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4-12 16:45李旖婷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2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诚信

李旖婷

摘 要: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经济、就业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不够信念坚定以及社会不良风气与教育偏差的影响。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教育、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引导学生自律等都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积极探索,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一直被作为中华民族自身的行为规范和立德之本。诚信即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和“信”都表现为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面对利益,如何坚守诚信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基本准则之一,也备受提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力,因此,大学生的诚信关乎我国的未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表现

(一)学习上的诚信缺失

考试作弊的情况不时出现。虽然各大高校都对考试作弊采取零容忍,处罚力度空前,凡有作弊上传学信网终身跟随,并加大了诚信考试的宣传,在考前让所有学生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但还有一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学术剽窃频频出现。一些大学生在课程论文、实践报告、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中,为了省时间、省精力,不去带着问题思考,不主动查阅资料文献,不做调查研究,仅仅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将别人的研究成果直接据为己有,更有甚者直接把别人文章更换题目作为自己的成果,试图取得高分。

(二)生活上的诚信缺失

有些大学生为人处事不够真诚,通过各种编造的理由欺骗父母和老师以及同学朋友,信用意识非常淡漠。

(三)经济上的诚信缺失

个别大学生为了取得贫困补助,不惜编造家庭情况,出具虚假的贫困证明,以博取老师和同学的同情。部分学生拖欠助学贷款,在毕业后不及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变更手机号码,使得催贷困难重重。还有极个别大学生恶意透支信用卡、拖欠费用,各种网贷、裸贷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都与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极不相称。

(四)就业中的诚信缺失

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压力非常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为了有更多的机会争取到“好工作”,部分大学生在简历上造假:未担任过任何职务的普通学生变成了学生会主席或者学生干部;成绩单也随意改动,挂科学生也可以成为年年拿奖学金的学霸;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也可以成为经验丰富的实习生。此外,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又面试到了更理想的单位,而任意违约。

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企业偷税漏税、拖欠赖账等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诚信都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尚未完全进入社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在受到不良风气的侵害时,由于经验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反而受到不诚信行为的伤害,在遇到类似事件时不再诚信。

(二)教育偏差的影响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应试教育过度注重学生的分数,学校教育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德育和美育一直都是辅助,或被忽略。再加上高校缺乏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以至于针对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没有什么惩罚措施。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5后”,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大部分的希望寄托在家里唯一的孩子身上,他们首先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将来能否进入名校,找到好的工作等。其次他们关心的是子女的身体,是否健康等,对孩子的思想和心理较为忽略,或者认为无关紧要。这也使得一部分家长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只关心子女吃穿,却很少关注子女的思想品德。更有一些家长,他们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子女耳濡目染之后,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合理的,这些家长反而对孩子的诚信起到了反作用。

(三)学生自身原因

诚信缺失行为的出现,与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自身责任意识不强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对专业兴趣不大,又受到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等利益的吸引,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利益不讲究诚信,考试作弊、虚假简历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家庭教育

每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出生之后最先受到的教育,也是其耳濡目染、置身其中最长时间受到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品质的塑造等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诚信观念的形成、诚信行为的确立、诚信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通过多年的培养逐步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教育。

加强家庭教育,首先要改变家庭观念,改变只注重孩子成绩的观念,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让他们树立诚实善良的品德。同时,父母也要言传身教,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改善学校教育

高校要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要改善教育教学的方式、改善教学的环境,不再把分数看成考查学生的唯一标准。高校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诚信制度,将各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因素考虑进去,增加学生诚信缺失的成本,让学生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杜绝学生诚信缺失的可能性。同时,教师要从正面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營造诚信氛围,引发学生从根本上思考诚信的意义,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所有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大学生也不例外。想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首先需要优化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只有当社会信用体系完善,违法违规的成本提高,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榜样和行业标杆,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才能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

(四)引导学生自律

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环境的优化,都是从外部来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大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首先,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其次,要让学生改掉身上不利于诚信的行为,确保行为上的诚信。再次,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水平,让他们分辨不诚信的行为,并自觉进行抵制。高校要不断拓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式,树立诚信的榜样,更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激励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做诚实的人、做诚信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l0.

[2]张广磊.高校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J].前沿,2012,(10).

[3]朱建军,张超,吴晋.面向学生群体的高校诚信教育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6).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诚信教育诚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我国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