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概述研究

2018-04-14 20:54刘梦雪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

◎ 刘梦雪

一、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现实意义

移动数字图书馆依托资源、技术优势,深入分析移动图书馆读者需求,使物理的图书馆、用户的实验室、旅行途中以及用户的虚拟社区都将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场所,使传统的台式机、笔访本电脑、平板电脑、IPAD、掌上电脑、高清晰度电视和手机等一切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置或设备都将是图书馆的服务载体和渠道,用户在利用图书馆时将备感方便、快捷、无任何障碍。

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将为人类实现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这一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理想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移动阅读的概念与其特点

(一)移动阅读的概念

移动阅读,是指使用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进行阅读的行为,是数字阅读行为的一种,阅读内容数字化和阅读方式数字化是移动阅读的基本特征,但有别于普通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方式主要是通过更为便携的移动设备,所以,移动、即使是移动阅读有别于数字阅读的基本特征。

显示,在数字阅读设备使用方面,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 MP4等移动设备使用已远超PC,移动阅读时代已然来临。

(二)移动阅读的特点有七条

1.移动设备信息存储量大,获取方便移动阅读设备信息存储,主要以闪存和网络存储为主,当前设备闪存多在16GB及以上,远大于光盘等介质:而网络存储,如iColud,MicrosoftOneDrivec、百度云盘、360云盘等各种网盘,存储空间更是达到TB级。

2.阅读信息内容广泛,与数字阅读一样,移动阅读的内容类型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新闻资讯、文学小说、报纸杂专,专业电子图书、学术资源数据库等,读者还经常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3.阅读注重信息订制、推送、交互。如今,微信几乎或为智能手机的必备App,它除了提供信息交互外,用户常常通过关注公众号的方式阅读推送来的各种信息 "今日头条"更是以信息分发的方式给读者推送新闻资讯:"推特"同祥作为用户经常使用的App在提供用户交流的情况下,实现信息交流和阅读。

4.阅读设备质量轻、便于携带。这是移动阅读超越传统数字阅读的一个杀手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一般都只有几百克,与纸质书的重量相当,但体积明显小于后者。而且,这些设备通常有满足阅读时间所需的电池容量,具备无线联网功能,不仅如此,移动阅读设备还继承了Pc和笔记本的优点,又比纸质书质量轻、体积小,更便于携带。

5.模仿纸质书。现在电子阅读设备的体积和重量基本上与纸书刊相近,而传统阅读习惯中的图画、批注、置书签、翻页等动作,有些电子书产品也支持,如超星的超Pad,汉王电子书、亚马逊Kindle等,但在使用中,电子书不具备纸质书的立体感,部分人群会育些不习惯。

6.浅阅读。深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抽象的文字符号,随着读者的思考领悟出文字表达出的思想,是一种掌习型的阅读行为而碎片化的阅读符合娱乐性、功利性阅读的特征,阅读文字不需要思考,寻求的是实用性与感官刺激,是一静浅阅读。

7.碎片式阅读 移动阅读不受场所的限制,用户在24h内随时都可以获取信慧,但每次阅读的内容。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从而导致阅读信息内容迈向碎片化,思维趋向碎片化,思想碎片

三、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优势

移动数字图书馆依托集成的海量信息资源与云服务共享体系,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资源搜索与获取、自助借阅管理和信息服务定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具有十分突出技术优势。

(1)具备对已有图书馆应用系统的高度集成

(2)拥有功能强大的一站式搜索引擎。

(3)集成了丰富多样的海量信息资源。

(4)先进高效的运服务共享架构。

(5)实现公告信息发布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

四、移动图书馆的工作原理

(一)用户注册

用户首次使用移动图馆平台需要先注册,在waP网站上提交个人验证信息。图书馆审核身份后,系统向注册手机发送一条绑定了用户身份信息的URL地址短信。甩户点击收到的URL地址,就可以进入移动数字图书馆,检索、浏览各种资源。

第一次注册成功后,用户再次使用、登录该移动数字图书馆网站,无须认证输入操作,就可实现借阅账号绑定的自动身份认证,直接使用平台。

(二)移动图书馆工作原理

用户通过搜索框完成检索主题词录入,并将请求发送到平台。平台将搜索清求发送到一站式搜索引擎(百链),获得所要的检索结果。搜索引擎将结果原文地址发到平台,平台向资源库发出全文调度请求。资源所在数据库向平台返回所要全文。直接打开阅读或文献传递)。平台将数据库返回的原始页面转换为适合手机等终端阅读操作的页面并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利用移动图书馆提供的平台浏览、阅读、管理获得的文献资源。四、移动阅读服务开通,服务模式、服务内容。

(三)移动阅读服务开通

我国图书馆移动服务起步较晚,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率先推出短信服务,是国内最早的移动图书馆,随后一些图书馆也陆续推出短信服务和WAP服务,2005年后推出移动服务的图书馆明显增多。

四、移动阅读服务开通,服务模式、服务内容

(一)移动阅读服务开通

我国图书馆移动服务起步较晚,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率先推出短信服务,是国内最早的移动图书馆,随后一些图书馆也陆续推出短信服务和WAP服务,2005年后推出移动服务的图书馆明显增多。

(二)推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总结归纳为5种

(1)短信服务方式;(2)彩信等服务方式;(3)网站服务方式;(4)APP 服务模式;(5)微信服务方式。

(三)数字资源内容

随着WAP网站服务模式的普及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使用馆藏查询、学术资源、我的订阅、搜索图书导航、期刊导航、意见反馈、热门搜索、个人中心等服务,尤其是全文阅读资源的增多极大程度推进了移动图书馆发展,依托海量信息资源和云共享服务,读者不仅可以查阅本馆藏书和电子资源,还可一站式获取馆外资源传送服务和信息服务定制。

(四)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电子书资源匮乏;

(2)对IP有限制要求;

(3)手机与计算机界面差异化。

(五)通过对我国图书馆

开展移动服务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移运阅读服务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1)我国图书馆移动服务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服务模式多样化发展;

(3)服务内容的迅速丰富。

结束语:移动数字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不断完善,实现和读者无阻碍的进行电子信息资源的交流和服务,确保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答数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