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特灵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及子宫切除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

2018-04-15 02:44樊宝剑王刚华王金莲尹立立范泽军
当代医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特灵断端内瘤

樊宝剑,王刚华,王金莲,尹立立,范泽军

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宫颈癌居于第二位[1],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关研究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关系密切[2]。很多患者在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行子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后复查仍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预防术后发生子宫颈病变或阴道断端病变是有效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重组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是抗病毒药物,对于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派特灵为中药制剂,主要成分:金银花、苦参、蛇床子、大青叶、鸦胆子、露蜂房等十八味中药,抗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本研究应用中药派特灵与辛复宁对比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诊治的患者58例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或全子宫、次广泛及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术后6个月复查均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有患者宫颈或阴道断端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为未见恶性细胞。排除标准:免疫功能低下,急性生殖泌尿道炎症,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派特灵)30例,对照组(辛复宁)28例,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均向其详细交代病情、治疗必要性和可选择的用药方式,入组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HC2HPV DNA检测是美国马里兰州的分子诊断公司推出的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它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DNA)水平直接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1.2.2 治疗方法 派特灵由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30 ml/瓶;辛复宁由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含80万单位重组人干扰素α-2b。观察组由经培训医务人员进行给药,辛复宁1粒置于后穹窿处或阴道断端,用探针将浸有派特灵的无菌纱布置于后穹窿处或阴道断端,覆盖辛复宁,并与后穹窿或阴道断端充分接触,约4 h后取出纱布。派特灵每天1次,连用3天后停用4天,共6个疗程。对照组于睡前清洁外阴后将1粒辛复宁置于后穹窿或阴道断端,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行HC2HPV DNA检测,<1.0提示转阴,≥1.0提示阳性,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转阴者23例,转阴率为76.7%(23/30),对照组转阴者13例,转阴率为46.4%(13/28),观察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位患者出现发热,给予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消失后继续按原方案治疗,对照组有1位患者初次用药后出现轻微腰腹酸痛,停药后自行消失。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及子宫切除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转阴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肯定,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及时转阴,并不能完全消除宫颈或阴道断端继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有研究[3]通过随访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产次、病情、累及腺体和术后抗炎药对转阴的影响均不显著,而术后性生活是影响转阴的可能性危险因素。若宫颈或阴道断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持续存在,在术后数年内容易进展为宫颈或阴道断端上皮内瘤变[4]甚至宫颈癌。预防术后宫颈或阴道断端上皮内瘤变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做好术后复查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因此对术后仍然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从正常宫颈组织到经过宫颈上皮低度内瘤变、宫颈上皮高度内瘤变,最后进一步发展到宫颈癌。病变越严重,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率越高。随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逐步深入,病毒负荷量增加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病风险是否成正比还不明确。张文璎等[5]的研究显示检测高危型HPV能很好地区分病变宫颈和正常宫颈,而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关系不密切,能否作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杨亮亮等[6]的研究显示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不明显。虽然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病相关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抗病毒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相结合,诱导细胞内2-5A合成酶、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等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7]。多重免疫调节作用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等,促进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防护和免疫自稳功能。辛复宁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更易使干扰素均匀分布在后穹窿或阴道断端,这样可以减少干扰素全身用药带来的副反应,如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派特灵的主要成分:苦参、金银花、大青叶、蛇床子、鸦胆子、露蜂房等十八味中药。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祛腐生新,同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之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郑家润教授以人皮肤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及人表皮癌细胞A431株来代替乳头瘤细胞进行药理实验。研究结论:①细胞毒性作用:派特灵可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瘤体细胞增殖,引起瘤体细胞的坏死、脱落。②剥脱作用:个别药物的剥脱作用,能增强对瘤体细胞的破坏,在破坏细胞的同时,对细胞内生存的人乳头瘤病毒病原体亦起到杀灭和抑制作用。陈锐等[8]探讨派特灵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级的疗效。在派特灵治疗组中,69例(86.3%)CIN转阴,在对照组中有13例(32.5%)CIN转阴。两组治疗CIN的有效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派特灵治疗后,观察组中有55例(78.6%)HPV高危亚型转为阴性,而在对照组中只有14例(38.9%)HPV高危亚型转阴,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为了验证派特灵在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疗效,将派特灵与辛复宁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派特灵在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疗效好于辛复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未见明显副反应,派特灵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及子宫切除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特灵断端内瘤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特灵科技计划到2030年将产品碳排放减半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香港荣膺 “2019 年绿色建筑大奖”
特灵科技荣登道琼斯可持续发展北美指数榜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大隐静脉包裹肌腱断端防止伸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