因此一定要注意及时捡拾和处理已经受害的虫果,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来年的害虫基数,起到源头控制的作用,减轻第二年的虫害压力。在柑橘果实受害发生落果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捡果,加强巡视和检查,防止遗漏落果中的幼虫钻入地下过冬,拣拾的落果不能随意丢弃到果园外面,要定期集中處理。对于受害虫果可以采取传统的开水煮沸、深层掩埋的方法,即将待处理的受害虫果倒入专门挖掘的处理池,用开水煮沸,或者撒上生石灰、敌百虫等药物喷雾,放入较深层的土壤进行掩埋。这种方法对于虫果的处理成本较高,而且对于人力和时间的消耗也较大,如果处理过程中不够完善,易造成新的传染源,长期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土地也有一定的危害,会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壤结块[3]。因此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现在普遍采用塑料袋药剂闷杀的方法,可将大大节省处理的成本,降低人力物力投入。放入药剂对塑料袋密封后,只需等待几日幼虫即会死亡,这样可以省力地完成虫果处理,处理后的虫果还能当作肥料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断绝虫源的作用,还使得废物循环利用,实现绿色健康的农业生产目标。

3 结语

柑橘大实蝇灾害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果农和农业科学家在长期不断对抗柑橘大实蝇灾害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在传统的防治方法上不断创新科学的防治方法,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得我国对于幼虫和成虫的防范和处理也有独到之处。此外,虽然生物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但它这种利用昆虫不孕技术培育成虫的方法应是未来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引进和发展着。柑橘大实蝇灾害尽管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根治,但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一定会得到控制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梁伟杰,李境.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探[J].农技服务,2017,34(8):73.

[2] 陈玉娥,史玉玲,汪琴,等.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17(4):30,9.

[3] 陈玉,高永萍,杨斌,等.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5,31(10):52-5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