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镇建设:动因、要素与定位

2018-04-14 15:56于业芹
荆楚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镇智慧特色

于业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智慧小镇处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节点上,是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特色小镇物理空间与智慧技术网络空间的深度融合,更是现阶段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与新路径。智慧小镇建设是特色小镇和智慧治理两大社会热点交融、汇合的结果。一方面,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小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政策叠加催生的新型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智慧治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新动力与新主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于城市治理的精明增长模式成为时代新宠。智慧小镇是在传统特色小镇基础上,并在政策催化、要素驱动、战略指导下统筹整合小镇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小镇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打造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智慧社区、智慧文化等多维智慧经济为发展目标的智慧发展新空间与新载体。

一、智慧小镇建设的多维动因

智慧小镇构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中央顶层设计规划下,城镇化内部发展需求与信息化外部网络空间融合发展的产物。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本和研究文献,发现智慧小镇建设包括多重政策契机催化、技术创新扩散驱动与多方主体推动三大动因。

(一)顶层设计催生智慧小镇建设的政策契机

智慧小镇是多维政策契机叠加下,多重政策目标集聚的空间载体。近年来,为智慧小镇构想的形成所提供的政策机遇,集中体现为新型城镇化战略、信息化与大数据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大政策契机。从国家层面来看,为支撑智慧小镇有序、规范建设,国务院、各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战略指示与发展规划。

第一,新型城镇化战略。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智慧城市”与“特色小镇”两种城镇空间形态具有发展价值,强调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手段和途径,以及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1)“智慧城市”发展战略。2014年,发改委与工信部等八部委共同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正式纳入国家建设体系。2015年,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起整体评价指标体系。(2)“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强调以智能化建设驱动城镇发展,成为今后特色小镇培育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2016年,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充满魅力、产城融合的小城镇。随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打造出1 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可见新型城镇战略下,“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相关规划的出台都是催生智慧小镇的重要契机。

第二,信息化与大数据发展战略。一系列信息化与大数据发展政策文件为智慧小镇建设筑起高效推进的技术支撑。2013年,国务院出台《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挥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规模示范价值,形成物联网产业体。2013年,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示要引导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指出要完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要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慧小镇是小镇新视域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2012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首次提出。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制度环境与法律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016年,国务院再次公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高效率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创新国家建设。

(二)技术创新、扩散提供智慧小镇建设的“智慧”支撑

政策契机为智慧小镇建设营造了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但智慧小镇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操作层面。智慧小镇是对智慧城市的延伸,力求在小镇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新技术与小镇发展的深度契合。技术创新扩散提供的“智慧”支撑与小镇内在发展需求的契合性有四大功效[2-3]。第一,产业智能化。特色小镇强调以“产城融合”为发展导向,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而产业的“特、精、强”需要借助大数据等高新科技衍生新的产业价值链,创新技术成为智慧小镇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杠杆支撑。第二,管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借助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管理应用平台,优化、升级政务服务系统,使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第三,城市建设智能化。移动通信技术、宽带中国的广泛覆盖和应用,要素间无障碍联通为智慧城市提供网络、设备等必备硬件基础设施,并促进智慧小镇的形成和发展[4-5]。第四,生活智能化。智慧小镇通过智能项目实现智能生活,通过创新技术扩散,以智能交通、智能运输、智能供水、智能购物等智能项目打造信息化小镇社区生活子系统,全面提升小镇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总之,智慧小镇得以建设是以技术创新扩散为“智能”支撑的,信息技术、云端智能使小镇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可能。智能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价值也将是不可估量的。

(三)多维主体推动智慧小镇建设的共容共享

智慧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拥有政策契机和智慧技术支撑外,多维智慧主体要素的推动是将小镇建设由契机、构想、愿景转化为现实可能的关键所在。特色小镇作为一个利益共容的微创空间,政府、社会企业家、小镇市民都是推进智慧小镇共建共享的主体动力。政府是智慧小镇推进的主导者,智慧小镇的建设需要领导者具有前瞻性的视野。小镇政府能够识别智慧小镇建设的积极价值,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资源保障、投放政策优惠,营造良好的小镇建设环境[6]。同时,在简政放权、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镇政府行政主导的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释放市场在智慧小镇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小镇空间更具活力、更加宽松的投资开发环境。社会企业是智慧小镇建设的具体执行者,智慧小镇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各类企业经济主体的积极参与。企业的利益导向性使其能够第一时间探视到这个资源汇聚、设施齐全、机遇无限的智慧小镇所具有的发展前景,特别是ICT类企业,包括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的介入,使得小镇网络的空白市场和企业的技术植入融合相得益彰。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是智慧小镇建设的催化剂,智慧小镇中众多的经营性项目如果引入民间资本,能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公益投资压力。同时,资本资金是连接实体空间与现实空间双向互建的中介,资本在小镇空间的集聚进一步表明了技术的风向标[7]。

二、智慧小镇建设的核心要素

智慧小镇是特色小镇的实现路径,是对智慧城市的浓缩与超越。特色小镇定位为“种子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的孵化器[8],而孵化器的形成则是智慧小镇倾力打造的结果。智慧小镇是一个循环经济信息系统,设施是小镇迈入智慧门槛的坚实基础;技术是推动特色小镇与智慧治理跨界融合的关键所在;治理是整合小镇“碎片化”管理的核心要素;服务则是小镇“智生活、惠民生”的最终导向。

(一)“智能设施”是智慧小镇建设的坚实基础

智能化基础设施是智慧小镇运行的基础。智慧小镇通过对传统设施进行改造,增加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等的投入,为小镇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动力。现代化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拉近社会主体间的距离,促使政企联动、市民参与互动,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9]。智慧小镇建设所需的智能设施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基础平台和标准数据库三类。智慧小镇是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有机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将城市物理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及商业基础设施联结,推动城市功能子系统间协调运作[10],包括小镇信息网络宽带的互联互通、智能传感器的传输反馈、全域城镇监控系统、物联网现代物流体系的健全等。小镇公共基础平台是对特色小镇集聚的产业、资源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的信息处理平台,包括集研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智慧产业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互联互通、并联审批、权力监管、智能政务”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激活智慧小镇数据开放共享、支持小镇建设创新驱动的数据开放平台。标准化数据库是打破小镇有限空间内信息孤岛、跨越数字鸿沟的举措,可在小镇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全镇的标准化基础数据库[11],并制定数据标准,保障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标准化。

(二)“智能技术”是智慧小镇建设的关键支撑

肇始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就是凭借大规模高新产业集聚打响特色小镇建设的第一枪,包括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迥异于传统经济的现代化信息企业,表明智能技术是打造集“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所不可或缺的基因。“互联网+”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是智慧小镇建设最核心的三大技术支撑。首先,大数据提供特色小镇经济转型的新思路。对内,“互联网+”等大数据应用催生智慧产业,在小镇场域中将产业、旅游、文化、社区等孤立要素联结成有机整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镇内部生态圈。对外,特色小镇与大数据的跨界融合是小镇向外延伸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其次,云计算实现高性能资源配置。在大数据形成可观、可测、可控智能化小镇管理与运营机制的基础上,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网络支撑异构设施与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式,能够做到资源按需配置、按量计费、按需索取,实现资源的规模化配置和分工的专业化[12]。最后,物联网打造双向信息获取应用模式。物联网是智慧城市主要的信息化应用载体,涵盖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物联网网络架构,将经过云计算数据中心处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完成物体通信,实现城市运行的高效协同[10]。

(三)“智能治理”是智慧小镇建设的管理核心

智慧治理是对智慧小镇理念的补充,是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统筹整合小镇内设施与资源,优化小镇公共管理、促进小镇商业竞争、回归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特色小镇智能治理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人本化三个层面。首先,信息化治理打破碎片化管理模式。智慧治理是一种技术治理,治理工具的革新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引入新兴信息技术是政府角色智慧化的关键[13]。利用信息技术对小镇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将小镇整合成一个以IT为基础的创新型小镇生态系统,推动碎片化资源的集聚与共享。其次,智能化治理探寻商业化竞争模式。智能治理的目的在于构建包容性、持续性与整合性并存的智慧小镇,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集成的城市空间,通过对技术、市场、产业的集聚,为小镇发展提供竞争激励,突破小镇发展的效益困境,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最后,人本化治理平衡技术决定论。信息化技术与智慧小镇的硬件支撑,体现工具理性逻辑,但技术中心论无法真正解决城镇治理问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共同策力才是智慧治理的根本出发点[14]。智慧小镇治理视角引入本身就是对信息技术决定论的平衡,人性化治理更是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回归,是回应公民诉求、塑造小镇人文情怀的体现。

(四)“智能服务”是智慧小镇建设的最终导向

人是智慧小镇的建设主体,是小镇建设硕果的享受者,智慧小镇的建设不仅要重视资本、技术要素,更需重视人的要素。“智慧”不仅是城镇形态上的繁荣,其本质应当是改进人们的生活状况,营造健康、绿色、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15]。以小镇居民为导向的智能服务从三个层面打造:第一,智能社区。社区功能优化引入智能城镇示范项目,包括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智慧医疗、打破社区“停车难”的智慧停车、改变空巢老人“养老难”的智慧家庭、监控社区隐患的智慧安防等。第二,智慧生活。依“云”而居的小镇居民衣、食、住、行都处于智能覆盖之下,云购物、云支付、云博物馆、云娱乐、云旅游等,使小镇成为一个推窗见月、开门迎香、一杯咖啡、一个创意的科技生活场所[16]。第三,智能生态。智慧小镇是特色小镇的特有形态,是智慧城市的升级与精缩版,不能穿“新鞋”走智慧城市的旧路。特色小镇多以传统人文、建筑等特色元素为依托,以特色旅游为实现路径,重视小镇的生态规划,强调智能化小镇空气检测、实时反馈,小镇产业引进的生态严控等。总之,智能服务就是打破智能技术束之高阁、远离生活的认知,赋予智能机器人文情怀。

三、智慧小镇建设的战略定位

智慧小镇是与传统小镇相区别并与特色小镇建设相辅相成的空间组织结构,是通过对智能技术与数据平台的应用,将小镇打造成技术—经济—制度—空间互动范式的过程。从战略定位视角分析,在城市发展形态层面,智慧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乡发展差距层面,智慧小镇是智慧城乡的关键节点;在发展机遇层面,智慧小镇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双创舞台。

(一)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与智慧化治理政策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小镇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新载体。一方面,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突破口,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合力作用下,特色小镇成为外延式与内涵式发展并存的城镇化发展形态。智慧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载体,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与无缝链接,从而实现对城市的实施控制、精准管理,智慧城镇化势必会产生广阔的应用前景,引领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17]。另一方面,智慧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最新载体的本质体现是其注重民生,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智慧小镇建设是以新型城镇化为战略考量的,自然不能本末倒置仅仅迷恋信息技术,而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智慧民生为切入点,建立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为内容的智慧服务体系,提高小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二)智慧城乡的关键节点

智慧小镇建设通过促进小镇信息发展、清除信息不对称障碍,缩小城乡二元对立的发展差距。特色小镇目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建设中普遍存在小镇经济结构不合理、特色产业不突出、经济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智慧治理则是推动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与特色发展差异化的重要推手,是保持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点。智慧小镇作为跨越城乡发展数字鸿沟,迈向智慧城乡的关键节点,主要通过城乡智慧要素流动和城市空间形态功能互动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城乡智慧要素流动打破小镇信息孤岛状态,把握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发展契机,将优势产业与智慧小镇建设相结合,打造信息化建构下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的小镇生产组织活动的“流动空间”。缩短城乡活动的空间距离,小镇空间联系网络化程度逐渐提高,实现城乡要素节点的互联互通,促使城乡网络结构更加的扁平化与均质化。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形态功能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进程,智慧城乡要素的流动以城市空间形态功能的互动为载体,智慧小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小镇综合运作功能的智能、互联、协同,在城乡数字化推进的基础上,促进城乡间空间形态的不断融合,突破城乡零碎分割的地理界限,转化统一协作的网络空间。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双创舞台

利用创新2.0驱动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是智慧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理念[18]。智慧小镇的建设以智慧城市的成功经验为突破口,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孵化大众创业。一方面,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有利于小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智慧技术不仅是智慧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检验特色小镇“智慧度”的重要尺度。智慧小镇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创新驱动,促进小镇建设与技术创新有效对接,新一代创新技术驱动小镇传统产业改造与重组,重构产业架构,打造出新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与价值链。另一方面,产业创新孵化大众创业。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化平台,使小镇成为与外界不断进行要素与信息流动的网络空间,要素集聚为小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施与资源保障。通过构建创业创新的新平台,不仅大企业本身实现创业驱动,更为中小微企业互动主体提供创业创新的空间与机遇。

智慧小镇既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政策叠加背景下,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开发中的一种智慧治理,也是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启发,整合小镇信息资源,搭建小镇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小镇经济社会智能化的过程。智慧小镇作为一种新事物,是在国家顶层设计催生的政策契机、技术创新扩散提供的智慧支撑以及政府、企业、民间资本等多维主体共容利益的驱动下产生的。同时,智慧小镇的建设需要具备四大核心要素,“智慧设施”奠定小镇智慧化基础;“智能技术”提供小镇建设关键支撑;“智能治理”保障小镇精细化管理;“智能服务”坚定小镇建设导向。此外,智慧小镇的建设还肩负着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智慧城乡关键节点与创新驱动发展双创舞台的重要使命。认清智慧小镇的内涵、动因、要素与定位是建设好智慧小镇的基础性工作,智慧小镇最终需要与特色小镇战略深度融合,识别小镇“特色”,打造差异化定位、特色突出的情景化“智慧小镇”。

参考文献:

[1] 谭冉.智慧化建设特色小镇[J].经济,2017(Z1):75-77.

[2] 熊枫.云计算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4):120-125.

[3] 韩兆柱,马文娟.“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探析[J].电子政务,2016(6):89-96.

[4] 楚晓丽.基于“互联网+”打造农业共享智慧小镇的探索与研究——以广东省热带农场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4):82-84.

[5] 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53-60.

[6]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7] 王治东,张琳.技术·空间·资本·人——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探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38(3):99-104.

[8] 徐梦周,王祖强.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培育策略——基于梦想小镇的案例探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5):33-38.

[9] Siuryte A, Davidaviciene V. An Analysis of Key Factor in Developing A Smart City[J]. Business in 21 Century, 2016, 8(2): 251-262.

[10] 陈山枝.关于我国推进智慧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转型的视角[J].电信科学,2011,27(11):1-5.

[11] 宋夕洋.智慧化特色小镇建设方案[J].建筑电气,2017,36(6):44-47.

[12] 党安荣,许剑,佟彪,等.智慧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测绘科学,2014,39(8):28-32.

[13] Coe A, Paquet G, Roy J. E-government and Smart Community- A Social Learning Challenge[J].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001, 19(1):80-93.

[14] 李昊,王鹏.新型智慧城市七大发展原则探讨[J].规划师,2017,33(5):5-13.

[15] Boulos M N K. Creating Self-aware and Smart Healthy Cities[C]. Invited Plenary Keynote Address Followed by sub-Plenary Round Table at: WHO 2014 International Healthy Cities Conference, Athen, Greece, 2014.

[16] 武志军.云栖小镇:打造智慧云生态[J].中国品牌,2017(8):42-45.

[17] 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0-24.

[18] 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十三五”我国智慧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6(3):2-11.

猜你喜欢
小镇智慧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