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移情之力 助育诚信素养

2018-04-16 08:52陈亮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移情诚信中学生

陈亮

摘 要:霍夫曼移情与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在察觉他人所处的情境时,自己感受到的一种恰当的体验就是移情。移情与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相关,诚信教育借鉴移情理论可以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为探寻德育之提高中学生诚信素养提供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移情;诚信;德育;中学生

“明礼诚信”被《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定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品德形成和培养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诚信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诚信社会的建设。社会和信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德育要认真剖析和思考制约中学生诚信发展的原因,努力探索促进中学生诚信的新举措。

一、中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中学校园,“00后”是主力军,他们是在市场经济高度提升、信息网络化等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现象影响着这部分群体,从而引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德育尤其是诚信教育的深度思索。面对“00后”中学生存在的一些突出诚信缺失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借鉴霍夫曼移情理论运用到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之中,以期为进一步增强其诚信意识、进一步促进其诚信认知转向诚信行为、进一步塑造诚信公民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启迪。

1.部分中学生诚信认知不够,诚信素养不强

由于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中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存在偏差,在他们脑海里不清楚到底什么是“诚信”,诚信对他们来讲概念很模糊,也不明白诚信与否会给他们真正带来什么和意味着什么。并且这部分孩子处于青春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可能是青春期成长所出现的特定问题,在当今社会,以一种发展、变革、未来不确定的立场来看待学生当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少年,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诚信意识,加深对诚实守信的感悟。

2.日常交往和学习生活中暴露出诚信问题

在班级中,有部分学生随手拿他人书本、文具,他们觉得很正常,甚至会演变成严重的失窃现象。也有部分学生犯错后面对师长的批评脱口就是“我没有、我没做、不是我干的、還有谁也做了”等想逃避责任的言语,缺少承认错误的勇气,即使证据确凿还是没能诚实地承认错误。久而久之,缺失现象越发严重,有时候不诚信成为一种习惯。如今“学位中心,把学习还给学生”的课改理念已经深入课堂,但由于考试的压力,大量的作业仍然似山如海,加上如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日常生活和起居,忽略孩子真实能力,拼命地报课外“辅导班”,又忽视道德品质的引导,很多孩子开始应付作业,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抄作业,有抄他人的,有在各种学习软件上抄的,表现不好的在抄,表现好的也在抄,这种风气对孩子诚实守信品质的养成破坏力极大。

3.社会上、网络世界出现诚信缺失冲击力大

部分孩子自控力差、道德判断能力薄弱,导致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的风气或网络上的消极影响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甚至炫耀自己的虚拟角色。尤其是一些家长忙于工作,亲子沟通少而不畅,缺乏一定的监管和引导,导致网络中的失德、失信的言行对中学生产生一些比较难扭转的负面影响,再者孩子们发现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一些不当言论和不正之风并不需要付出现实生活中那样的代价,这种现象阻碍了孩子们诚信素养的养成。

4.青少年诚信评判辨析的能力不足

中学生生活体验少,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对诚信缺失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很多诚信与否面前,不能清晰地辨别和识别,在诚信是非面前,不能坚持自己的诚信立场,诚实、负责的心态并没有在心里扎下根,但并不能说他们的诚实缺失,在他们的道德品质尚未定型之前,诚信的辨识能力和诚信素养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培养学生从小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让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成为孩子们一生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诚信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众多,在培养中学生诚信素养方面,霍夫曼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二、尝试霍夫曼移情德育理论,促进中学生诚信素养的培育

在青少年诚信教育中,我们经常把诚信认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孩子先认识什么是诚信,然后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作出相应的行为,但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认知和行为的脱节,孩子们可能只是知道什么是诚信的行为,却缺乏行为的动力。美国著名心里学家马丁-L-霍夫曼曾提出:“移情(empathy)是打开社会道德发展之门的钥匙”。移情是对另一个人的思想、感知和意图的认知察觉,是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感的情感反应,也是理解与共享他人情绪状态的一种能力。霍夫曼提出的“移情发展模型”分四个阶段,青少年一般处于第四阶段——对他人生活状况或立场的移情,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能感知眼前的情景,更多的是在生活情景中感受他人的窘困和苦乐,想象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从而产生道德移情,并试图减少导致负面影响的行为。

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是建立在情感性唤起和对他人的社会基础之上而产生和发展的,他也提出道德移情对个人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道德移情可以增进个人具有公正道德价值取向或者关爱道德价值取向。移情具有信息功能,在认知和行动冲突时,唤起的移情可以激活道德原则,从而影响其道德判断。霍夫曼提出移情能力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因此以移情为基础的道德教育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移情体验、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助育学生的诚信素养。

1.通过事件模拟,增进中学生对诚信实质的认知

霍夫曼认为模拟是唤醒移情的一种机制,观察者通过模拟可以感知他人的心情和困难,自动地模仿他人的心情,随着他人表情的变化而产生与受害者的情感相匹配的感受。在诚信培育过程中,围绕“诚实守信”为主题,制定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感悟诚信的价值所在,这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道德移情能力,增进对诚实守信实质的认识。

案例1.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给绅士换零钱》。结合情景剧,思考是小孩子的什么品质深深打动有钱绅士?通过孩子们的表演,真实再现有钱绅士和小男孩的相识相遇,随从情节的推进,孩子们看到了一场开头比较凝重,结局让人感到温馨愉悦的情景剧,凸显了诚实守信的价值所在。

案例2.通过主题班会、微班会、我有个诚信小故事等形式强化对诚信的认知。借用古今中外“诚实守信”和“失信不立”的故事(ppt),比如《沈从文失败的第一课》《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卡尔的一诺千金》《林肯:我不能丢掉的良心道德》《商鞅立木取信》《一根诚信油条感动中国》《民航安全失信“黑名单”》,通过图画+图片+小故事+你可以提供什么帮助+你的理解等形式感受“诚信”的价值所在,从中外名人名事中感悟“诚信”意义,让诚信在孩子们心中烙下深印。也让孩子明白失信是一种悲哀,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重要得多。

2.通过角色选取,促进中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现在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德育,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变革传统的“灌输式”德育已刻不容缓,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讨论,察觉彼此观点互异,思考自己与对方立论的正确性。经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不断辩论的过程,希望孩子能有更成熟的道德判断,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案例3.德育过程中设置一些像《向左走,向右走:康德买菜记》等道德两难问题加深对诚信的领悟,并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案例4.制作诚信格言树。根据自己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地做出自己诚信做人做事的指明灯,同时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的格言。例如孩子们的格言:诚信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心中最明亮的一盏灯;诚信是习惯,踏实是生活等等。目的是让孩子提炼自己对诚信的理解,从内心深处感悟诚信的价值,坚持做到真诚待人,说自己可以做到的,做自己说过的,让诚实守信伴随自己的一生。

3.通过社会实践,助推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德育要回归到生活,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到诚信认知上,而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真切切地体会领悟诚实守信和失信于他人意味着什么。学校德育要与社会现实生活相统一,不能把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孤立开。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最终的目的要落实到亲社会行为中来。

案例5.进入中学后,班级出现很多不良现象,比如有少部分学生抄他人作业,做错了事情不愿意承认,答应同学和老师的事情没有及时做到,对待值日等工作马虎了事,有时候对待自己做过的小错事不承认觉得没什么关系。组织学生从身边找起,从我们身边不诚信的做法,你有什么感想?对于我们身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解决什么?每个小组评出最让本小组感到反感的失信事例,汇总后将这些事例纳入失信“黑名单”榜单。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使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理解“诚信”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把“诚信”作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案例6.共同的承诺,大家来监督。分小组讨论,共同讨论出班级目前最需要改善的现象共每组5条,最后由班委会选出最为突出的班级十大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入承诺书《我们共同的承诺》,能承诺做到的同学进行签字,鼓励暂时不能承诺做到的同学暂不签字,张贴在班级公告栏,日后全体师生进行监督。活动的设置是让孩子们明白承诺是严肃的,不能随随便便做出承诺,要评判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出相关承诺,承诺了就要做到,要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做人,守信用。

德育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要坚持正确的德育方向,以理性为主导,在利用移情原理的同时也要合理发挥中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也要注重中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引导。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活动是教育的辅阵地,两者相通,通过设置有延伸性的诚信教育活动,给学生以思考与启示,保持了教育的持续性,使孩子们呈现出积极的状态,将自己的诚信认知完美地转化为诚信行为,实现诚信知行的统一。当然,诚信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具体量化教育活动成效也有一定的难度,要把诚信等德育坚持贯穿于中学生所有教育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徐春艳.马丁-L-霍夫曼的移情与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3(2).

[2]冯文全,李晓丹.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4.

[3]左璜.论回归学校教育原点的校本课程[J].中小学德育,2016(6):5-9.

[4]林珠海.关于中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引导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9):182-183.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移情诚信中学生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