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首位度” 建设“大都匀”
——都匀市2017年改革发展十大亮点

2018-04-13 01:02刘锐袁绍阳
当代贵州 2018年9期
关键词:都匀市都匀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刘锐 袁绍阳

2017年,都匀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3%;减少贫困人口2659户969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9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成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现。

2017年,都匀市紧紧围绕建成小康社会、建成都市两个目标,以招商引资年和产业发展年为契机,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城市建设大会战、产业发展突围战,有力地推动了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砥砺奋进谋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

2017年,都匀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1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23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同比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亿元,同比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160元和11260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旅游总收入219.18亿元,同比增长34.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1.39亿元,同比增长23.7%。

都匀毛尖引领“黔茶出山”,毛尖茶品牌价值达211.49亿元。

2017年,都匀市茶叶种植面积达37.53万亩,茶叶总产量0.58万吨,综合总产值16.08亿元,都匀毛尖茶品牌价值达211.49亿元。组建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公司,把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投入1.69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用于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拓展都匀毛尖茶海外市场,成为省级外贸进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二届茶人会和第十一届都匀毛尖茶文化节活动,让“都匀毛尖引领黔茶出山”。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成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

2017年,都匀市坚持工业引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商贸活市”战略,以服务现有企业和招引新增企业为两大抓手,大力发展都匀经济开发区、绿茵湖产业园区、墨冲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全年新签约引进24个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增长9.2%。民营经济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14.2%,成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都匀双创服务平台”平稳运营,获得“中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获评2017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3%。

2017年,都匀市编制《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2688”城市路网结构,编制完成14个片区规划和103个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规划。投入78.9亿元推动7个棚户区改造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6228户。出台市民化政策,增加4万城市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3%,被中国社科院评为2017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

农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引进农业项目总投资达19亿元。

2 0 1 7年,都匀市全面推进“553311”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3亿元,增长6.5%;粮食种植面积37.1万亩,粮食总产量10.13万吨。建成特色种植基地69个,养殖基地125个;蔬菜种植面积29.53万亩次,保供蔬菜基地质量和效益位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6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入驻企业71家,专业合作社79个,从业人员10.08万人,完成投资14.1亿元,实现总产值29.5亿元,销售收入26.7亿元。农业招商成效喜人,引进4个总投资达19亿元的农业项目,都匀农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近万人。

2017年,都匀市出列贫困村15个,占省下达任务的100%;减少贫困人口2659户9696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24.43%,贫困发生率降至7.99%。召开5次产业扶贫项目现场观摩会,投入34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6个;投入4600万元用于46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特惠贷”发放2.85亿元;投资1.1亿元实施113个“组组通”项目长277.7公里;投资1.9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个,解决和完善2.0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改”“三改”1949户;完成易地移民搬迁1280户5316人;实施“四重医疗保障”救助报销补偿2255万元,惠及贫困群众4.4万人(次);投入城乡养老保险398万元,受益贫困群众3.26万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加快推进都匀变“都市”步伐。

2017年,都匀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两纵三横”的路网格局。开展城市道路、国省道改扩建、客运场站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共计79个长396.3公里,组组通公路项目87个长221.5公里,启动通村公路4.5米拓宽至5.0至6.5米以上公路建设项目11个,共计86.5公里。深化出租车改革,积极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示范市、贵州省公交优先示范市创建县(市)。

固本强基抓党建,在黔南率先开展“三有三带”村级后备干部培育。

2017年,都匀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为基础,每年定期开展“党性体检”。同时,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率先在黔南州创新培养储备50名年龄40周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人心,能带出和谐”的“三有三带”村级后备干部,配套出台《都匀市“三有三带”村(社区)青年人才(后备干部)管理使用办法(试行)》,为优化村级干部队伍走出一条新路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文明都匀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都匀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为目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通过省级预评估,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5%,医疗废物、危险固体废物处理率100%;民生质量显著提高,新增就业2.44万人,同比增长5%;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申报成功2015-2017年度全省文明单位10个、先进单位7个,全省文明乡(镇)1个、先进乡(镇) 2个,全省文明村2个、先进村11个,全省文明家庭2户,被省文明办列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考评对象。

2017年,都匀市森林覆盖率达62.03%,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图为都匀市青云湖森林公园。(都匀市委宣传部供图)

坚守生态底线,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

2017年,都匀市坚持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主要手段,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创建体系,由北向南蜿蜒穿城而过的剑江河逐渐形成独特的“一江两城”和“十里剑江”美丽景观。都匀市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森林覆盖率达62.03%,成为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标杆城市。到2020年,都匀市将基本形成以“一江带两城”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建成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为黔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试范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都匀市都匀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都匀市草坪杂草种类调查与分析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