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气攻关阶段性总结

2018-04-15 07:15王建龙
氮肥与合成气 2018年4期
关键词:造气气炉炉况

王建龙

(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河北石家庄 052165)

2017年,石家庄柏坡正元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坡正元)造气攻关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单台炉产氨历史最好水平,且炉况稳定,产量稳定,实现了14台炉供78机稳定生产,单炉产氨量由49 t上升到目前的55 t,吨氨白煤消耗稳定在1.2 t左右,实现了既定目标。

1 观念转变

柏坡正元造气攻关组采取提高上下行温度、提高蒸汽温度、提高蒸汽压力、增加各系统风机开启度和单炉风挡开启度等方法[1-4],实现了14台造气炉满足78机生产,单炉产氨量达到49 t的目标。取得这一阶段性成绩之后,柏坡正元造气攻关组改变了以前“稳定炉况、稳定操作、稳定生产”这一保守观念(即通常说的“太平炉”),对现在的装备、工艺以及燃料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汇总,认识到在造气炉产氨量和降低消耗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此,柏坡正元造气攻关组先后派人到深州、平原、正定、井陉、金石以及心连心等企业进行学习交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改造设备,实现高产、低耗的目标

董事长提出了“设备管理为本”的理念,笔者认为“本”就是基础,就是根本。如果没有好的设备做基础,高产、低耗的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设备的管理和改造是造气高产低耗的根本所在。柏坡正元在造气炉改造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1) 炉体加高

在大修造气炉时,加高炉体,高度增加约500 mm,提高了有效碳层。

(2) 增大灰斗

减少下灰次数,增加有效生产时间,提高单炉发气量。

(3) 对防流板进行改造

上、下防流板采用δ=25 mm的锰钢板,下防流板原来是铸铁的,现改为锰钢板,并且下防流板宽度由原来的200 mm增加至现在的230~240 mm,大大减少了流生碳的现象,这样就保证了防流板在一个周期内不用修理。

(4) 对入炉蒸汽管道加粗

0#炉由原来的Ф 219 mm管道改为Ф 273 mm管道。

3 稳定工艺指标,严格考核,掌控炉况

柏坡正元造气攻关组按照董事长提出的“工艺指标为天”的管理理念,严肃工艺纪律,严格工艺考核,工艺指标和设备状况相辅相成。

造气攻关组制定了严格的工艺指标:主要指标上行温度为200~230 ℃、下行温度为230~270 ℃,优化指标为240~260 ℃;H/N中循环氢指标为60%~62%。上行温度的稳定有利于大小不均匀的原料煤在炉内有充分的停留时间,逐步加热,碎裂现象减少。改善炉内床层的通透性,有利于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差的原料煤的使用,此种调节原料的选择性更广泛;适当增大下吹制气时间,将气化层控制在炉子底部,同时适当调节炉条机的转速,降低下行带出物以及带出物的热量和残碳,稳定灰渣层,保证灰渣质量,减少返焦,可降低消耗。

针对以上主要指标,造气攻关组对各班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每班炉下温度全部达到优化指标(240~260 ℃),奖励20元;H/N中循环氢指标全部在60%~62%之间,奖励20元;炉上温度超230 ℃一次,罚款10元;炉下温度低于230 ℃一次,罚款10元。正是由于制定了这些可控指标,并实施了严格的考核,才使得炉况稳定,单炉发气量稳中有升。

4 统一操作手法是炉况稳定的基础

在操作手法上也做了进一步调整,加大上吹手轮的开启度,减少上吹时间,延长下吹制气时间,以调整上吹和下吹的热量平衡,保持炉况的稳定。每位主操作工根据炉渣情况对吹风和上吹时间有微调的权限(±2 s),并且每班对各台炉探火2次,以此对炉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进行调节。

5 煤炭供应和设施的日常维护为提高单炉发气量、降低煤耗提供了条件

将入炉煤进行二次过筛,并按照粒度大小均匀配比。要求入炉煤面不超2%,值班长对每班入炉煤至少抽检2次,车间每天抽查1次,保证干煤入炉,以减少造气炉内阻力,提高发气量[5]。

对设施的维护保养是柏坡正元造气每位维修工和操作工的必修课,现场发现跑、冒、滴、漏就马上组织处理,减少了物料的浪费,降低了消耗,同时保持了现场的清洁。

6 结语

造气攻关考验了团队是否配合默契,只有将工作目标和方法都装进每位成员的头脑中,提高整体素质,才会有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成员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培训工作,让每位成员都成为“节能降耗标兵”和“操作能手”,那么这个团队才具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柏坡正元下一步将稳定13~14台炉供80机生产,进一步优化工艺指标,重视灰渣质量,将实现单炉产氨量60 t,吨氨单耗降至1.2 t以下。

参考文献

[1] 郭文龙,王杰.对造气、氨合成工段几项工艺指标控制的认识[J].氮肥技术,2015,36 (4):17- 17.

[2] 杜海燕.合成氨厂造气工序节能降耗[J].煤炭与化工,2010,33(3):74- 75.

[3] 狄重阳.合成氨间歇造气炉工艺技术改进[J].化肥工业,2008,35(6):35- 37.

[4] 谢晓林.造气原料结构调整情况[J].化肥工业,2006,33(5):43- 47.

[5] 韩雪,谭井坤,李钟模.造气型煤技术情况介绍[J].大氮肥,2003,26(1):12- 13.

猜你喜欢
造气气炉炉况
高炉风口灌渣炉况快速恢复实践
红钢3#高炉降料面检修炉况恢复实践
莱钢1#1880m3高炉灌渣后炉况恢复实践
固定床造气循环水系统高污废水的治理
1780m3高炉72小时炉况快速恢复实践
造气炉故障报警器在生产中的应用
积极采用实用技术实现造气节能减排
蒸汽递减装置在造气工序中的应用改进
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改用造气循环水的运行总结
造气炉水夹套出口蒸汽阀阀芯脱落事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