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画院

2018-04-16 02:33
中国画画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画院天津美术

天津画院

天津画院成立于1979年11月13日,是天津市唯一专门从事美术创作、研究、收藏、艺术教育与交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隶属于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艺术家秦征、陈因先后担任天津画院筹建组组长,首任院长为林浦。现任院长贾广健,党组书记张桂元。近四十年来,天津画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的方针政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原则,不断从社会发展和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养料,经过艺术的再创造,献给祖国和人民一幅又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

建院以来,天津画院聚集了一批学养深厚、影响广泛的艺术家。秦征、陈因、孙克纲、张德育、吴燃、黄维中、邓家驹、何家英、赵国经等一大批艺术家的坚守和奉献,孙其峰、王颂馀、溥佐、萧朗、赵松涛、王学仲、穆仲芹、梁崎、王麦秆、王之江、张世范、曹德兆、范曾、杨德树、陈冬至、杜滋龄、霍春阳等一批德高望重前辈名家组成的院外画家队伍的助阵,林浦、白金、王峰、何家英、陈英杰等历届天津画院领导付出的艰辛和智慧,共同为天津画院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92年,天津画院第四届院展在原天津美术展览馆开幕,院长白金在开幕式致辞

2009年,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在院长何家英、党组书记陈英杰等陪同下参观“环渤海·新视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

天津画院始终重视和鼓励美术创作和研究,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形成了“创作以精、治学以严”的局面,坚持继承发展、改进创新,既师古人、师造化,又借鉴西方美术发展成果,大胆探索开拓。尤其是中国画创作,注重继承近代京津画派精髓,追求传统功力,讲究文化意蕴,注重生活气息,关注现实人生,呈现出深厚的传统性、广泛的包容性、鲜明的地域性、淳朴的风土性、风格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形成朴实大方、自然本真、宁静雅致的津派绘画品格和面貌。

天津是见证中国近现代文明的重要城市,有“近代中国看天津”之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北方革命斗争的重要指挥中心、改革开放的前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城市魅力,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津独特的漕运、海运文化以及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多元多样、开放包容的地域风格,使这座城市诞生了李叔同、华世奎、刘奎龄、陈少梅、刘子久、吴玉如等艺术大家。新中国建立以来,很多美术工作者投身美术事业,涌现出张其翼、溥佐、李骆公、梁崎、王颂馀、萧朗、孙其峰、孙克纲、王学仲、赵松涛等大家;改革开放后,张德育、张世范、白庚延、杨德树、陈冬至、杜滋龄、霍春阳、何家英、贾广健、刘泉义等一批名家影响广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国各地陆续建立画院。197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根据当时文化艺术发展需要,着手成立天津画院,并组建天津画院筹备组,秦征、陈因先后担任筹备组组长,张作良、孙克纲、赵泮滨为成员,张希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1985年,重新调整筹备组班子,秦征为负责人,林浦、赵泮滨为成员,郭金标任筹备办公室主任。同年底,画院建立新的班子,秦征、赵泮滨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市政府任命林浦为院长。1986年,天津市委批准画院建立党组,林浦任党组书记、院长,主持全面工作;邓家驹任党组成员、副院长;郭金标任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同时也确立了工作职能为:创作、研究、辅导、交流;办院宗旨为:繁荣天津市文化艺术,多出人才多出作品。建院初期,天津画院在天津市河西区小海地华山里办公及处理日常事务。1985-1986年办公地点迁至和平区湖北路。1986-1989年这段时间,画院日常办公地点迁至河西区图书馆。

建院之初,为了充实画院美术创作队伍,天津市委从全市各系统和单位选拔、抽调优秀美术人才,先后从市美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市展览馆、各大院校等调入多名美术骨干,集中了天津市中国画、油画、版画、年画、漆画、宣传画、雕塑等重要的美术创作力量,形成天津市一支重要的美术创作专业队伍,成为艺术门类比较齐全、人才聚集的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为天津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创作上,建院初期每年由院里制定创作计划,由于当时没有画师创作室,画院艺术家们的创作都在家中完成,并于年末参与审核当年的创作成果。1986年底,天津画院首届院展在天津群艺馆举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画院院展,集中展示画师的优秀创作成果。正是在这种简单而朴素的创作和工作环境下,画院艺术家在艺术上不断探索、辛勤创作,在全国大型美术展览上屡获佳绩。

1989年,和平区新华路文艺大楼落成后,天津画院与天津市文联、天津市作协共同使用。经过白金、王峰、何家英等三任院长和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画院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建设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艺术委员会,实行签约画家聘任制,并开始着手画院新址的筹建工作。

2010年10月15日,天津文学馆、天津画院奠基仪式在西青区侯台村举行

2015年10月17日,“艺道同行—京津冀中国画邀请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画院翻开了建设发展的新篇章。2014年,贾广健任院长,张桂元任党组书记,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天津画院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戮力同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创造了画院历史上的10多项第一和突破,实现了画院工作全面上水平大发展,画院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专业创作实现新突破。注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搞好主题性创作,积极参与全市、全国性的美术主题创作活动,获得大丰收。在天津市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中有3人获得金奖、4人获得银奖,5人获得铜奖。在全国第十二届美展中国画展中有8人入选,1人获得全国唯一的金奖,2人获得提名奖,占全国获奖人数的4%,获奖率为天津市乃至全国最高,体现了天津画院的创作实力和水平,扩大了天津画院、津派绘画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积极策划推进沽水流芳——“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用艺术形式讲好天津故事。二是大力推进展览展示,在形成品牌特色上有新进展。2013年至2017年底共举办26次院级大展,平均每年5次以上。“游于艺”天津画院美术作品迎春展,成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有力品牌。天津画院首倡的“中国梦·翰墨缘”中国国家画院、天津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山东画院、甘肃画院五院美术作品展,成为全国画院跨地域院际学习交流的品牌。“艺道同行”京津冀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暨美术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同时,鼓励支持在职画师、离退休老画师举办个展、联展、专题展,出版专著,每年个展、联展都在10次以上。通过多形式、高频次、大规模的展览展示和创作交流,达到开拓视野、锻炼队伍、打磨精品、扩大影响的目的,树立起天津画院学术新形象。三是夯实阵地队伍基础,体制机制呈现新格局。首创“天津画院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选聘青年国画家23名、学员17名,青年油画家11名、学员8名,担负起了天津市青年美术人才的培养和扶植、推动青年美术交流、储备青年美术创作人才的重任,与此同时也开启了培养人才、汇聚人才的新模式、新路径,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与实践。逐步完善“三部七室”机构设置,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力争使画院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四是,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民服务实现新成效。立足文艺为民,推进文艺惠民,建设“爱心画库”,开展“送文艺下乡”“画家进万家”“结对子、种文化”等活动,培养美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和为民服务情怀。改版《天津画院院刊》和“天津画院网站”,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学术性、个性化、高端化的学术研究平台。

2018年5月18日,天津画院新址正式揭牌启用,标志着天津画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画院新址工程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坐落于西青区侯台风景区南侧,占地57.6亩,建筑面积7194平米,包括展览中心、行政楼和5个创作中心,集创作研究、展览展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收藏保护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天津城市独特的院落式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是天津市又一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天津画院新址建成投入使用后,天津现代美术馆同时建成,形成馆院一体的画院模式,使画院功能与建设得到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天津市文化艺术设施,也使天津画院的发展拥有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对繁荣和推动天津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海河文化的影响力,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世纪以来,几代美术家紧随时代步伐,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创造艺术新成就,同时也迎来了天津画院建设发展的新时代。新的时代,天津画院牢固树立 “以学术立院、以作品立身”为宗旨,以“名画、名家、名园”为目标,以人才汇聚为基础,以创作研究为核心,以精品力作为追求,以积极健康的审美为导向,传承津派绘画传统,弘扬海河文化精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弘扬主旋律,占牢主阵地,弘扬中国精神,努力把天津画院建设成为特色一流的优秀画院,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更好地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放歌,为美丽天津放歌。■

2016年12月29日,天津画院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青创美术馆揭牌仪式在青创美术馆举行

2018年5月18日,在天津画院新址建成揭牌仪式上,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春雷(左)为天津画院新址揭牌

天津画院历任领导人:

第一任领导(1979—1985)

筹备组组长:秦 征 陈 因

筹备组成员:张作良 孙克纲 赵泮滨

第二任领导

院 长:林 浦 (1985-1986)

副院长:邓家驹 (1986-1992)

白 金 (1988-1992)

第三任领导

院 长:白 金 (1992-1998)

副院长:王 (1998年)

邓家驹 (1992-1998)

李志强 (1998年)

第四任领导

院 长:王 峰(1999-2006)

副院长:王(1999-2006)

李志强(1999-2003)

第五任领导

院 长:何家英 (2006-2014)

副院长:赵国经 (2006-2010)

宋兰芬 (2006-2010)

郭凤祥 (2010-2013)

范 扬 (2010-2014)

晏 平 (2013-2014)

现任领导

名誉院长:何家英 (2014年至今)

院 长:贾广健 (2014年至今)

副院长:范 扬 (2014年至今)

晏 平 (2014-2017)

王卫平 (2017年至今)

天津画院在编画师

范 扬 王卫平 陈 嵘 王悲秋 王爱宗 高 博 谭乃麟 白 鹏

张晓彦 武羽竞 任 欢 武 欣 杨海涛 颜 萌 汪 洋

天津画院离退休画师

吴 燃 张希苓 邓 柯 汪国风 邓家驹 白 金 刘 栋 庄 征

孙伯涛 王振锁 王 张汝为 郭金标 王 峰 赵国经 郭凤祥

王立宪 晏 平 张运河 杨维民(理论)

天津画院已调离画师

王慧智 李志强 李晓柱 赵栗晖 何家英

天津画院已故画师

赵泮滨 孙克纲 林 浦 黄维中 张德育 白逸如 杨 溢 戴月江

张福龙 刘 皓

心怀天下人(布面油画) 50cm×30cm 1978年 秦征

无题 136cm×48cm 林浦

金色的山谷(套色木刻) 51.6cm×69.5cm 1964年 吴燃

武夷印象(铝板漆画) 80cm×80cm 1989年 黄维中

岭南风 98cm×200cm 1962年 张德育

松本龟次郎与周恩来青年时代(布面油画) 400cm×600cm 1981年 邓家驹

喧闹的唐河(布面油画) 汪国风

伟哉黄崖 130cm×120cm 1991年 张福龙

七沟八梁 97cm×97cm 王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116cm×130cm 张汝为

人间四月天 192cm×122cm 2011年 赵国经、王美芳合作

那时候(布面油画) 50cm×60cm 1999年 王立宪

猜你喜欢
画院天津美术
如果天津有“画”说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创意美术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天津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天津之眼》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